垦荒精神的伦理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2019-02-22 09:35
关键词:弘扬队员民众

陈 昌 兴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 210046)

在2016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回信,并称老垦荒队员是最可敬的人,信中充满了对“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的肯定和赞许。[1]伦理学是实践科学,必然要关注道德实践中显现出来的真、善、美。通过探讨垦荒精神这类在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生成的体现真、善、美的精神,揭示其伦理内涵与价值意义,有助于引导民众更好地领悟人生真谛,唤起他们对崇高道德的希冀,激发他们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从而有助于人们的人格完善和社会整体道德文明的进步。

一、垦荒精神的伦理意蕴

垦荒精神凝聚着志愿垦荒者的青春、热情、汗水和奉献,其所具有的丰富伦理意蕴,需要不断进行挖掘和提炼,以使其充分转化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垦荒精神展现出了一种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境界。垦荒队员自愿到艰苦之地,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用自己的真诚付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垦荒队员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当垦荒结束时,这些垦荒队员所带的东西和来时一样,是一床变旧的被子和几件退了色的换洗衣服,留下的却是自己的青春与汗水。”[2]垦荒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无私奉献。他们把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自觉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要求,自觉自愿地为国家、社会和他人付出,展现出了极高的道德自律。他们这种自愿付出的利他行动,是他们内在向善之心的真情流露,是这样的自然而然,纯洁而真挚。垦荒队员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明,只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就能实现道德境界的跃升,不断接近或成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垦荒队员的先进事迹,是激励人们克服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在道德上勇于攀越, 实现自我道德境界提升的宝贵精神财富。

垦荒精神内含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等优良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能只靠“清夜扪心”和“独自冥想”,而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主动在社会交往与实践中接受锤炼,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垦荒队员正是在充满艰辛和险阻的垦荒道路上,经受住了考验,磨练出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等优良道德品质。面对困境,他们不轻言放弃,而是选择迎难而上,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来成就理想、铸造辉煌。垦荒队员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放弃本可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到艰苦卓绝的荒芜之地扎根、奋斗。他们艰苦朴素,甘于吃苦,乐于吃苦,虽经历坎坷,但忍得了单调,耐得住艰苦,顶得住诱惑。面对挫折与困境,他们不怨不等,勤动脑筋,边学习边实践,保持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勤勤恳恳地为新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垦荒队员在艰苦条件下克勤克俭,面对艰险奋发进取,遇到困难多动脑筋,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这种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极为可贵。垦荒精神经过长期的积淀,凝聚着历史文化的精华,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与完善,其不仅仅为某个时代所特有,更不会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褪色,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会被视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垦荒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垦荒队员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事业奉献青春,实现了为社会、集体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垦荒精神是一种以奉献社会为荣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要求,有助于引导民众在与民族整体价值关系的和谐中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价值取向越发多样化,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倾向,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持怀疑态度,出现了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现象。甚至于有些人错把艰苦朴素当作“穷酸”和“吝啬”,把坚守善良和恪尽职守看作“迂腐”和“顽固”,反而把挥霍当成了“大方”,追求享受,斤斤计较,不愿付出,价值观严重错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伦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必然要重视挖掘垦荒精神这类体现真、善、美的精神来彰显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价值目标,使人们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明辨是非、美丑与善恶。大力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有助于培育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精神,引导人们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转化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源泉。

垦荒精神蕴含丰富的道德情感。垦荒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情感能量,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强大力量。垦荒队员为争取祖国的富强而不懈奋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把对祖国的热爱熔铸到了自己的垦荒实践中,处处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在我国垦荒历程中,往往军民团结一致,他们奋发图强、锐意进取,谱写了一首首战天斗地的赞歌,生动展现了军民之间的同志情谊。垦荒队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团结互助,为了集体利益忘我付出。1956年8月,大陈岛上的垦荒队员遭遇到12级强台风的袭击,猪舍和牛棚都倒塌了,垦荒队员冒着12级台风把惊逃的猪仔一头头救回。垦荒队员这种为维护集体利益而顽强拼搏、以及在成功维护集体劳动成果后表现出的自豪感和荣耀感,正是强烈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充分体现。“没有炽烈的道德情感,当然也就不会有对善的热烈追求。”[3]147垦荒精神所蕴含的丰富道德情感,作为垦荒队员艰辛垦荒生活中的一种特殊体验和感知,其所具有的刻骨铭心之情和荡气回肠之感,体现着垦荒队员对生命真谛和人生价值的追寻,展现出了垦荒队员整体的精神面貌,它能穿越时空的界限,孕育和诱发人们追求美好道德的意愿和情感,转化为人们崇德向善的巨大情感动力。释放垦荒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情感能量,不断点燃人们的道德情感火花,引导人们用心感受垦荒队员的崇高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有效激发人们对崇高道德的情感共鸣,为人们道德上的提升和积极向上提供情感动力。

垦荒精神促进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大力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以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崇高追求和美好品质来唤起民众内在的向善之心,激发他们的仿效热情,增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道德建设和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价值意义。垦荒队员虽是草根“小人物”,但却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承载者和体现者。他们来自民间,体现了普通公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契合平凡民众的道德认同,有着深厚的社会根基与强大的民意支持,会对民众产生一种非权力的影响。老垦荒队员的现身说法也更容易使民众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与敬佩感,能使周边的民众心悦诚服并乐于仿效,能带动更多的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促进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垦荒队员在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也向民众表明了国家、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价值期盼,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美好的价值,告诉人们何为真正的真、善、美,能使民众受到教育、感化和启迪,有助于引导民众从中汲取道德的力量,积极见贤思齐,提升自我道德素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有力促进健康、向上、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

二、垦荒精神的生成逻辑

垦荒精神是对志愿垦荒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的提炼与总结,其蕴藏在志愿垦荒者艰苦奋斗、忘我付出的实际行动中,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积淀和升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倡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最终形成。

从个人层面看,垦荒精神是志愿垦荒者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完善道德人格的需要。垦荒队员告别亲人,自愿放弃安逸生活,义无反顾地登上荒芜之地,投身到垦荒建设事业之中。这种无私的力量之源不是来自外在的物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而是来自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良心和道义力量的激励,是理想的感召和自我道德人格完善的需要,是垦荒队员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所作出的价值选择,是他们内在道德自由的展现。人不仅追求着物质上的富足,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不完满性后,会积极把握有限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道德人格上的完满。垦荒队员虽然去时一双鞋,回时一双穿旧的鞋。他们没有获得物质上的收益,但他们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了垦荒事业中,自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荒地在垦荒队员的辛勤耕耘下显出无限的生机,在他们无私付出的同时,虽然没有物质收益,但他们精神上更加充实了,人格更完满了,他们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价值。

从社会实践基础看,垦荒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道德实践中的生动展现。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需要与人交往,需要爱与被爱,需要他人的帮助,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因此,垦荒精神的生成,不仅要从垦荒队员个体的内部去寻找与分析,还需从垦荒队员所处的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与分析。垦荒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中人的精神特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规范在社会道德生活领域的生动展现。在美国西部的边疆开发、垦荒探险中虽然也需要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但这些努力往往是与个人主义相联系的。“对于拓荒者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力更生的个人,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而无须社会帮助。如果他在路边跌倒了,那只能怪他自己,因为他没有很好地利用他的机会……”[4]430当时在美国西部的这些拓荒者的探索与奋斗,其目的也往往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和无私奉献无缘,他们“迁往新地方和探索新事物的勇气,就是单干的勇气,是完全、彻底、雄心勃勃地专注于自身利益的勇气”[5]77。不同的人受不同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再教化,往往会造就不同的道德品质。垦荒活动在个人主义条件下,私欲和贪婪被激发了,但却与自愿奉献无关;而在我国,垦荒精神是一种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集体主义原则最高尚的道德表现。也正是在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关系和道德要求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土壤中,才能孕育出崇高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

从文化底蕴和时代要求看,垦荒精神是我国优良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垦荒精神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高度契合,同时又承载着时代的价值追求,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节律相衔接,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表达。垦荒精神与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奉献和担当精神高度契合。垦荒队员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饱尝艰辛而不屈,他们的崇高品质和昂扬姿态,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生动彰显。垦荒队员把共同理想与敬业、创业的职业精神有机结合,把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振兴的渴望熔铸到自己的一岗一哨里,他们身上展现的崇高品质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爱国报国、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等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实践中的充分展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永不枯竭的宝贵资源,在岁月面前依然熠熠生辉,历久而弥新。在当今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精神上的美好与温暖体验的获得,期望得到精神上的引领,渴求正能量来荡涤道德杂质,缓解转型期间的道德焦虑。垦荒精神体现和承载着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力量,能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化解道德上的焦虑,成为大众道德上的楷模和行为上的向导,对于大众的道德修养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

从保障条件看,垦荒精神的生成需要志愿垦荒队员的责任担当和坚强意志,也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保障。垦荒精神离不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只有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不会被安逸悠闲的生活所诱惑,才会勇于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而辛勤垦荒和忘我付出,自觉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垦荒队员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奋斗,会遭遇种种困难险阻,只有拥有坚强的道德意志,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不懈地探寻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才能在垦荒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从这一视角看,垦荒精神是一种勇气、责任和担当精神,是一种炽热的情感,也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正是依靠这种内在信念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一代代垦荒队员们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不断的奋斗中取得了巨大的垦荒业绩,也促成了垦荒精神的最终形成。同时,垦荒精神的产生和弘扬,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的回信,使垦荒精神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正是党政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概括提炼,大众传媒的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使垦荒精神获得了民众的积极响应,最终成为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道德活泉”。

三、垦荒精神的当代价值

志愿垦荒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自觉实践者,他们以质朴纯洁的品行,真实鲜活的形象和爱国奉献的情怀,深化了民众对道德力量的认知和认可。在当今社会,垦荒精神在引领社会风尚,推进道德建设中依然有着极大的价值意义。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就是要凝聚一股强大力量,鼓舞民众奋力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斗志;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就是要竖起一个道德标杆,为人们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提供目标参照;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就是要形成一种良好氛围,激励人们崇德向善。

(一)垦荒精神有助于鼓舞斗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实践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持和激励,垦荒精神正是我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大陈岛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登上大陈岛垦荒,过着勤俭的生活,主动承担责任和使命,努力开垦荒芜之地,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顽强拼搏,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精神是社会主义奋斗精神的最佳体现,也是当前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垦荒队员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敢于吃苦、务实肯干的精神,能激励当代青年沉下心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勇于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振兴多作贡献。垦荒队员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事业奉献青春,迎难而上。他们贡献巨大,却不求索取、无怨无悔。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无疑会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能有效凝聚人心,引导人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志愿于基层与艰难之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贡献力量。

(二)垦荒精神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促进人的生命和道德人格的完善

大力弘扬垦荒精神,使垦荒队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广为人知,以垦荒队员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和美好品质唤起人们心底的道德良知,鼓励人们把垦荒队员作为砥砺品格、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参照目标,能为人们筑起克服自我人性弱点的精神堤坝,避免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各类思潮的冲击下出现精神衰退、意志消磨、锱铢必较等不良倾向。垦荒队员也向人们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来锤炼道德品质这样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垦荒队员明知垦荒之路充满艰难和困苦,但他们勇于“自找苦吃”,愿意“以苦为乐”。垦荒队员也正是在与艰苦奋斗的历程中磨练出了坚强的道德意志,养成了勇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等优良道德品质,激励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艰苦的人生境况时要勇于迎难而上,以不断丰富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

当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少人过于沉溺于物欲和眼前,忽视了精神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道德防线被冲垮,在追求物质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人们开始惧怕“道德崩坏”,忧虑“人心不古”,同时也渴望寻求正能量来化解心中的道德焦虑。人不能没有精神上的支撑和精神家园的慰藉。垦荒精神为人们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提供了目标参照。垦荒队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人们树立了崇高的人格楷模,做出了高尚的品德表率,显示了人的生命的最大价值的存在。垦荒队员志愿奔赴荒芜之地参与垦荒建设,他们真诚自愿地付出行动,体现和折射出他们的道德水准,展现出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境界,为人们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竖起了一个道德标杆,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震撼和道德上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垦荒精神,引导人们从垦荒队员的光辉事迹和奋斗旅程中汲取道德的力量,并以此反思自身的人生价值,探究自身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有助于缓解转型期人们的道德焦虑,能有效唤起人们内在的向善之心,激励人们积极地追求崇高,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

(三)垦荒精神有助于巩固和发展积极、向善的思想道德主流,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信心

社会道德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惩恶”和“扬善”共同推动。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领域面临“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形势。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大潮下出现的良心泯灭、道德底线被击穿、影响恶劣的道德败坏事件,必须进行批判和谴责,如果恶人得不到惩罚,坏事成风,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在“惩恶”的同时,必须要重视“扬善”,用“垦荒精神”这类体现真、善、美的精神激励人、感召人,注重以正能量示人,不断增进民众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信心。在看到通过道德批评和谴责,通过有效“惩恶”,在推动社会道德文明进步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带有的负面效应。一味强调对社会丑陋面和黑暗面的揭示和批评,过度传播负能量,会导致转型期存在的道德疼痛以及失德和道德败坏等问题被过度放大。由于负面道德信息更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加上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有意炒作道德领域的“坏消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极易导致道德领域的感动和主流上的进步被遮掩,会使民众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力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把垦荒队员的事迹传播开来,为垦荒队员们喝彩,让他们的精神成为民众的道德共识,对于更好地避免道德领域出现消极、悲观和阴暗的情绪,使民众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维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四)垦荒精神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鲜活范例,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巨大启示意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从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汲取丰富营养和道德力量,垦荒精神便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孕育而成的。这要求我们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挖掘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透露出的真、善、美,善于对其进行提炼和概括,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形成无数像垦荒精神这样体现真、善、美的精神,从各个领域和不同侧面展现和表达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并且及时通过宣传与引导民众的积极参与,以使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扩展影响并引发共鸣。对于垦荒精神这类代表和承载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与体现真、善、美的精神,其培育和弘扬离不开党和政府自上而下的积极倡导与推动,需要媒体的大力宣传,也需要对老垦荒队员这些先进典型给予更多关爱与尊重,以有助于在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同时,垦荒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也离不开民众的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推动。垦荒队员是源自民间的平民英雄,老垦荒队员更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模范,这些平民英雄在当今社会日益显现出巨大的道德感染力,民众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察、体悟以及民众间的互相交流与思想碰撞,实现对垦荒精神这类代表和承载着的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垦荒精神能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还在于其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能使其更好地契合我国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和接受心理。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而只有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智慧效用,才能更好地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深厚的道德滋养。垦荒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展现出的真、善、美的精神的形成规律。培育和弘扬垦荒精神的探索与实践能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本参照和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五)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备受关注和期待,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也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

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强大的精神支持不可或缺,大力倡导和弘扬垦荒精神也正逢其时。垦荒队员本身便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鲜活范例,他们的精神在当前依然能鼓舞创新创业者的斗志,使他们意志坚强,有助于激励人们积极担负起创新创业的历史重担。同时,垦荒精神内含的积极人生价值追求、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等,是创新创业者必须要养成的非智力品格,能培育人们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判断力,有助于人们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活动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有机结合,是引导人们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精神源泉。

垦荒精神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的精神力量呈现,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这一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而弥新,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利益关系和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日益复杂多变。在这样的境遇下,弘扬垦荒精神,为人们树立道德楷模,更是弥足珍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挖掘垦荒精神的伦理内涵,不断赋予其新时代的丰富意蕴,有助于再次唤起民众的垦荒记忆,以更好净化民众心灵,提升人们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弘扬队员民众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