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强,徐金益,王程亮,张 亮
(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无锡 214023)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生产方式由传统牛耕人种向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化学肥料、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大量使用,使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稳产得到加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利用廉价石化能源及工业技术装备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弊端。长期进行常规管理的土壤总氮和总碳含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1],并带来氮的淋溶、地下水的污染、土壤结构的改变以及农药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健康。面对传统农业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之下,我国也从1990年开始了有机农业的探索,由于我国面临严峻的农业形势,有机农业起步晚,因此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各级政府缺乏合理的规划,为了搞形象工程一哄而上,选址不合理、管理不完善以及动态监测不到位等问题伴随着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而一直存在。
有机农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美国称之为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而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称之为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或者生物农业(Biological Agriculture),而在日本则被称为自然农法或自然农业(Natural Agriculture),虽然不同称谓的具体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一致,核心都是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定义的有机农业为: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2]。有机生产是一种可以提供优质健康食品而不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方式,它不仅要提供足够数量的高品质食品,而且还要和自然循环协调发展。有机农业与常规化学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常规化学农业栽培管理的目标是作物,如施用化学肥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有机农业栽培管理的目标是土壤,其目的是满足土壤生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等)的需求,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来创造健康的土壤环境。
有机农业生产主张适应自然而不干预自然,在手段上主要依靠自然的土壤,把土壤作为生命体,认为肥料的作用首先是培肥土壤再传递给作物,应该少耕或免耕等,主张依赖自然的生物循环,如豆科作物、有机肥、生物治虫和自然放牧等;在目标上追求生态的协调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营养供应的充分性。有机农业生产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1)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2)循环利用有机农业体系中的物质;(3)依靠体系自身维持土壤肥力;(4)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种植和养殖;(5)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机制。
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有机农业在欧洲兴起,之后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各国政府的重视下得以迅速发展,全球约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有机农业生产。1972年,国际社会在德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目前IFOAM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最庞大、最权威的国际有机农业组织,拥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集体会员。IFOAM为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决策,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舞台,保证世界范围内认证质量的可靠性。我国也于1990年和1994年分别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GFDC)和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截至2015年,全球有机农业的面积达到5090万公顷(包括处于转换期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大洋洲,欧洲,分别占全世界有机农业总面积的45%、25%。有机农业生产面积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2269万公顷)、阿根廷(307万公顷)和美国(203万公顷),中国的有机农业面积为161万公顷。2007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总额为500亿美元,2015年全球有机食品的销售总额达到了816亿美元,北美和欧洲有机食品的消费量占到全世界的97%,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有机食品市场。
我国的有机农业的开始发展的标志是从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茶叶在1990年从加拿大获得国际有机认证。之后,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我国相关大学、科研院所开始对有机农业进行同步研究。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有机食品的年出口数额和年产量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国际市场对有机产品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生产出的有机稻米、花生、蔬菜、茶叶、中药材、蜂蜜、丝绸等农产品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各国进口商纷纷到中国来进口我们的有机农产品。同时,我国居民也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每年有机食品的消费也正在快速增长。
虽然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经济效益却没有因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除了我国有机生产体系内部管理不力,部分地区和部门不考虑实际情况而盲目建设外,还有认识上的问题,多数有机生产形式单一,仅农药和化肥使用进行了控制,其他生产管理与传统农业生产没有多大不同,并且常常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待有机农业;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市场价格和政府补贴的影响过大,生产者市场调控能力弱,价格一有波动,就会直接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有机农业除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外,还担负着环境生态保护的职责功能。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解决好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与国际有机认证机构的联系,与国际有机认证体系接轨,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有机认证标准的有机认证体系,并加强管理,规范有机认证机构的活动,让我国的有机农产品能够更好的打入国际市场。同时,要加强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
不断研究完善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实际,并与有机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土壤养分调控与施肥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低降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有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立有机农业生产者与大市场沟通的有效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动态,合理规划生产,避免出现盲目扩大生产或对市场预计不足等情况。
对有机农业实行补贴政策,提高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大对有机农业的科技投入以及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有机农业生产者的管理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