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笔者在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时,主要分为两步进行。第一,在安徽省内进行本科院校的随机抽样,随机选出了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建筑大学、蚌埠医学院以及滁州学院这六所高校;第二,在抽取的六所高校中,再随机抽取本科非体育专业的学生1500名,每所高校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效率与回收率,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主要采用当面发放问卷与回收问卷的方式,共发放了1500份问卷,回收问卷1408份,回收率为93.9%,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343份,有效回收率为95.8%。调查问卷的结果主要通过Excel软件与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之后,得出本次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大一的学生共326名,大二的学生共413名,大三的学生共344人,大四的学生共260人;来自城镇的学生共762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共581名;男生共685名,女生共658名。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安徽省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
2.1.1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认识方面的差距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
通过上表的统计数据可知,农村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实际的实施体育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困难,使得农村大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消费没有价值;城镇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要更加深入,普遍认为体育消费有价值。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城乡的经济发展有差异;其二,城镇与农村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同。
2.1.2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认识方面的差距如表二所示:
表二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
通过上表的统计数据可知,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在体育消费的认识方面与大四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会安排体育必修课,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投入的精力与时间比较多,并以此提升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与此同时,经过两年的体育必修课学习,大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技能,不仅需要购买体育锻炼所需的体育器材和服装,还需要进行参与型体育消费,比如参加培训班或者健身房等。对于大四学生而言,他们要面对实习、就业与考研等多种压力,使得大四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与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认识方面的差距如表三所示:
表三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
通过上表的统计数据可知,大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和女生相比,男大学生要更喜欢进行体育运动,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要优于女大学生。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体育消费行为是休闲娱乐和提升身体素质的必要支出。
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指人们激发或者维持其进行体育消费行为的内在动力。本文主要从实物角度、发展角度以及时尚角度分析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首先,实物角度。实物角度的消费动机包括大学生的实物需求与休闲娱乐需求,在所有体育消费动机中,实物需求所占的比例最高,为81.5%。大学生产生的实物角度消费动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大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的时候,会要求学生身着运动服装,而某些特殊体育项目还需要大学生自备体育器材,如网球课、拳击课和羽毛球课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体育实物消费;其二,运动服装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与休闲性,逐渐成为大学生购买服装的首选。另外,休闲娱乐也是大学生产生体育消费的一种动机,因为大学生具有十分活跃的思想,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更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放松自己的心情。
然后,发展角度。发展角度的消费动机包括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需求与审美追求。根据调查问卷中统计的数据显示,53%的安徽省大学生想要通过体育消费进行社会交往,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男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要高于女大学生;48%的安徽省大学生想要通过体育消费满足自己对审美的追求,因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活跃时期,面对生活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与活力,也希望自己能够比其他人更加优秀,男大学生希望自己拥有更加强壮的体魄,女大学生希望自己拥有更加完美的身材和优雅的气质,所以基于审美追求动机,大部分大学生实施了体育消费行为。
最后,时尚角度,时尚角度的消费动机主要是指从众攀比动机。根据调查问卷中统计的数据显示,31.7%的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行为时,是出于从中攀比动机。从宏观角度而言,从中攀比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而这种心理现象在大一学生中十分突出,因为大一学生还没有真正适应大学生活,体育消费观念也不够成熟,会受到学长学姐或者周围同学的影响,从而随波逐流。与此同时,很多大学生都想通过体育消费水平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使得大学生体育消费追求品牌效应,导致攀比动机的出现。
通常来说,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分为观赏类消费、实物类消费、参与类消费、信息类消费以及博弈类消费这五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显示,在上述五种消费结构中,城镇大学生均与农村大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就目前状况看来,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提供,但是由于城镇与农村经济水平的差距,城镇大学生的家庭收入要高于农村大学生,使得城镇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自主性要更高。因此,城镇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要更为丰富,不仅包括体育器材与服装的实物类消费,还包括购买体育类报刊、观看体育比赛等观赏类消费以及去健身房等参与类消费。
由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结构中的差距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不对其进行叙述,接下来主要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现的体育消费结构特征。对于购买体育器材和服装的实物类消费而言,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并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对于观赏类消费而言,男大学生购买体育类报刊与观看体育比赛的消费要明显高于女大学生;对于参与类消费而言,男大学生在健身房的参与度要高于女大学生,而在健康咨询与体育培训等方面,女大学生的参与度要更高,这是因为女生更加偏爱健美操或者体育舞蹈等室内体育运动,而这些运动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所以女大学生会在这方面开展较多的体育消费行为。
为了使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高校需要加强思想宣传,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健康第一”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具体而言,高校的体育学院以及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并定期开展体育消费讲座活动,加强体育消费相关知识与观念的宣传,激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欲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正确体育消费观念的培养,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消费结构。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高校可舍得体育课程,这些体育可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要求也随之增加,高校需要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增加更多体育项目供大学生参与,并开设多种体育项目培训班或者选修课,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高校需要在全民健身的理念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场地资源与体育器材资源,创建高校内部的体育服务型消费市场,比如,提高高校网球场地、篮球场地和足球场地的利用率,修缮改建校园内陈旧的体育场馆,提升校园现有体育场馆的服务水平,尽最大限度免费向高校大学生提供体育场馆,以此满足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在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开设大众性更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并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这样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参与类体育消费水平,实现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与休闲娱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结构特征探究可知,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改革体育课程,创建体育健身市场,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健身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通过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的体育发展。本文的探究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