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士宏,贾秀梅
(山西大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9)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涵养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涵育和浸染。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思想深刻,是山西先辈们留下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大力挖掘和弘扬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利用其本土资源的独特优势,有效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山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索新的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绵延至今。几千年的春华秋实、斗转星移,不断沉淀、累积,内生出了中华民族最厚重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和价值标识,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原动力,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进步提供了丰富营养。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中华民族都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其以民为本、为政以德、和而不同、浩然正气、义利之辨、知行合一和尊贤使能等优良传统则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挥其涵育作用。习近平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120这段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片沃土之中。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头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多样,政治意识淡化,信仰缺失,道德失衡,行为失范,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短平快的八卦信息耗费了大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严重影响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多的是落实到教科书里,但要进教室,真正进入大学生大脑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一定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多读中华传统经典著作,激发大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经典书籍的兴趣和自觉性,增强文化自信。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批判中借鉴,继承中创新,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精神财富来滋养我们大学生的心田,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染中落地生根。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山西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植根所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西高校置身于山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中,山西传统文化对山西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着一种割不断的天然联系。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是山西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在其中居于统领地位,发挥着牵引作用。弘扬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是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能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所需的丰富营养和生动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坚持的价值理念也正是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一直追求和崇尚的目标,比如论富强,荀子曰:“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富矣。”[2]142“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2]241讲的是轻赋税、少扰民就能致富,德法结合就能实现国强。论民本,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119薛瑄主张:“为政以爱民为本。”[3]1067“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未至也。”[3]1072讲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和顺应民意的重要性,而民本是民主的重要基础。论和谐,荀子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2]127讲的是和睦相处合作的重要性。论自由,明朝廉吏、理学家薛瑄曰“求富知为妄,存心得自由。”[4]235讲的是个体通过守规矩、重修身,就可以达到慎独的自由境界。论公正,荀子曰:“公生明,偏生暗。”[2]48“上公正则下易直矣。”[2]267薛瑄曰:“千古之情向公道,要使苍生乐熙皞。”[4]139阐明了公正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论法治,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2]186薛瑄曰:“为政以法律为师。”[3]1065讲的是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论爱国,山西的廉吏们怀抱赤子之心,以忧国忧民为己任。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霍去病的“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5]1185。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论敬业,薛瑄曰:“臣敬百职修,君敬万邦靖,敬则伦理明,不敬百行病。”[4]91讲的是敬业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论诚信,荀子曰:“诚信生神,夸诞生惑”[2]48,“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2]160阐明了诚信对个人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论友善,荀子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2]31讲的就是坚守善良品性、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等等。
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理论基础资源,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范本资源。
论民本。廉吏栗毓美,为官期间,扶危济困,为了支持发展地方教育,从自己俸银中先后捐出的银两总计多达四万多两。廉吏于谦巡抚山西时,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体察民疾,知民爱民,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为摸清基层实情,于谦还在巡抚院门前立了两块牌子,分别写着“求通民情”“愿闻利弊”。为了应对旱情,于谦经常参加祈雨活动,曾作诗云:“忧民无限意,对此暂舒眉”,“天公应有在,知我爱民心。”这些可以作为民本的范本资源。
论公正。元代廉吏监察御史姚天福,敢于与各类贪官污吏进行坚决斗争,甚至面谏皇上,先后弹劾过宰相阿合马等贪官,无私无畏,公正执纪,深得皇帝忽必烈的信赖,称其为“巴儿思”。清代廉吏梁中靖,作为监察御史,面对民女赵二姑冤情,能挺身而出,平反错案,为民申冤,惩治腐败官员,赢得了民众称赞。这些可以作为公正的范本资源。
论法治。晋国晋文公时期的最高司法长官李离,因判错案,主动承担责任,自己判了自己死罪,拒绝一切开脱,当着晋文公的面拔剑自刎,维护了司法的公信力。隋朝法官赵绰执掌大理寺期间,刑部侍郎辛亶上朝时穿的衣服不合适惹恼皇帝,要求将辛亶处死,赵绰认为按律不能斩,拒绝执行隋文帝的命令,即使后来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改变主张,直到皇帝改变了主意,赵绰的行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唐代廉吏狄仁杰任职大理寺丞,当时大理寺积压了大量案件,涉案上万人,狄仁杰用了一年的时间,将案件全部审理完毕,无一错案,震动朝野,体现了一个优秀法官过硬的基本素质。这些可以作为法治的范本资源。
论敬业。清代廉吏孙家淦,作为监察御史,履职尽责,敢于直言,给新即位皇帝乾隆上了一份《三习一弊疏》的奏折,希望他能破除“三习一弊”,做个好皇帝,得到了乾隆帝的欣赏和称赞。廉吏栗毓美作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受命朝廷治理黄河水患,经过实地考察,发明了“抛砖筑坝”法,找到了治理黄河水患的新法,最后累死在治理黄河的工地上。廉吏陈廷敬,为官一生,从政几十年,历任经筵讲官、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官职,官位不断升迁,但始终恪守为官之道,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以致康熙皇帝称其为“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这些可以作为敬业的范本资源。
论清廉。唐朝廉吏裴宽,其官品修养曾得到唐玄宗的褒奖,称赞其为“德如岱云布,心似晋水清。”裴宽入仕之初,有人趁他不在家送他鹿肉办私事,裴宽发现后,无处退礼,又不能失节,便把鹿肉埋在后院地里,“裴宽瘗鹿”因此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清朝廉臣于成龙,为官一生,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清苦的品性,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在民间有“于青菜”“于糠粥”“于半鸭”的外号,被康熙皇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这些可以作为清廉的范本资源。
论家风。北宋廉吏司马光重视家风传承,留下了《家范》《训俭示康》等家训名作,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独以俭素为美”的绝句成为家训名言。廉吏陈廷敬的弟弟在广东当官被人参劾贪墨,当时在皇帝身边做事的陈廷敬没有去为弟弟说情,而是给家里修书一封,告诫家中老小“凭寄吾宗诸子姓,清贫耐得始求官”,这样的清廉家训发人深省。这些可以作为重家风的范本资源。尽管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由于历史局限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但丝毫不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滋养作用。
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育人化人、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地方,相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顶天,是真正的立地文化。”[6]46山西高校地处三晋大地,历史上这块土地诞生了众多廉政名人,其留下的历史遗存被现在地方政府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保护起来,且免费参观。这些历史遗存有:于成龙故居(方山),陈廷敬故居(阳城),吴琠廉政纪念馆(沁县),祁寯藻故居(寿阳),兰第锡史料陈列室(吉县),薛瑄故居(万荣),姚天福故居(稷山),裴度故居(闻喜),栗毓美陵园(浑源),梁中靖故居(灵石),司马光温公祠(夏县),狄仁杰故居唐槐公园(太原)等。山西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开展实践课教学,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廉政名人故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价值理念,结合这些廉政名人的事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参观时,教师一定要事先做足准备,收集好相关廉政名人资料,邀请相关专家一同前往,学生们要精心准备一些问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参与进去,真正行动起来,在倾听专家的讲解中、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心灵才会有触动,思想才会有提升,行动才会有收获。这样的实践课就地取材,接地气,有泥土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有效缩短了学生与理论知识的时空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触摸历史,引起反思,使学生们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其实并不抽象,它与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是相通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就这样在历史精彩故事的流连中得以加深,在与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得以升华。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基础性作用。”[7]10山西传统廉政名人中,比如狄仁杰、司马光、于成龙、孙家淦、陈廷敬等人不仅在山西知名,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当代大学生都略有耳闻,有的甚至非常熟悉。大学生置身于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中,亲身感知这些历史名人的事迹和廉政思想,他们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亲近感和求知欲,甚至可能会勾起儿时的记忆。而对于本土的大学生来说,其成长过程中或许就与这些廉政名人故居为邻,其亲近感是不言而喻的,甚至还有几分自豪。这份亲近感,是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山西传统廉政名人事迹、思想的动力,由此产生的崇敬之情,进而化作榜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发奋学习,早日成才。因此,利用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借助其亲近感和感染力,容易切入,易于获得认知。
“课程教育本身是抽象的系统理论体系,但激起教育教学兴趣的却绝非抽象深奥的理论,如让学生亲自参观重庆大轰炸遗址后那种历史现场感的触碰,远比简单灌输要有力量。因此,充分利用这些活着的历史,让学生切实感受活着的历史,增加历史分析与现实关怀,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8]11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高校地处三晋大地,其学生在此就读,会长时间受到山西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影响是无时不在的,潜移默化中大学生往往会将母校视为第二故乡,悠长的大学生活使他们渐渐地爱上这块土地,自然而然地就对这块土地孕育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利用当地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将枯燥概念转化成感性的直观,大学生接受起来会感到很自然,从而铭记在心。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对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认识,借助历史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理论概念的理解,会大大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优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使之积极向上向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定要借助优秀文化来进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作为地方文化是山西历史积淀下来的一份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质朴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人文情怀,已深深扎根于山西大地。大学生长时间置身于这种文化氛围的浸染中,对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认识也会逐步地由浅入深、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在思想深处固化下来,反过来会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谈举止[6]46,对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助推作用。这样,借助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涵育作用,实现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深度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落地生根。
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多方面的有效配合,形成合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9]讲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内容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新内容和新举措。在当下,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就是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有利于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能。为此,一定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渴望。按照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可通过校级公选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渠道融入课堂教学,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党课或编演具有现代视野的优秀廉政名人话剧,将富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的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丰富大学生的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对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把握和理解,进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同。
习近平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10]讲的就是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为此,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山西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时,可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其中,组织带领大学生到学校周边参观一些山西传统廉政名人故居,借此了解山西廉政先辈的非凡事迹、廉政思想和历史价值,走访名人后代,感受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围绕山西传统廉政名人在现场搞一些主题班会、辩论会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现场感知,加深对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精神内涵的认知,为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奠定基础。
习近平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9]指明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山西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可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其中,发挥其文化育人之功能。首先在校园景观设计上,山西高校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资源,将其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山西优秀传统廉政名人长廊”,搞一些廉政名人雕塑,展示山西廉政名人的生平、先进事迹和廉政思想及其廉政名言;还可以用山西优秀传统廉政名人来标识校园的路、楼、树林、广场等,师生徜徉其间,不知不觉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要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校园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比如在校园文化节期间举办山西传统廉政文化讲座、知识竞赛等,也可以举办以山西传统廉政名人命名的赛事,如健身操大赛、大合唱比赛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比如清明节、国家宪法普法日等适时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渗透其中,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舆论氛围,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讲的是高校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用好新媒体。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被开发出来的新的媒体形式,它以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为支撑,具有发布传播广泛及时、阅读方便快捷、沟通迅速顺畅的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为喜欢的媒体工具。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手机不离身,业余时间都在翻阅手机,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通过手机浏览信息、获得知识已是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他们强调自我个性,渴求被点赞,追求平等。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有对负能量、错误观点辨别力差、容易被利用的弱点。为此,高校在做好传统媒体的同时,一定要利用好新媒体,针对高校新媒体利用上管理事务信息居多、针对性和引导力不足的缺陷,强化正能量的引领,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的新媒体中,以名人名言、微故事等形式,利用校园网、手机微信、院系新闻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开展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宣传报道,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习近平指出:“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1]121对于高校来说,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都是管理者,承担着在高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围绕高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山西高校可以尝试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师生的日常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狠下功夫。为了有效开展此项工作,教育者要首先接受教育,加强对高校各层级领导干部以及班主任辅导员的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培训,使其养成文化自觉。其次,在制定校规校训、院规院训,荣誉评选细则如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团干部、三好学生以及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时,把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其中。这样,通过制度设计、规则引领,逐渐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渗入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借助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涵养作用,有效推进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总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实现,它迫切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做支撑。将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中,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山西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和文化魅力,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助推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