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8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各地开始了“实干兴邦”的热潮,中小微农村企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在农村落地生根,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接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缩小农村与城镇差距等方面有重要意义[1-2]。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一个中间型组织,一头连接个人,一头连接市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区域之间形成固定组织,增强区域协作能力和加强专业化分工,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解决个体生产的资金缺陷问题[3]。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它连接着集体与市场,相互交织、彼此牵制,存在很大波动性。一点小的经济波动可能会在农村中小微企业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中引发大的影响。二是市场容量、技术条件、社会分工程度等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稳定进化直到发展成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三是集体组织中有各种性格的个体存在,在决策时往往会产生分歧。如果长时间不能统一意见,就会大大降低效率。人们考虑问题时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集体决策触及到自身利益时,容易产生分歧[4-6]。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发展迅速。中小微企业为了获得发展,往往借助第三方之手获取资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农民合资共同组成更大经济体的新型“中间人”,将农户手中小资本集合起来,组成集体大资本。
用更集中的资金,办更大、更有利可图的事,再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农户,实现农民收入提升。除增加农户收入之外,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还能解决农民融资难、缺少担保等现实问题,极大增强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农民往往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供需不一致问题突出。农民之间已经存在着互助协作组织,但其组织合作力度不够、涉及范围较窄,针对性也较差,组织发挥作用有限。成立农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后,农民资金合作效果大有改观。
首先,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源于农民之间自发资金合作。正因为是基于农民自愿形成的,其组织利益也是组织中个体所追求的,群体中存在着强大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
其次,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实现了农户资本由个体向集体的集中,使农户零散资金力量得以聚集,互助效果更强。
我国的农村金融结构由不同层次的人构成,便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农户处于低端市场,资金供应极度欠缺,这也是农民创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但同时也是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得以创办并壮大的最大动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创新与发展。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是农户结合自身需要和现实情况而形成的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目标和思想追求,成员之间信任度高、信息沟通方便、群体关系融洽。由于存在着较为亲密的地缘、亲缘、业缘关系,各成员经济能力水平比较一致,有利于促进组织稳定向好发展[7]。
农户组成农民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极大促进了农村第一产业直接转化为资本。合作社农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等多个领域。合作社拥有大量资本,能够形成强大的信用影响,更有利于农副产品的销售、打响乡村品牌效应和提高农民收入,极大带动了农村中小微企业发展[8]。
从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产生原因、组织运营及对农民的巨大帮助,可以看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对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它是完善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助合作社在农村顺利落实并很快发展起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农村得以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决定的。多年以来,农村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成立,能有效地解决农民销路问题,给农民稳定收益带来实质性保障。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提高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发展。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重要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要加强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力度,全面振兴乡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