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文
(阜阳师范大学 安徽 阜阳236037)
1.1.1 文化
文化是物质、精神及二者的结合,也是人们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过程。物质、精神及社会关系之间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由表及里的表现出强烈的制约作用。
1.1.2 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与体育相关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主要包括体育的物质条件,体育的认识、情感、理想等精神支撑及体育制度等。
1.1.3 全民健身文化
全民健身文化是以改善和提高民众体质与健康为目的,以运动、休闲、保健、养生等为方式的健身体系,它的受众对象是全体国民,是由三个文化层面组成。
1.2.1 广场舞是一种群体性体育表演形式
广场舞吸收了少数民族舞蹈技法、民间舞素材和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以集体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音乐节奏感强,形式热情欢快,参与人群广泛,形式上比较“接地气”,易于激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2.2 广场舞是一种精神需求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单纯的追求物质享受,许多人开始追求多方面的精神享受,而广场舞简单易学,有兼具健身性、娱乐性和表演性的综合特点,成为大众喜爱的精神追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等的总称、其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
广场舞的参与性非常广泛,因为广场舞对跳舞者的舞蹈基础要求不高,对跳舞的年龄、性别没有要求,在时间上又常借用休闲空暇,多以团体舞蹈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同化力,很多人愿意在这样一个和谐友好、轻松自然的情境中锻炼身体,放松精神或者驻足欣赏都可以,没有约束,没有限制,灵活开放。
广场舞就是各地的一个小招牌,要各具特色,形式灵活多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习俗都使广场舞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不尽相同,要尽力彰显他们的独特之处,加之韵律、风格、队形以及服装造型等的不同也使得广场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广场舞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改善体质,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改善形体,增强美感,是一种有益而舒缓的体育活动。人们在参与广场舞运动时,注意力集中于身体与音乐的协调,重视整体队形的统一,身心得以放松和休憩,锻炼着能够愉悦身心、养心怡情。人们在广场舞表演中享受着音乐、舞姿、队形变化带来的美感,增强艺术欣赏力和审美力。
3.2.1 丰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广场舞活动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开放而简单。广场舞的普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可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内涵,进而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2.2 促进社区文化治理改善
广场舞具有很强的群众带动性、参与广泛性、全民健身性特点,其自发性、迅猛性发展也体现了民众参与与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对政府服务职能的期许,从而促进社区文化治理改善。
3.2.3 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居民与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等主体因为广场舞协调互动,可以实现权力的制衡,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与共享。社会部门利用广场舞引导民众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文化问题,推进并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2.4 引导居民增强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引导广场舞健康发展,可以增进居民社会交流,让居民通过社区文娱活动重建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与互爱,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友爱、互助、和谐的社区文化,激发居民对所居住社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2.5 有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社区是每个城市的构成单位,城市管理要依托社区管理,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广场舞是一种参与性比较广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营造出社区和谐的文化氛围,而且能够以此为契机,强化社区管理,增强社区人们的主人翁意识,进而推动我国的社区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每一种广场舞都必须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人们的心身才能协调统一各。可是由于一些跳广场舞的人们把地址选在了靠近居民楼的地方,加上他们把音量开得很大(一般都在80dB以上,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90dB),这就严重影响附近居民无法安静休息,学生无法精心学习(国家规定居民区噪音白天不超过60dB,晚上不超过50dB),长此以往就会激化双方矛盾。另外从中也反应出相关社区对噪音的管理不到位或者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人们认可的,备受关注的全民健身活动,可是由于体育场地的不固定或者露天等原因,导致他们活动地点受限(曾报道有因广场舞场地问题与打篮球的队员起了冲突)或者风雨天、雾霾天无法正常活动。因此说体育场地设施的不完善,直接制约了全民健身体系的发展。
广场舞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可是大多数广场舞的组织者或者领舞者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广场舞培训,他们都是一些广场舞爱好者,有的跟着别人学跳,有的跟着视频学习,其动作要领无法保障,那跟着他们学习的人们动作更是不规范,也就很难达到健身的效果。
广场舞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广场、小区楼下、路边,更有甚者直接在路上跳舞,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据报道,曾有人占用人行道跳舞而出车祸。这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人们公共文明意识。
(1)政府在广场舞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是主要引领者,皖北地区政府要做好文化市场秩序的监管和维护工作,建立保障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在政策上要有所倾向,大力扶持文化事业发展,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化事业中来。
(2)非政府组织是广场舞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主体。非政府组织在广场舞文化体系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皖北地区政府可以凭借非政府组织自身优势,在为广场舞的发展提供产品与服务工作,这有助于为广场舞的服务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由地域服务不均衡变为均衡服务。
(3)社区是广场舞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主体。社区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传播文化,因此皖北地区政府构建广场舞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社区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优化资源配置,协调人们内部矛盾,为广场舞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5.2.1 完善广场舞基础设施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就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好保障工作。广场舞的有效开展,需要安全、宽阔、平坦的场地和良好的照明、音响设备,可是现在广场舞的开展并没有固定的场地,有限的场地、简陋的设备直接阻碍了广场舞活动的开展。皖北城乡区想要促进广场舞队伍的发展,首先就要完善广场舞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一定要重建,但需要合理规划,如一些社区内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了公共活动区域;广场上运动场地和广场舞场地要合理分配;在一些缺少公共活动场地的地方新建一些活动中心;同时要完善照明设施,治理公共场所环境,加大治安巡逻力度,保证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广场舞的大力发展。
5.2.2 合理协调解决噪音问题
广场舞的音乐在一部人看来已经成为噪音,因为它严重影响了附近人们的正常休息和学习,二者之间矛盾不仅阻碍了广场舞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政府应该合理协调解决,如广场舞活动地点在居民区附近,那音乐声量尽量不要开得太大,或者采用人员最好佩戴无线耳机来控制噪音;活动时间有效控制,早上不得早于7点,晚上不得迟于9点,而且活动地点尽量远离居民区。
5.2.3 培养优秀广场舞骨干
广场舞是一种全民健身运动,参与范围广,同时也导致了采用者的舞蹈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盲目跟从,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因此这就需要培养一些优秀广场舞骨干,然后再深入每个社区,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培训,培养出优秀的广场舞团队。另外也可以与高校联系,邀请一些文艺骨干志愿者进入社区,为人们的广场舞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让广场舞切实起到健美又健身的效果。
5.2.4 通过宣传调动人们积极性
对于广场舞还有一部分人们难以接受,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有碍风俗、害羞、怕人说闲话等等因素也不同程度的阻碍可广场舞队伍的壮大。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明白广场舞活动是一项积极健康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全民运动,人人有追求健康的权利,无需在意别人别人的目光如何……同时,为了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可适当举行广场舞比赛活动或者广场舞联谊活动,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广场舞和谐、轻松、活跃的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来,调动起全民参与广场舞的积极性。
5.2.5 广场舞编排要努力形成地方特色
广场舞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活动空间大多在户外,对于整个皖北地区来说广场舞就是皖北城乡的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一个很好的宣传素材。因此在广场舞的编排上,要适合当地传播具有皖北风情特点的舞蹈节目,从简单的举手投足到全身心的陶醉,从单一的动作重复到一招一式自成风格,让皖北地方特色在广场舞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广场舞是一项新兴起的全民健身活动,其参与人数多、传播速度快、团队规模大,影响广远,可是在广场舞迅速兴起的同时也必不可少的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广场舞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作为皖北地区城乡政府能做的就是尽力扶持、正确引导、规范制度、统筹协调、做好保障、热心服务最终促进皖北城乡广场舞活动科学、健康、稳定、规范、持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