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张雪纯,张镱山,宋宝丽
(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河南 郑州 450052)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主要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PAH活性降低或丧失,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血液中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浓度增高并在神经系统和血液中蓄积。PKU患者如未及时治疗,将由于过量的Phe及其代谢产物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导致严重的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和继发性癫痫等。PKU的发病率有种族和地区差异[2-6],我国约为1/11144[7],且PAH基因突变具有相对突变热点及突变热点区域,因此可以通过对PKU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分析,了解各种突变的种类和分布,了解所研究的人群中PAH基因相对突变热点和突变热点区域,进而对产前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230例PKU患者,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遗传咨询门诊,其中,男123例,女107例,年龄16天~37岁。230例患者来自230个无关家庭,所有患者的父母均非近亲结婚。这230例患者治疗前血苯丙氨酸浓度Phe>480 μmol/L,平均(915.52±513.66),通过Phe负荷试验和尿蝶呤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排除了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
1.2.1 DNA提取和PCR扩
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并用EDTAK2抗凝,-20℃储存。200名正常DNA来自实验室积累的健康无血缘关系个体。采用北京天根D315DNA分离试剂盒提取采集的抗凝外周血样品中的DNA。参照文献[2]设计PAH基因第1~13外显子的引物。常规PCR扩增条件:95℃5 min热变性,94℃变性30 s,55~62℃复性30 s,72℃延伸45 s,共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PCR反应在美国ABI公司Verteri梯度PCR仪上完成。PCR产物用2%琼脂糖检测。
1.2.2 DNA序列分析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样品中DNA进行序列分析。PCR产物的纯化和DNA序列分析由上海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美国ABI公司3730XL全自动DNA序列分析仪完成。所有PCR产物均采用正反向测序。
通过对123例PKU患者PAH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分析,在246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216个突变(表1),总检出率为87.8%。所有患者均检测到突变基因,其中93个人检测出2个突变位点,占75.6%。30个人检测出一个突变位点。
检测到的216个突变分属59种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2种、剪接突变8种、无义突变5种、移码突变2种、同义突变2种。
患者突变主要分布在第3,6,7,10,11,12外显子,其中第7外显子检测到的突变最多,共12次。其次为第11外显子,共9次。第12、10、3、6外显子分别为7、6、5、5次。
突变频率最高的是p.R243Q,共检测到50次,p.R111X检测到18次,EX6-96A>G检测到17次,p.R413P检测到17次,p.V1399V检测到14次。见表1。
表1 123例PKU患者PAH基因突变构成
续表1
PKU是少数几种可治疗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而基因诊断是PKU唯一有效的产前诊断措施,可通过基因诊断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发现PKU患者,及时治疗,可减轻患儿的病情。但PKU患儿需进行长期治疗,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通过基因诊断,避免生育PKU患儿是一种很好的对策。
1983年,PAH基因被成功分离、克隆[8]。PAH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q22-q24.1,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区全长90kb,编码含有452个氨基酸残基的酶单体,单体聚合成有功能的PAH,参与苯丙氨酸代谢。任何一种突变都有可能导致PAH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的改变,影响苯丙氨酸的代谢过程。迄今已经发现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一千余种突变(http:/ www.Pahdb.mcgil1.ca),国内报道的有100多种[9-11]。本文对123个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一共检测到59种突变,216个突变位点,总检出率为87.8%。应用MLPA技术,检测出123个先证者中有4种大片段缺失,包括5'UTR_E1杂合缺失,E4_E5杂合缺失,E5杂合缺失,E4_E7杂合缺失。上述结果提示PKU患者基因突变类型多样,位置多变,突变位置可发生在外显子、内含子及5'UTR、3'UTR。
现在世界各地PAH基因突变研究者都在致力寻找PAH基因的高频突变位点,以便通过产前诊断筛查出PKU患者。本文结果显示PAH基因突变有相对集中特点,高频突变位点分别是p.R243Q(23.15%),p.R111X(8.33%),EX6-96A>G(7.87%),p.R413P(7.87%)、p.V1399V(6.48%)。突变热点区域主要是外显子3(8.5%),6(8.5%),7(20.3%),10(10.2%),11(15.3%),12(11.9%),其中第7外显子检测到的突变最多为12次。参考Lee[12]等报道中国人的高频突变主要位于第7外显子的R243Q(23.15%),本文结果与之比较一致。在123个先证者中,有93个人都检测出两个突变位点,提示在PKU患者中两个突变位点的突变率较高,这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此同时,这些检测出两个突变位点的家系,如果其父母再次怀孕时,可以直接选择基因诊断突变位点来确诊胎儿是否是PKU患者,以免再次生出PKU患儿,为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在不同种族和地区PKU患者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因此研究PKU的分布及类型,对于开展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有一定的意义。如当对PKU患者群体进行突变分析时,由本研究的实验数据,可优先选择第3、6、7、10、11和12外显子直接测序,即可筛查出约74.6%的突变,之后可以再对其他外显子测序,这样可以避免全编码区测序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并提高产前诊断的效率。
本研究明确了PAH基因突变的类型、分布和高频突变位点,为PAH基因突变的研究增加了一定的资料,丰富了中国人群的PAH基因突变谱。但本研究数据比较少,下一步就是扩大样本数据,进一步对样本中基因突变类型、分布与高频突变位点进行分析。通过对PAH基因突变数据的分析,可以为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对减低PKU的发病率,减轻患儿的病情,减少PKU患儿的出生以及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