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移动支付手段发展分析

2019-02-21 23:14李保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客户

王 妮 李保国

(武夷学院商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业正历经全新革命,特别是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兴起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也为移动支付的诞生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形式,就是指交易双方使用移动设备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债务,这是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目前,手机作为最主要的移动支付端,因此移动支付也被称作手机支付。

1.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意义

1.1 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更好服务客户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最早的银行出现在唐朝,明代后期出现钱庄,清初出现票号。商业银行经历了三种发展形势:实物金融、电子金融和移动金融。它以客户的不同体验为基础,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便利。移动支付的方式拓宽了客户服务的渠道, 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扩大了我国客户的消费范围,使客户能更方便快捷地进行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1]。落后地区使用手机支付的话,一方面可以扩大移动支付的用户覆盖面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也能改善他们落后贫困的状态。

1.2 移动支付改变结算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支付和结算作为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的运作,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 从票据交换系统到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再到银行卡支付系统,而目前我国的支付系统是现代化的支付系统。 以前资金是通过票据的形式进行划拨的, 随着电子支付体系的逐渐完善,商业银行也开始采取电汇的形式进行结算,这大大缩短了客户支付结算的时间,提高了支付的效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这种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壮大。目前,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主要包括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和第三方平台支付清算系统。这三大支付系统构成了我国现代社会的支付系统。这将使公众能够享受到银行间和区域间的便利性,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的生活。

1.3 移动支付形成规模效益,提升中小银行竞争力

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我国中小型银行的业务网点较少,所能处理的服务范围相对有限,而且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起来之后,中小型银行之所以变得具有竞争力是因为移动支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它们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使中小型银行能够与大银行竞争。其次,银行也采取移动支付手段后,突破实体银行网点的束缚,使得银行减少了网点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以及较高的人工成本。最后一点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快速拓宽服务范围,方便客户的使用,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增强了中小型银行自身的商业竞争力。

2.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移动支付的影响与冲击

2.1 抢夺银行客户资源

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很强的创造力且规模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不断扩大,这很大程度上抢夺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 第三方支付平台从初始发展到现在,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客户数据,拥有了数据也就拥有了客户来源,因为这些大数据能够跟随客户需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尽量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2]。 在引入新的服务方式后,将不可避免地分流银行一部分的客户基础。 比如,支付宝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它采取低价格的策略,手机端免手续费的形式抢夺银行的中间业务,使银行的客户群体流失,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2.2 抢占银行客户数据

第三方支付企业抢占银行的客户数据。 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诸如方便快捷、接纳度高、安全性强、成本较低、优质服务等多方面的优点,能赢得线上客户的喜爱与青睐[3]。 消费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的过程中, 银行是无法得知这笔消费最终使用用途的,只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才能得知这笔资金交易用在何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第三方支付企业垄断了消费者的实时交易数据,这致使商业银行有慢慢丧失了客户数据,没有了数据,也就不能深度挖掘客户资源。

2.3 渗透银行传统业务

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业务正逐步被第三方企业所渗透。银行除了存贷款业务外,支付结算业务以其风险小、收入高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取得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方支付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支付服务外,还给支付款项的划拨提供了担保,使得支付更加安全。 消费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提供的支付服务,而舍弃了使用较为麻烦的银行卡。正因如此,传统的银行卡业务受到了较大影响,第三方支付公司逐渐抢占银行的支付业务, 采用POS 机的形式进行线下收单业务与商业银行竞争,迫使银行有了强烈了危机感[3]。

例如, 第三方企业的交易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从2012 年的12.4 亿元增长到2017 年的109 万亿元。 建行的资产规模虽然逐年在增长,但是面对第三方支付带来的强劲冲击,建行支付业务的增速逐年下滑,增长率趋于停滞状态[4]。

3.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上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3.1 建立银行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

因为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平台,银行想要维持自己金融中心的地位,就必须通过发挥自身的特性和优势条件,打造一个以银行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发展模式。 银行提供的账户支付系统,是整个移动支付得以实现的基础,而手机则是作为移动支付处理流程的终端。 这种将用户的银行卡和手机融合在一起的模式,就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支付。 银行要以其自身成熟的金融体系和独一无二的优势,带领整个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3.2 大力推动支付服务创新,优化客户体验

目前,移动支付服务主要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银行如果想要占领移动支付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强业务创新,转变业务模式,并加强支付服务的创新和开发,研发出更便捷易用、更安全的银行移动支付方式。 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新性来看,大多是从手机支付形式上创新,并没有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消费者的支付偏好再创新支付形式。虽然那种方式短期效应比较好,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上,我国商业银行应研发有别于第三方的移动支付应用,通过移动的快捷性,来提高用户办理业务的效率,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感受。具体来说,应当从大数据和场景化入手来创新移动支付形式:

第一,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与大数据服务商的配合,通过从其他服务商中引进大数据来分析当下的银行移动客户的需求、喜好和倾向,再整合这些结论进行判断哪些客户可以发展成移动电子客户,针对客户分类的不同创新推出不同的支付产品以便迎合不同客户的需求,最后要适时推销给客户,在回收用户反馈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

第二,场景化消费。 商业银行可以依托本地资源,加大与当地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的支付合作关系,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使支付产品创新更多地围绕用户的消费习惯展开。 把生活场景串联起来,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让用户更习惯使用商业银行的新型支付产品[5]。

第三,商业银行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丰富用户使用感受和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对于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信心,增大用户粘性,扩大移动支付用户群。

3.3 加强与产业链各方合作

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具备一定的金融优势,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移动支付设备的制造,银行显然还稍显落后。 这就需要银行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加强与移动支付产业链上其他机构的合作,通过相互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创造更好的条件。在移动支付的大环境中,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很多必要条件,有些条件银行能够独自提供,有些则需要从外界寻求协。 立足于长远发展,银行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发展理念去经营移动支付业务,这样才能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银行只有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发挥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各个部分的优势。 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视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因为银行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金融运作经验, 以及成熟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可以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经验和技术上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可以实现查漏补缺,共同进步。而且大多数移动支付业务都离不开银行账户的支持,只有产业链中的成员相互合作并能维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才能使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取得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客户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