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静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我国在“三农”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较高的战略地位。为了推动我国“三农”产业的发展,国家在政策安排以及财政投入中更是给予大力支持。如今,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地增加,这种状况对我国财政支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的力度以及政策的连贯性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挑战与机遇常常是并存的,我们可以在挑战之中创新政策的实施办法,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三农”事业的稳定发展。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想办法克服在财政支农和金融对接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减轻我国“三农”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压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也发生了比较巨大的改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特点如下:(1)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我国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的现象,主要就是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农村的资源有限,不科学的金融配置、不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低下的教育水平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金融功能的发挥需要极端的成本支持,即使在农村也是一样的,农村缺乏大量的资金以及交易成本,经济无法实现增长,金融功能也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因此农村经济得不到增长就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2)非生产性的金融需求较大。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农村的金融需求大多不是用在生产方面, 而是花费到其他方面。由于农村的经济教育不足,在农村生活的人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观念是比较落后的。 在农村的观念之中,一般是很少考虑生产投资,一个方面是农民的收入是比较低的另一个方面农民在用钱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民间的借款方式,但是这种借款的利息一般都高于银行的利息。 这些情况都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用在农村的发展资金将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1)农民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方面缺乏知识与认识。 最为主要的是农民经济来源少,收入较低,对于经济方面不能够积极地配合以及投入。 农民不愿意将钱存入银行,但是村镇银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这个时候过高的资金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象就成为最为主要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就会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理念落后且地域分布不均匀。 农村金融体系的载体就是农村金融机构,但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目前在管理理念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落后的经营理念与现实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国很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缺乏宣传技巧与创新意识,这些都会导致农民们对很多金融产品的类型并不是十分了解,从而即使有钱也不敢做投资。 同时,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全,农民在借贷融资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很难满足我国农民创业资金方面的需求。
“新常态”是在2014 年被提出的一个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关的新名词。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状况,同时也是处于非常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应该保持平常的心态,积极地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对“三农”工作支持的力度,尤其是在政策方面更是加大了扶持力度。 一直以来,农业作为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现阶段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的发展遇到创新驱动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农业作为第三产业需要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及推动作用。 我国农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2014年开始各省各级的财政部门为了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急农富农政策,都是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
(1)历来党和国家对财政支农政策都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在财权事权的界定方面还是比较模糊的, 通常会存在一些缺位和越位的现象。 最常见到的现象就是涉及农业领域的财政支持出现重复投资、分散投资的状况频频出现。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个别地方政府常常习惯运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来发展经济, 盲目投资甚至重复投资,更为严重的就是部分管理者将涉农专项资金移作他用。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在财政支农的过程中存在着财权与事权界限严重模糊的现象。 再加上最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是在不断地增加,在财政支农的财政转移支付方面都出现了贯彻力度不够的现象,财政支农逐步出现开展困难的局面。
(2)财政支农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结构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自从我国的综合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之后,用于专门的财政支农资金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良好状态,但是,财政支农的资金所占我国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还是比较小的, 更别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相对量就更是落后了。 在财政支农相对量偏低的条件下,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更是低下,这就大大地浪费了我国财政支农突入的资金。 所以说,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的建设。
(3)财政支农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提升。 我国本身“三农”基础较弱,再加上我国长期在财政支持安排方面倾向于城市的建设,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提供长期得不到满足。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在整体的财政扶持安排方面对城乡的发展给予了统筹的考虑,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生产条件以及长期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备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将很多的支农政策环节加以完善,从而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水平。
在新常态下,如何克服我国财政支农与金融对接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事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的关键。我们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方针和措施。
我国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是处在一个增长的阶段,在支农领域的财政投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些支农政策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财政支农的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注重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村基础设备的建设来逐渐改善财政支农结构的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财政支农资源配置的高效合理水平。
金融机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在新常态下,政府积极创新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将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在双方合作对接的时候,政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支持。 例如,对于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经济运作的地方, 政府可以通过与经融机构方面的合作加大补贴的力度。而对于地方财政支出不科学的现象政府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加大各个方面的宣传力度来提升地区发展的积极性。
我们时常面临财政支农过程之中财权事权界限不清楚的现象,因此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机制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 在新常态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一点可以逐渐解决财政支农过程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加强对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最为主要的就是在资金使用机制方面进行管理监督机制的创建。 在这个过程之中要重视金融杠杆的作用,积极并且充分地发挥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将会更加积极有效地实施下去,同时还会引进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政策管理措施来解决财政支农政策与金融对接过程中出现的挑战与问题。 财政支农在全面推进整个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分析经济形势与财政支农之间的关系,接受现实的挑战,让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推动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