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大学生道德能力的路径分析

2019-02-22 09:10张艳伟裴雨墨
关键词:德意志道德情感

张艳伟,裴雨墨

(1.沈阳师范大学 党委统战部,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大学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个体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同时发挥作用,并依靠道德行为来体现的。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升应从这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即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的变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道德判断的自主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知识,并进一步结合时代特征,拓宽教育途径;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方面,要使大学生投身到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中,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道德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将道德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道德意志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大力强化对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广泛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得以提升,还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资源。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使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一、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路径

道德认知是进行道德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深刻的道德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从而有效地在道德行为中体现出来。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是提高大学生整体道德能力的根基。

一方面,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捕捉和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强,但思想还属于半成熟期,当外界信息大量涌来的时候,这些年轻人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价值观念都会受到猛烈的冲击。尤其是随着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由于很多外国的腐朽的价值观念的传入、传播与流行,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方面出现了偏差,其价值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道德评价标准呈现出相对主义与多元化趋势,“由于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标准,因而他们在遇到某些道德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1],部分大学生甚至在某些道德判断方面出现了模糊,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的思潮也在大学生中间兴起,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上更加的现实。特别是面对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很多的大学生在面对道德选择时都呈现出了功利主义的倾向,一切以目标为导向,特别容易受到现实的利益驱动。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甚至陷入了既希望实现自身利益,同时又在面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规范之间的两难境况。在道德认知方面,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对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屑一顾。这些情况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和社会必须要注重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在价值多元化时代能信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首先,提升大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关键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道德判断能力。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最直接的方式是理论加实践,一味采用道德灌输可能导致道德教育与受教育者渐行渐远。现实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育方式,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道德参与热情,培养提升其道德判断意识和能力。现实要求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的教育必须扭转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要紧密贴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网络热议道德事件,通过活动体验法创设虚拟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道德问题展开分析。目前,部分高校通过专题理论教学,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这已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成绩和亮点[2]。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师来说,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图通过课堂主渠道向新时代大学生传播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进而提升其道德批判能力,最后从根本上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其次,目前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已经更加的丰富多样,尤其是以新兴自媒体为主。“新媒介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时效性、传播受众的开放性与指向性,使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不可小觑。”[3]一方面,自媒体信息内容多元、覆盖范围广,弥补了传统教育因教育环境带来的局限性,从而给道德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功利性和虚拟性等特征不利于大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会产生一定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甚至出现了道德认知偏差。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结合时代特征,拓宽教育途径,特别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方面。例如,在自媒体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内容中,教育者可以通过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的信息、新闻让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再受到局限,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帮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这样并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起这一有利条件,在课下也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并及时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及时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政府也要通过自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健康发展,鼓励大学生传播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信息,并通过诸如道德榜样的评比和道德素质的考核等方式,纠正其存在的道德认知偏差等问题。

最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工作,要充分重视现实社会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其中,以发挥其积极作用。高校一方面应注重构建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不断提升道德素质的良好校园氛围,形成人人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校园风尚;另一方面,高校应与社会各界做好联动工作,应切实支持大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如参加社会的义务劳动与公益活动等,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落实与深化。

综上,道德认知能力作为大学生整体道德能力的根基,在道德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摆在首要地位。尤其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方面,更要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使大学生在道德理论方面首先打下坚实根基。同时,现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变革课堂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触,将自己所学用到实处”[4],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在实践锻炼中得到切实提升。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情感能力的路径

道德情感属于人的高级情感。大学生道德情感能力的培育在大学生的整个道德能力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道德情感会受到道德认知的影响,一个道德认知能力强的人,其道德情感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另一方面,道德情感能力也直接影响着道德意志能力的发展。因此,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在整个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目前在高校中,德育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了心理上的排斥,也把这门课认为只是说教式的课程,“学生们将道德习惯优先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而很难上升到行动上”[5],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激发大学生的普遍的道德情感,导致课程的效果打了折扣。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进一步通过变革课堂模式等策略,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激发其道德情感,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

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优势。高校要通过教学改革与设计,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例如,可在“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等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中进行教学设计,推进道德情感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突出,而且受多媒体文化的影响很大,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观要求很高,特别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方面对课堂效果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情感的真情流露,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与交流,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实行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十分丰富,他们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的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社交平台更是成为大学生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的平均网络使用时间已经高达数小时。特别是由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难免存在很多信息不实与虚假的现象。特别是很多负面的信息对于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道德价值观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误导和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方面,要实行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不断丰富大学生情感能力培养的途径,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深入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之中。

教师可在课后建立线上交流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新媒体手段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在课下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及时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道德问题,在对具体道德问题的交流讨论中,特别是结合当下出现的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对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的培育十分有效。这样既方便教师了解学生们真实的道德情感能力状况,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增进情感的交流,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在学校方面,可以组织辩论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们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两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家长、社会等多个方面应努力形成合力。在大学生的道德能力提升方面做到协调统筹,各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共同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高水平道德能力的人才。高校是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主阵地,而家长在其中的作用也是关键的一环,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学生的家长紧密配合,同时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整个社会必须营造起风清气正的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综上,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力,一方面,要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课堂教学阵地,并通过改善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情感教育,变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扬发挥教育者主体的教育作用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起积极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为应对信息时代的新情况,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的多种教育载体,如校园文化、理论社团、“红色网站”和社会实践等”[6],要实行多元化的培养路径,要在课上与课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与信息资源,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挥互联网的隐性教育功能。同时,高校要与家长、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起全面的道德情感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提升大学生道德意志能力的路径

道德意志作为道德意识活动的最终环节,为道德认知的形成提供正确地方向引领,为道德情感地激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意志能力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外化于行”。因此,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能力不仅是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能力的最后的一环,更是最关键又极其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

道德意志能力需要在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地培养与提升。对此,学校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与道德实践能力,真正做到道德认识内化于心,道德行为外化于行,培养树立起大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提升其道德意志能力。高校不能仅仅将大学生的考评工作局限于考试成绩,应将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成效也纳入其中。高校要着力创建良好的校园道德实践活动氛围,使得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有充分的机会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其自身的道德意志能力。

目前,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时代的消极有害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出现了动摇。特别是在相关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诸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等问题中缺乏主见,呈现出一种道德冷漠的态度。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大学生甚至连明礼、友善、互助、尊老等基本道德规范都不能遵守。尤其在目前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特点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语言与行为不具有外在的约束性,这种随意的网络生活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新情况,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诚信上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规范的网络行为”[7];另一方面,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能力水平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其道德自律能力与精神,最终达到其自我教育的目的。

首先,在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能力方面,高校要从改革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入手,大力增加道德实践方面的教学比重。以往的思政课过于倚重“课堂灌输”,这种教育教学方式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德育需求,特别是在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能力的提升方面,单靠课堂的学习已经不能实现德育的目标。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德实践方面,要着手探索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通过“慕课”“翻转课堂”,以及一系列新出现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其道德意志能力。在这方面,某些高校率先探索的模拟情境教学的模式就值得其他高校效仿。教师通过道德虚拟情景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参与其中,并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使其能够在其中真正得到锻炼与提高。

其次,在道德意志能力的提升方面,关键在于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主与自律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从小就受到了家长们的某种程度的“溺爱”,在自主性与独立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自身道德意志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会出现一些违法道德规范的现象。”[8]高校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相对自主的环境,使其能够尽早地养成独立自主意识。道德意志能力的提升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助力。社会组织,如红十字会、残疾人联合会、民间组织等,要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高校要与社会组织保持联动,积极合作,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为大学生更多提供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锻炼机会。

最后,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能力方面,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所积淀下来的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与道德信仰的资源可供深入挖掘与借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更应着重充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我国道德资源积淀深厚的优势,并能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紧密结合,贴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焕发生机。高校应努力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我国传统的优良道德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中积淀的那些道德资源,值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们深入挖掘,并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意志能力的培育中充分借鉴。我国传统文化就提倡“养吾浩然正气”“知行合一”“为学首在立志”等修身之道,这些道德资源高校都可以在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

综上,道德意志能力的提升,作为大学生道德能力提升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支配着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培养塑造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关键。高校应充分借鉴并发挥古人的道德教育智慧与资源,充分开展各种类型的道德教育活动,为学生道德意志能力的提升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同时,面对当前新媒体的出现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情况,高校也要培养树立大学生的正确的网络观,使其更好地应对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重点在于培育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自律意识的形成在道德意志能力中也是最核心的一环,最终的道德能力的提升也要紧紧扣住从学校的他律到学生的自律这一关键转变上,使学生的道德能力真正成为自身的核心素养之一。

猜你喜欢
德意志道德情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情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