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瑜
(临泉县谭棚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临泉 236408)
小茴香又叫香丝菜,也简称茴香,原产于欧洲,属伞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多年来,在我县也都是零星种植,今介绍其规模种植技术如下:
小茴香自然株高在50~100cm左右,有时能生长到200cm,茎部空心,分枝较多,茎表面有纵向的小沟,上面覆盖有白色粉状物,小茴香茎因能散发浓烈的香气而被用作烹饪调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习惯,同时,小茴香还有药用价值,具有祛寒止痛用作,可用于治疗胃病、沤吐和腰痛。近些年来,人们对天然香料的消费与日俱增,小茴香重新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调料。
小茴香作为调料,鲜食效果更好,而风干后香味骤减,失去大部分价值,故不宜风干后运到异地使用,所以,在各地种植小茴香均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很少受外地商品输入量的影响。小茴香的生长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能栽培。
小茴香喜冷凉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可选择肥沃的中性土壤或弱酸性土壤为宜。地块要阳光充足、排水顺畅,防止积水。
作为香料作物,施用充足的有机肥才能保证其品质的优良,化学肥料能保证其长势的要求,但由于其中缺乏构成香料所需要的特殊元素,会造成产品品质下降,经验证明,每公顷应施用优质的、熟腐的农家肥3~5t,然后进行深耕,耕深须达到25cm以上,长年旋耕种植的地块须先进行深松,然后旋耕整平,作成130~150cm宽的畦,畦间距30cm左右。
生产中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操作简单,定植速度快,但其长势老化快,适宜家庭少量的种植需要,规模生产时要用繁殖方式生产。
制成畦后,可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行距30cm左右,也可用穴播方式,行株距分别为30cm和25cm,用种量为10kg/hm2。如果土壤干旱,播种前要先浇透水,待土壤湿度适宜时再播种,不可趁湿播种。
播种时,先把种子拌和约十倍重量的细干土,均匀撒在畦面上,再在上面覆盖细土约2cm,在畦上覆盖保湿的麦草,防止畦面失水干裂。
播种后,温度在15~20℃,土壤湿度合适时,10d左右既可出苗,当苗高达到10cm时,开始间苗,苗高20cm时开始定苗。也可在苗高15cm时一次完成间苗与定苗。定苗标准是:对于条播苗,每隔15~20cm留苗1株,对于穴播苗,每穴留苗3~5株。定苗时,如发现缺苗,可即时补上。
采用48%氟乐灵乳油2500ml/hm2,或48%地乐胺乳油4000ml/hm2,加足够量的水,均匀喷施于整好的畦面,然后混土再播种。
除上述两种除草剂外,还可用33%除草通乳油2500ml/hm2,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1500g/hm2,或48%拉索乳油200ml/667m2,在播种后进行土壤表面喷雾处理。
如果错过上两次施药机会,可以在茴香出苗后,杂草已经长出,温度较高的时候,用25%除草醚乳油10000ml/hm2进行茎叶处理,如果有单子叶杂草,不超过3叶期,可用25%除草醚乳油6000ml/hm2,33%除草通乳油1500ml/hm2进行喷雾处理,这些药剂对茴香比较安全,除草效果也不错好。
由于小茴香以茎叶的生产为主体,其对氮肥的需求量是很高的,只有多施氮肥,才能保证其茎叶的生长速度,在基肥施用时,可施用复合肥800kg/hm2,氮磷钾配比以25:6:12为宜,在植株生长到50cm时,可通过灌溉追施100kg/hm2尿素,在采收前15d,再追施尿素300kg/hm2尿素,其后不要再施肥料,特别注意的是,不宜施用喷面喷施的肥料,以防影响茴香的品质。
小茴香喜欢湿润的环境,但又怕积水,所以干旱时一定要及时浇水,特别是采收茎叶后,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使植株能迅速萌发更新。在雨季,要做好挖沟排水工作,有条件的要准备好排水设备,防止涝灾形成。
其症状是植株表面出现白色粉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合并在一块,严重时茎叶组织变色,生长缓慢,致使局部坏死,幼苗则会死亡。防治办法是 做好田间卫生,控制住菌源的扩展,一旦发病,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10d左右喷洒一次,连续喷2~3次。
主要危害茎和茎基部。被害植株呈凋萎状,患部褐色湿润状,也有的变软腐烂,表面缠绕蛛丝状的霉状物,最后会产生黑色颗粒状物。防治办法是: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过量施用氮肥时,要配合施用足量的磷钾肥和有机肥,如果已经发病,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由于小茴香具有特殊的气味,很少受到虫害危害,最常见的是蚜虫危害其茎叶,如果发生,可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一般一次施药就可解决问题。
所有化学药物的施用,在收获前10d须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