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庸之道”作为儒家道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 李安的作品总是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契合看似简单,但其中所包含的却是博大精深,这里的“契合”也是中庸的表现。基于此,李安作品序列将家庭伦理生活与中西社会事件并置,从微观的个人角度出发,传达了导演李安对中庸思想的多重解读。
【关键词】李安;传统文化;中庸
引言
李安(Ang Lee)导演的传统文化教养里,中庸常被表现成一个“圆”,这个“圆”没有菱角,而在这个“圆”里包罗万象,在李安的电影里,总把不可能的两种文化融到一起去,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这就是传统文化里的中庸平衡的思想。
1李安电影里的中庸
所谓中庸,“就是人们用理智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与行动,使之既无过度,也无不及,自始至终保持适中的原则”。①李安生长在中国台湾,汲取的是中国文化,在西方学习的西方文化知识,在创作作品时更多的是照顾所有观众,这是一种调和,是一种中庸的表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故事发生在印度,区别于原来的主要照顾的中国电影市场和西方电影市场,拍一个印度的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印度,是一个男孩关于信仰与怀疑的论题,当少年派在原本动物园家的时候他就在好奇,好奇这世界上那么多的神,他不断转变自己的信仰,也是不断地在求得心理上的一种好奇欲望。当他遇到海难失去家人,独自一人漂流在茫茫大海上与虎相伴,这时候他的信仰令他产生怀疑,没有一个神可以拯救他,神是来自心底最深处的恐惧的一种表现。要求得平衡,就要克服恐惧,战胜心中的那头卧虎,才能拯救他的生命,调和内心和环境的关系,这就是中庸之道。用中庸就能概括李安所有电影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上下的文化都处在中庸这种哲学里的。李安每一部作品,都像是经历一次传统文化的回流,李安把自己教养里的传统文化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2016)是李安最新的一部作品,技术的的风头盖过了故事原本的思考,表现了一出心理战场的故事。电影没有寻求战场的惨烈场面,中场表演却耀眼夺目。李安将电影里真实战场和心理战场做了一个完美转换,真正的战争只会摧毁生命,而心理战争却会夺走人的灵魂。影片最后比利选择回到战场上去,现实环境比战场更让人害怕。李安的中庸之道在这里就体现成客观的去看待战争,不要一味的判断战争是否出于正义与否,战争后果不止是对于当时的创伤,对于经历战争的每一个人都是折磨,毁灭性的。中庸的实质是平衡,而需要平衡就要找寻事物的对立面去左右它们之间的一个相对力量,处在一个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李安电影探寻的的中庸,是通过电影中人的矛盾去控制着相对的力量。《卧虎藏龙》(2000)中的自由与压抑,并不是追寻到自由压抑就解决了,而是在压抑住不该表现出的情感的同时就获得自由了。如李慕白对玉娇龙超越出“师徒”的情感,是不被表现的这是一种和谐中庸的处理方式;《色戒》(2007)中的情与爱、《冰风暴》(1997)的对抗和顺应、《理性与感性》(1995)的理性和感性、《断背山》(2005)的社会认可和追寻真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9)的尽孝和自我实现连所有的电影中中庸才是他真正的对传统文化的回流。
2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中找到平衡
“从李安的自身成长环境来看,其思想的‘外儒内道’就是中庸思想的统一”。②李安是一个真正的跨文化视野的大师,他将自己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西方的文化传统里去,不过没有一味地推崇西方文化或是贬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过时迂腐。他在两种文化里游走,在两种文化的隔阂中另辟蹊径,既将西方文化真实的表现出来,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如电影《推手》(1991)里的老朱在美国儿子的家里与美国儿媳妇的交流阻碍,吃饭的文化差异;《喜宴》(1993)里的儿子伟同赛门的同性关系,都让来自中国的传统父亲尴尬。而化解这种矛盾的途径不是去征服它,去征服另一种文化,而是利用中国文化里的包容性,解决文化冲突下带来的矛盾,所以最后《喜宴》里父亲默认了儿子的性取向,儿子也实现了父母要他的“传宗接代”的责任,达成一种和谐与平衡。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导演第一次处理另外一种文化,印度文化。但文化都存在相通之处,那些关于人类共有的情感的,像派在大海中的孤独,恐惧,还有对爱情的渴望,亲情这些都是大多文化里共有的。游離于不同的文化之中,最重要的是做到求同存异,适当的找寻两种文化的平衡点,这是导演处理不同文化关系间的中庸之道。
3结束语
“中庸之道”作为儒家道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 中庸之道是李安导演作品的筋骨,包容与质疑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是外在皮囊。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与平衡,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因此,在面对世界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要使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不违背世界多元文化浪潮的情况下去研究李安电影里的传统文化是如何融汇西方的文化,又保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势在必得。
注释
①余仕麟.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17.
②赵华珍.李安电影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解读[J].大众文艺,2015(15):184.
参考文献
[1]赵华珍.李安电影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解读[J].大众文艺,2015(15):183-184.
[2]余仕麟.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16-22.
[3]黄文杰.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3):15-26+106.
作者简介:贾琪(1994—),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