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现实色彩解读

2019-02-22 06:3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雾都奥利弗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0.引言

《雾都孤儿》一书的“诞生”时间是在其作者狄更斯25岁,这是一部以作者本人经历为蓝本,充满着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作品。迄今为止《雾都孤儿》已在多个国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以及音乐剧等形式,拥有绝对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之所以《雾都孤儿》能够获得如此成就,除取决于作者狄更斯的深厚文学功底外,其小说内部特殊的现实主义色彩也是吸引中外读者的重要原因。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对于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的特征极为了解,正因如此,多数不能接受现实的人们便喜欢将自己的情绪放置在虚拟的魔幻主义、非现实主义小说中。但这种超脱于实际的精神寄托型阅读实际上并不能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痕。相反,《雾都孤儿》所披露出的现实主义虽然更加残酷,更加令人悲恸,但正是这种人人都能感受其中的伤痛感,更能激发人们对小说的“情感对应”。

1.在儿童周身以及生活环境中呈现的现实色彩

《雾都孤儿》以作者本人的经历为蓝本,映射了英国伦敦贫民窟与上层社会的强烈对比。正因如此,《雾都孤儿》中所有提到儿童的章节都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具有着浓厚的现实特征,无论是在描写奥利弗的生活环境,亦或是描写他内心挣扎的文字,都能够透露出极为强烈的“现实”主义内涵。奥利弗身世悲惨,自幼丧母且居住在济贫院,因自身私生子的身份其父亲无法露面,也不能给予其帮助。在一个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和母亲的悉心喂养时,奥利弗只能依靠着几口稀粥维持生命。这对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来说已经非常残忍,但在奥利弗的少年时期,他仍旧没能感受到一丝感情或关怀。失去了母亲的奥利弗被安置到了济贫院,这类以接济和救济为主的孤儿院虽然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口饭食,但每个孩子能够吃到的食物仍旧不能与他们生长所需的量数相匹配。尤其奥利弗所处的济贫院中,院长曼恩太太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克扣饭食、减少生活费用量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不能在正常情况下生长的孩子其实不止奥利弗一个,济贫院中多数的孩子都处在衣食难保的状态下。并且一些本应做到良好约束和科学管教的管理者,却只会使用强制和鞭打的手段来对待这些尚且年幼的孩子。因此,无法吃饱、无法穿暖对于奥利弗等人来说仅仅只是沧海一粟。济贫院管理者们对于他们人权和人格上的压制才是最残忍、也最现实的色彩内容。

在我们阅读《雾都孤儿》中的儿童篇章时,我们可以格外明确的对济贫院中的故事产生共鸣。无论是因私生子而无法见天日、母亲因抑郁和难产丧生,亦或是本应“济贫”的济贫院却屡屡克扣儿童的伙食费等现象,都曾在我们所接触的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发生过。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曾举国欢庆工业时代的来临。但多数英国公民的心中非常清楚,在政权和工业化的稳定地位中,伦敦贫民窟这一社会“阴暗面”却也真实存在着,微弱的影响着人们对于时代特征的主观印象。而在小说中,狄更斯之所以如此现实的诠释奥利弗的成长背景,一方面是想要突出主人公性格成型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直打每一位作者的心,直打他们对于繁盛英国的主观印象。这种写实手段所映衬出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一种对政府、对现实进行批判的最好表现。英国宣称自身为最民主国家,但在英国政府未能处理的贫民窟中,英国儿童们的尊严、自由、人格、人权、受教育权以及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没能被保护,这必然会在坚持民主的读者心中留下一丝疑惑,一丝对于国家和社会运行状态的强烈疑惑。而这正是狄更斯想要做到的,即利用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来带领更多的读者从全面性角度对政府进行再度认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

2.在下等人级别中显示出的现实主义色彩

《雾都孤儿》以描写奥利弗的成长经历为主,但在勾勒真实感极强的现实社会时,狄更斯也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段。侧面烘托即为通过描写其他人的身世背景和生活经历来坐实整个英国社会的整体印象。狄更斯通过描写负面形象费金和较为正面的南希来充实了整个底层社会。其中费金与另一个负面人物赛克斯相同,他们都属于彻头彻尾的恶人。他们所做出的所有行为,其出发点都是要利用他人,甚至是利用善人和儿童来达成他们阴险和贪婪的目的。单谈费金,费金的形象与一般的恶人不同,他没有强健且邪恶的体魄,也不靠自身的武力来威胁奥利弗等人。但是蓬头垢面的费金却始终都在以邪恶的嘴脸来下达着“指令”,他的一举一动,每一句话都透漏出下等人贫穷但又渴望成为富人的心态。费金是犹太人,而在书中所描述的社会中,犹太人并未受到原住民的尊重。因此费金之所以形成书中的这一印象,一半可能是因其自身的人格特征,但更多的却是因种族上的冲突所致。费金身为犹太人,他拥有自身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他既不能抛弃自身的身份,又渴望进入到上流社会、渴望被上流社会所认同。而这种现象在19世纪的英国极为常见,这便是在费金身上所引申出的现实色彩,即真实却又无计可施的种族歧视现象。无论是在小说中亦或是在真实的英国社会中,种族歧视现象实际上都并未消亡,人们即使在表面上倡导着“完全相同”,但实质上仍然会对不同民族的人存有异心。

而对于奥克斯和南希而言,似乎生活在脏乱的环境中就是他们的宿命,他们已经学会了习惯,只会对这个世界存有最本质的怨恨与抱怨,却早已不明确自身因何而恨。奥克斯仅以偷盗作为生活来源,他所做出的恶行都是对贫民窟中其他恶人的效仿,他会本能的认为这种方式就是“他这种人”唯一能做的。因此奥克斯是一种纯粹的“恶”,而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也经常会发生。人们不知道因何而爱、因何而恨,不明确所处位置的真实价值,盲从和带着偏见生活已经成为惯性。几乎小说中存在的所有有关于“恶人”的描写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体会或直接感受到的现象。这便再度突出了《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即烘托环境对人内心操守和价值观的影响。

而南希也是《雾都孤儿》中现实色彩较强的主线人物,南希虽然身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但其内心仍然有着对“善”的追求。她虽然会对费金盲从,但也会在必要的时刻为奥利弗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南希这个形象就是在下等人级别中,有操守但是被困于生活环境中的人的最好特写。这一形象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处在矛盾地位中的人们,既憧憬着高尚的生活环境,却又对当下的生活实际无能为力。

3.在司法公正角度中显示出的现实色彩

在已建构法律体系的各个国家中,英国是法律体系极为严谨,且对于落实法制制度也十分强硬的国家。因此理论上在英国的法律体系及其落实不会出现过大的问题,但在《雾都孤儿》中,英国法制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在描写警察局长行驶权利的进程中,该局长并未提前了解案情,甚至从未想过了解案情便对儿童下达了强制性的要挟举动。这一举动无论是从司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儿童人权的角度分析,都具有明显的不尊重意味。尤其在庭上,奥利弗已经因为过度劳累和饥饿而几次昏厥,但审判者仍旧判其参与为期三个月的苦力活动。就在审判落下的一瞬间,所谓的公平公正和尊重儿童已经成为了整个英国的“笑柄”。小说中对于“范围内公平”法律的描述,也正对应了现实社会中法律存在的判决偏颇现象。因此该段描写便直接突出了英国法制社会的虚伪面具,也再度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来面目。以更加直观的视角展现出了完全取材于真实社会的现实色彩。

4.结语

《雾都孤儿》是英国文学历史上的现实主义著作,这一点无可否认。而这种以英国底层社会为蓝本而撰写的现实性小说,不但并未在当时的英国造成实质性损失,反而还令更多的英国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英国的现实社会,为他们的补救行为提供了准确的行进方向。而小说中所凸显的现实主义色彩除了具有丰富人物性格,丰盈整个故事背景的作用外,也为当时的英国提出了一丝警示,为深处底层的人民群众带来了一丝宽慰。因此我们可以说,《雾都孤儿》除了将利用文字上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相关联外,也为英国和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些文学内涵深厚的教育素材。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雾都奥利弗
“雾都孤儿”奇遇记
剧场 21 雾都战记(连载二)
雾都战记(连载四)
雾都战记(连载一)
雾都战记(连载九)
奥利弗的伙伴们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杰米·奥利弗教你巧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