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泊
1)成虫。 体长 6~8mm,翅展 16~21mm,身体棕黄色。前翅由淡棕到深黄色,后翅灰褐色,缘毛灰黄色。
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7mm左右,身体细长,淡黄绿色或翠绿色,臀栉6~8齿。
3)蛹。体长 9~10mm,黄褐色,体较细长。腹部第2~7节,各节背面有2列横刺,腹部末端臀棘发达,有8根钩状刺毛。
4)卵。排列成卵块,表面有黄色蜡质物,初产时黄绿色,很快变鲜黄色,表面有网纹。
越冬幼虫出蛰后,爬到叶、花芽基部吐丝缀成一个薄丝室,取食时爬出丝室,为害幼芽、花蕾、嫩叶。叶片形成后,在新梢顶端幼虫将叶片缠缀在一起形成虫苞,潜居其中取食叶肉,也啃食幼果。有转移为害习性。遇振动时幼虫剧烈扭动,吐丝下垂。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
为害果实,幼虫将接近果实的叶片缀贴在果面上,在叶下啃食果皮果肉,呈不规则虫疤。
在同一桃园5年累计总诱蛾量,5个性诱剂盆诱到雄成虫3064头,5个糖醋液盆诱到成虫4062头,1盏杀虫灯诱到4516头,在3种诱捕器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成虫趋光趋化性都较强。
以低龄幼虫在主干主枝老翘皮内、主干绑草把处、大枝杈、剪锯口、树上枯叶下、主枝人工绑扎的布条内、树上空纸袋等处越冬。
北京平谷4个监测点调查12棵树结果如下:主干绑草把内82头;未绑草把主干粗皮裂缝内12头;主枝老翘皮内269头;大枝杈处33头;剪锯口处277头;树上枯叶下472头;主枝人工绑扎的布条82条,布条内有虫1539头;树上38个空纸袋中121头;树下根颈周围未见越冬幼虫。调查结果说明,人工绑扎的布条内虫量最大,树上枯叶下、主枝老翘皮内、剪锯口处、空纸袋中幼虫多,说明幼虫有就近越冬习性。主干人工绑草把为幼虫创造了良好的越冬场所,比不绑草把的主干老翘皮中虫量大。由此,人工主枝绑布条、主干绑草把、树上保留一些空纸袋为幼虫创造了越冬场所,可达到诱集部分幼虫越冬的目的,易于集中消灭,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苹小卷叶蛾在平谷桃园1年发生3代,越冬幼虫在桃树发芽后,旬均温在12℃以上,出蛰期在4月8—27日,盛期在4月15—25日,正值花期,幼虫主要危害叶芽、花蕾、花和嫩叶,也危害幼果。越冬代成虫始见最早时间在5月6日,多数年份在5月13—22日,高峰期在5月22—30日。第1代幼虫继续危害新梢、叶片,危害桃果数量增多;第1代成虫高峰期7月8—16日;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果;第2代成虫高峰期8月25日至9月3日;第3代幼虫主要危害晚熟桃果;9月下旬一些幼虫陆续转入越冬场所。
1)幼虫出蛰前抹杀树上枯叶下幼虫;刮除大枝干老翘皮集中销毁,对较大伤口涂杀虫剂,消灭越冬幼虫。
2)9月上旬主枝绑草把或诱虫带,主枝每隔50cm左右绑1~2圈3cm宽的布条,树上保留10~20个废纸袋,诱集越冬幼虫,冬季集中销毁。据资料介绍,越冬代雌成虫平均产卵量372粒,说明消灭越冬幼虫对减少生长季害虫发生量的重要性。
3)生长季剪虫梢,捏虫苞消灭幼虫;桃果接近成熟期,摘除果实周围叶片,防止幼虫贴叶为害。
4)桃果全部套袋,阻隔幼虫为害,是一项有效措施。
5)成虫发生期,利用性诱剂、糖醋液、杀虫灯诱杀成虫。性诱剂、糖醋液盆每亩各挂5盆,在园内均匀分布,注意及时补水补液,更换诱芯。杀虫灯每50亩安装1盏。以上三项措施可有效压低虫口数量。
6)释放赤眼蜂,每亩10万~12万头。根据监测,在第1代成虫发生始期每隔5~7天挂1次卵卡,连续3~4次,卵块寄生率可达90%以上。
7)化学防治重点在越冬幼虫出蛰期(开花前和谢花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套袋果解袋前。生产实践证明,甲维盐类、米满、氟虫酰胺等防效好。连片果园如能做到根据监测统一时间统一用药防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