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进行贸易投资合作,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在国别合作的排名中,俄罗斯连续3年蝉联榜首。
借力“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机遇,处于东北亚腹地的黑龙江省,早已成为国内对俄经贸的桥头堡。随着这一新的开放格局,势必对服务中俄经贸的人才有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其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从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向实践应用型人才转变。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要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还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定位清晰,突出专业学科特色,但目前学院在经贸人才培养上并没有对其准确定位,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仍然存在,并没有从“一带一路”战略或为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这就造成专业人才培养出现很多相似性。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及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广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中小企业都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必须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新时代的外贸企业纷纷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贸易,而对应的跨境电子商务或跨境贸易方面的知识体系还没有设置;在培养学生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缺乏针对性等。另外,“一带一路”的倡议在东南亚等国得到了积极响应,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虽然在传统课程安排上设置了大学英语课,但相关课时较少,尤其是没有作为选修的其他国语言的学习课程,学生所学的英语课程也仅限于简单的阅读。如今时代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使传统的商品贸易演变为先进的文化、知识、信息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必须尽快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虽然目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已为学生提供了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如电子商务实训等[1],但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符合的实训环节较少,特别是缺少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实践内容,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不协调,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特长,出现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需要一批既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师,而现有教师队伍建设中更重视的是教师的学历背景,对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建设不足。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更多的是理论,而缺少实践应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都是不利的。
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培养人才,目前高校所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大支持作用。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较早地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虽然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必须进行专业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
新时代,对经贸人才的培养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需求进行,不仅包括外语的应用能力,还包括国际规则和较强的专业技术及管理能力等。因此,在这一战略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以“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思路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与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并且能够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对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及我国对外经贸政策都较为熟悉,具备一定经营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敏锐的商业意识,能够从事外贸企业相要求的管理等相关工作,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级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为了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3方面进行。
3.3.1 知识结构
在知识结构上,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等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掌握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本理论和学科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所涉及的国际贸易、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3.2 能力结构
在能力结构上,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以及有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另外,根据“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应多变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3.3.3 素质结构
在素质结构上,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体现过硬的专业素质。
“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专业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民办高校的国贸专业应努力培养能够处理对外贸易、服务贸易及外贸企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其方向。“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营,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体系可按照“能力平台+模块”的形式进行细化,比如在专业模块上,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以经济环境分析、国际商务沟通、国际市场开拓等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的外贸易业务综合应用水平及对相关问题处理能力。
相对应的各能力模块开设专业课程,比如在经济环境分析能力培养上开设统计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金融学等;在国际商务沟通能力上开设管理学、商贸英语函电、商务谈判等;在外贸业务综合能力上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报送实务、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另外,可以加强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坚持学生在校4年期间都进行外语学习,如第一、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第三学年开设第二外语(日、韩、俄)和商贸英语函电;第四学年开设专业外语。以上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要随时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体现创新内容。
“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人才培养时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设计及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平台。按照认知到基本技能,再到专项技能,进而达到综合技能的培养路径,与企业协同培养专业人才,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比重应适度增加,开设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专业选修、限选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教学能力及个人品德等方面,因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给予教师优惠政策,多提供再深造学习、开会交流等机会,鼓励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对本专业内容开展深入研究等;也可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保证在师资方面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