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研究

2019-02-21 23:14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体育

张 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日益突显和放大。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改革创新成为必然。 由此,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探索适合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的相关路径,积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基于学生特殊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高校体育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体育教师队伍具备自身独特的属性,因此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切实提升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不断开掘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使其有效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体育教师宽口径、个性化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1],在高校各项与体育相关的职业活动中,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1.1 满足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队伍中的重要组合之一,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最终还是要归属到教师的职业创新能力之上。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认知现状都会对高校体育的创新发展起到制约和影响。因此,具有创新性职业能力的教师队伍,能够彰显高校的教育特色、内涵发展及办学水准,并为最终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1.2 体现高校教育本质的结构特征

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展体育教学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的体育知识结构,提升创新才能。由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真正意义上符合高校体育教育需求的技能素养,并在将其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搭建出满足高校教育本质需求的结构。

1.3 呈现高校师资建设的科学部署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中,教师师资力量匮乏,其特征十分鲜明。 包括教师年纪偏老龄化、进修学习层次不够均衡、职称承接严重失衡、教改成效不够显著、科研能力普遍较低、进修培训不够常态化等不良现状。 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 从而提升高校体育师资教育队伍的整体发展水平。

2.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统一、课堂参与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加之一些体育教师对全新教育理念的认识模糊或者生疏,导致教学缺乏趣味性,失去了体育教学应有的活力,使得一些本来就生性好动的高校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 甚至心生抵触情绪。

(2)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十分单一。在高校中,对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定位应该以“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主。 然而,高校体育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参照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模式,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高校体育课程适应性欠佳。 有些教师将本来渗透着技能特质的体育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体育活动课,导致社会发展的职业诉求无法得到满足,难以为企业培养出更具职业能力的综合人才。

(3)体育教学和市场需求不贴合。 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教师对体育课程与学生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认识并不全面。 一些体育教师难以脱离传统教学的束缚,因此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同时,很多教师没有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职业诉求,导致对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处于初步阶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程和职业课程的相互融合,难以最大程度上满足职业院校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3.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

3.1 提高教师能力综合评价制度的科学性

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综合评价制度,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注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持续优化,不断提升评价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体育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业绩表现得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考量与评判。

3.2 增强体育教师的团结奋进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引导他们以高校教育发展的大局为重,切实增强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主人翁意识,立足高校教育的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全面思考和审视新形势下合格的高校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有的放矢,加以改进。要引导高校体育教师立足本职工作,讲团结,讲奉献,脚踏实地,务实肯干,争创佳绩。

3.3 树立质量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传统的体育实践教学大多以跑、跳、测试等项目为主,这些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便是巨大的运动量以及运动过后的疲劳,所以这些传统项目难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 即便有一些同学对此感兴趣,也时常会出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有效指导而导致课堂成效不高。 针对于此,可以将体育实践融入常规的体育教学之中,通过实践改革,在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反复的尝试,使学生逐渐熟悉技术,不断降低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危险的几率;采用多种形式的演练,做到理论的积累、知识的增长,然后将比较成熟的经验应用于实践教学,巩固所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2]。

3.4 充分彰显专业特性,针对不同专业创新教学活动

高校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同,所需要积累的体育素质相应地有所不同,日常教学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例如,对于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就职方向大多是幼师,因此在身体素质上,需要具备柔韧性和优美性;而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因此应该具备较强的下肢力量。 教师在丰富学生教学活动的同时,要树立较强的职业衔接意识,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发展目标。 针对理工类专业,应注重耐力、平衡力、灵敏性的培养;针对文科类专业,应注重耐心、注意力以及抗压能力的培养。

3.5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

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通过改革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机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提高其掌握并合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发展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目的[3]。 推动其职业能力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体育师资队伍提供基础和保障。

3.6 强化科研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要强化科研意识,突出强调提升科研能力对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充分调动他们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3]。第一,教师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强自身科研意识的提升,不断深入拓展教科研工作。 要引导教师在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形成平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科研任务,更好地处理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要引导体育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探索,通过体育项目拓展、体育赛事观摩研讨、体育课程教改展示等形式,将体育科研融入教学工作。第三,将体育科研成绩纳入综合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科学考量体育教师的科研业绩,提升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7 产学研相结合,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综合能力

由于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学目标等问题存在,体育师资整体力量薄弱。为此,必须立足高校教育特色,切实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该模式的有效推进中,积极致力于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为他们营造健康、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促使其以有效满足高校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形塑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4],以自身职业能力的创新发展为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以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创新发展为导向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是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广大体育教师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发展热忱,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围绕整体教学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整体工作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创新优化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不断创新、提升,实现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