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三重维度

2019-02-22 01:45
关键词:报国爱国弘扬

张 戈

(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3)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新时代青年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为此,剖析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动向,引导他们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1]就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应有之义。

一、情感维度:培养热忱自信的爱国之情

“以身许国者,何事不可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首先应夯实爱国之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是激励广大青年奋斗报国的动力源泉,因此培养爱国之情就成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情感维度。

(一)培养热忱自信和爱国之情是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基础。爱国之情是爱国奋斗精神生成的思想基础。这种感情不因祖国的大小而改变,不因祖国的强弱而不同,集中体现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首先,爱国奋斗精神源于人们对祖国和同胞深沉的热爱。爱国之情是人们在热爱故乡、关爱同胞等感情基础上自发孕育出来的热爱并忠于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奋斗精神便是源于这种对祖国和同胞热忱的爱。这种感情一方面要求公民自觉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不得做出有损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事情,因而维系了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2]

其次,爱国之情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儿女,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往往表现为富有责任感的家国情怀和不甘于人后的民族自信。这种感情激励了无数的革命前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39因此,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首先应培养爱国之情。

(二)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之情热忱,但个别青年缺乏自信。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之情是热忱的。他们出生在复兴路上,成长于崛起途中,经历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所以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是油然而生的。但人生阅历的匮乏和成长环境的优渥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别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抗挫能力,其爱国之情一旦被否定就容易丧失自信,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消解的怪圈。

个别青年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其爱国之情一旦被误导就容易自我消解。受限于阅历,个别还未步入社会的青年还存在独立思考能力较弱的特点,这就给了活跃在微博、微信里的“营销号”以可乘之机。为了赚取更多的流量,部分“营销号”会针对关心国家大事的青年“精准推送”广受关注的“爱国软文”。面对这些针对他们精心设计的“爱国软文”,这部分青年往往没有抵抗力,还未读完就选择相信并转发。与此同时,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有的“意见领袖”会通过攻击诋毁爱国主义来换取主流舆论对他们的关注。他们会在恰当的时机引导舆论,编造并传播诸如“抵制美货、抵制日货不如抵制蠢货”“你爱国,国爱你么”之类的煽动性言论。个别网络平台也会面向爱国青年推送此类受争议的文章来赚取更大的“流量”。受到这种“污名化国家”“诋毁民族自信”的舆论攻击,个别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青年的爱国之情就可能走向自我消解。

少数青年抗挫抗压能力较弱,其爱国之情一旦被抹黑就容易自我否定。新时代青年出生于物质丰盈的年代,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从小就娇生惯养。这部分青年在步入社会之前较少体验到人性的多变和社会的压力,所以抗挫抗压能力较弱。然而个别“意见领袖”却善于利用特点来实现其“雇主”目标。有的自媒体直接制造舆情,将极个别的不文明行为扭曲、放大为全社会的普遍现象,借以抹黑、讽刺、攻击爱国主义。为了强化这些自媒体的舆论导向,活跃在微博上的个别“大V”将持异议的爱国青年扣上了“小粉红”“爱国贼”的帽子,进而将爱国主义污名化、妖魔化、极端化。面对个别“大V”和自媒体“集团式冲锋”和“铺天盖地的否定”,话语权不对等的青年毫无招架之力。受到讽刺、抹黑的青年们的爱国热情和积极性常常受到打击。

(三)引导青年热忱的爱国之情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之情体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忱和自信,“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4]300。但作为一种朴素的感情,这种“爱”可能理智也可能冲动,可能成熟也可能幼稚,可能促进社会发展也可能妨碍社会进步。爱国主义精神则不同,“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当积极培育青年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动保护青年的爱国之情。青年的爱国之情既是一种自发的情感流露,也是一种高贵的情怀,培育爱国之情首先应有意识地保护这种感情。一个有利于保护青年爱国之情的舆论环境需要媒体、宣传部门和广大网民共同来营造。对媒体来说,应坚决抵制爱国营销,主动澄清网络谣言,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对宣传部门来说,应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对普通网民来说,面对恶意制造的谣言和煽动性言论要敢于亮剑,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面对那些抹黑党和国家、侮辱英雄和领袖的言论要及时制止和举报。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5],只有媒体、宣传部门和广大网民同心协力,才能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让理直气壮地说爱国成为一种习惯。

积极引导青年的爱国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为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青年认识到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离开了先进政党的领导,离开了先进制度的依托,离开了先进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强大的祖国,就不会有人民的安居乐业。其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青年认识到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自信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统一的,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所应有的时代内涵。

二、信念维度:砥砺志存高远的报国之志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关键是要把广大青年报国的志向凝聚起来,因此,砥砺广大青年志存高远的报国之志就成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信念维度。

(一)砥砺志存高远的报国之志是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关键。爱国不能只凭感情,也需要志向。爱国之情虽然充满激情却不易长久,激情一旦褪去往往不知所措。为了将爱国的情感转化为报国的志向,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应砥砺志存高远的报国之志。

首先,共同的理想将广大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之情热忱而自信,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不能只停留在“爱”的情感认同,而是应当将其升华为思想认同,即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中国青年是一群有志气的青年。近代以来,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万千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直到中共一大开幕之时,其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27.7岁。也正是这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敢作敢为、拼搏奋斗、开天辟地。时至今日,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当树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其次,坚定的信念为青年矢志报国指明了科学的方向。“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6]413对新时代青年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他们所应树立的志向和信念。这一信念为青年矢志报国指明了科学的方向,帮助他们跳出复杂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克服纷繁芜杂的思潮对他们的影响,防止爱国的激情失去理智的制衡,偏离预定的轨道,背离自己的初衷。

(二)新时代青年报国之志坚定,但个别青年理想信念模糊。新时代青年成长于我国国力快速增长的年代,他们见证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感受到了国家强大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所以报国之志是坚定的。但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群体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当这种矛盾映射到意识形态领域时便集中表现为个别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模糊认知。

首先,个别青年理想信念扭曲,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轻视国家利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激励青年人奋斗的强大动力,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现实生存的需求也给青年带来了现实压力。面对压力,个别青年选择将个人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遵循,做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针对不同的“关系”设计出不同的人设,呈现出了忠诚、善良、世故、老成等不同的形象以谋求个人利益。面对压力,也有青年选择以娱乐的方式来排解。这本无可厚非,工作学习间隙的娱乐可以有效减压,但过分地追求精神享受,如痴迷于线上游戏和在线直播,就容易丧失斗志、迷失自我。

其次,个别青年理想信念模糊,不思进取,甚至产生厌世愤世心理。经济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发展的阵痛,也是党和国家致力解决的问题。但个别青年未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角度来看待发展中的问题,而是选择了埋怨社会和自怨自艾。个别青年面对强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感到无所适从,其心态从无力改变到无心改变最后走向“佛系青年”,甚至产生厌世的心理。与此同时,为了谋求更大的流量,个别媒体平台也会针对“问题青年”精准推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群体颓废。这种心态不仅无助于国际和社会,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利益团体利用,成为污名化爱国的急先锋。

(三)引导青年的报国之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志存高远的报国之志是建立在对历史和现状的深刻认识,对国际关系和国内现状的冷静思考,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富强关系的辩证分析之上的,这种志向以奋斗目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报国之志建立在科学的价值理念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凝结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所昭示的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愿景。砥砺报国之志应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引导广大青年“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坚持艰苦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7]11。高校也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导师德建设,引导新时代青年将报国之志建立在科学的价值理念之上。

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个人的利益不是离开集体而独立存在的利益,脱离了集体,个人的利益难以实现,同理,个人的奋斗也必须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才能够顺利实现。对新时代青年来说,他们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符合,所以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就成为砥砺报国之志的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青年认识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青年的梦,中国梦关系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也关乎每一个青年的切身利益,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共同理想的树立是统一的,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愈来愈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广大青年想要实现自我就应积极参与祖国的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实践维度:力践脚踏实地的奋斗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最后应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奋斗行动,因此,力践脚踏实地的奋斗之行就成为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实践维度。

(一)力践脚踏实地的奋斗之行是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核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没有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对爱国奋斗精神的千百次说教也无济于事,还可能因清谈而误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只有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落实为奋斗之行才是真正的爱国。

首先,爱国奋斗精神只有被实践才有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爱国是要用实践去诠释的。林则徐用虎门销烟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情,霍去病用封狼居胥实践了自己“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报国之志;相反,把爱国停留在情感中、把报国挂在口头上,空谈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而不去实践的人,只能称作口头的“爱国者”。只有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爱国才是有意义的。

其次,奋斗之行必须脚踏实地才能有益于国家。爱国不但要有具体的奋斗行动,也要看实际的效果。力践奋斗之行目的是为了引导青年建设自己的国家,凡是能够促进国家进步的,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奋斗都是爱国行为。如果只满足于奋斗的姿态,好高骛远,甚至以为只要“爱国”就能为所欲为,置道德伦理、法律法规于不顾,就有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伤害。奋斗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要从国家和人民的实际出发的,脚踏实地,点滴积累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

(二)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之行积极,但个别青年浮躁冲动。奋斗报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新时代青年更为积极。新时代是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打通了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的壁垒。它们的出现激发了青年科技创新、创业报国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5],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激发了青年报国之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个别青年浮躁冲动情绪。

个别青年浮躁虚荣、好高骛远而又自我满足。有的青年人存在着浮躁虚荣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或多或少会反映在其报国的行为选择上。有人浮躁虚荣,自认为“爱国”却把“奋斗”视为别人的事情,热衷于在各大网络平台奔走呼号,哗众取宠;有人好高骛远,把奋斗报国视为“上阵杀敌”“攻城略地”,而自己却抱着手机感叹“社会不公,报国无门”,传播负能量;有人善于自我满足,喜欢“形式主义”“拍照留念”,不惜翘课去与国旗拍照,不惜请假去革命圣地旅游,但发完微博、朋友圈后便自我满足,醉心于吃喝玩乐,不去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益于国家。

个别青年情绪冲动,激于义愤而又盲目从众。个别青年的“奋斗”行为被内心爱国的狂热所感动而呈现出情绪化的特点,而这种情绪也很容易被不同的力量从不同的方向点燃。有的青年上纲上线,将自己不认同的行为扣上“卖国”的帽子,当起了键盘侠;有的青年盲目从众,不经思考就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有的青年盲目排外,只要不符合自己价值观便否定一切,甚至逼迫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这些情绪化言行容易在重大对外冲突舆情中井喷,这种现象一旦被别有用心的利益团体利用,并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发酵、共振就容易集聚为群体性行动,甚至会打通线上线下的界限演变成现实中的群体性暴力事件。

(三)引导青年的奋斗之行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爱国奋斗是具体实践的,而不是浮躁冲动的。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绝不是敲锣打鼓、鲜花铺地、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对新时代青年来说,奋斗行动应当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此,广大青年“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8]。

从自己做起,立足本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报国寸心坚似铁”,新时代青年以各种方式践行自己的爱国奋斗精神,但哗众取宠不是报国,跟风泄愤也不是报国。爱国就是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奋斗就是坚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对在校学生来说,奋斗是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实用技能;对上班族来讲,奋斗是爱岗敬业;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奋斗是坚守诚信,不信谣不传谣。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伟大发展成就也是由人民创造的,只要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能够汇聚成推动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正能量,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够推动各行各业的进步,只要每个人都在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能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小事做起,立足实际,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一片丹心图报国”,新时代青年的爱国行动是宏伟的,但好高骛远不是爱国,保守排外也不是爱国。爱国应当立足于自己的实际和当前的国情,抓住生活的点滴、做好身边的小事来激发自己的创新创造活力。青年是最具奋斗激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对他们来说,学习中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奋斗,工作中的一个经验反思是奋斗,科研中一个小的突破也是奋斗。“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青年作出的一个个小的创新,会合力为国家的进步;青年取得的一个个小的成就,是构成民族的大事。只要新时代青年坚持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创新,在深入钻研学问、主动攻克难题中多出创新成果,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足够的青春力量,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

猜你喜欢
报国爱国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同心同向 谱写留学报国新华章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