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胜,刘思朝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关键字:刘秀;刘扬;真定;王郎;东汉
更始元年(23年)十月,刘秀被更始帝刘玄任命为大司马,持节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关于刘秀出巡河北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①。但对于刘秀与河北真定势力的关系,学者虽有关注,但仍有剩义,故不揣浅陋,对真定势力与光武帝刘秀关系的发展演变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真定历史悠久,是历史上石家庄地区的旧称。秦汉时期就在今石家庄地区设立郡县。据考证,最迟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石家庄地区大部分已属恒山郡之东垣县。[1]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将东垣更名为真定,[2]2631隶属常山郡。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析常山郡四县,置真定国,封常山宪王刘舜之子刘平②为真定王。[2]2093《汉书·地理志》载:“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置。属冀州。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3]1631③真定国辖四县,分别为真定县(治今河北正定县南)、槀城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西南)、肥累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西)、绵曼县(直今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北)[4]792-793。更始元年(23年)刘秀前往河北时,真定国已存在120余年,延续6代④,真定王已经成为当地一支较大的地方势力。
刘秀镇抚河北州郡,开始进展得十分顺利。更始元年(23年)十月,刘秀“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5]10河北州郡望风归附。然而好景不长,当刘秀在邯郸拒绝了赵缪王之子刘林决黄河水淹赤眉军的建议后,刘林便拥立卜者王郎为天子,以邯郸为都。王郎假借汉成帝流落民间皇子的身份,招抚河北州郡,与代表更始政权使者的刘秀公然作对。史载:“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郡国。”[5]11王郎一方面宣传自己是成帝之子,另一方面又宣传反对王莽的翟义还活着,一时间幽赵之地纷纷响应。史载:“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于是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5]492
王郎政权的出现,直接威胁到北巡的刘秀。更始二年(24年)正月“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5]11,对刘秀进行通缉。刘秀一行北到蓟县(今北京),但故广阳王子刘接为响应王郎而在蓟中起兵,迫使刘秀夺城南逃,备受艰辛。幸亏信都郡未降王郎,拥护更始政权,刘秀便以信都为根据地,聚合力量反击王郎。史载:“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5]12-13随后,“复北击中山,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因入赵界”[5]14。据周振鹤等先生考证,新市县属钜鹿郡,治所当在今河北南宫、新河、巨鹿交界处一带。元氏为常山郡治,治今河北元氏县西北。防子县治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4]785,789
当刘秀反击王郎到真定地区时,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即拥兵自重的真定王刘扬依附王郎:“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5]760以刘秀当时的兵力而言,反击王郎已显吃力,如果再与刘扬作战,就有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刘秀一方面派刘植劝降刘扬,一方面娶刘扬外甥女为妻,与刘扬联姻。史载:“世祖遣植说扬,扬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乃与扬及诸将置酒郭氏漆里舍,扬击筑为欢。”[5]760《后汉书·皇后纪》载郭后:“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5]402
对于刘秀真定联姻之事,史家多有评说。黄留珠先生说:“此次真定联姻,自然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其他一切皆可退居次要地位。”“刘秀与郭氏结亲,意味着他同河北地区的王族势力和地方豪强势力的进一步结合,而这也就成为他最终战胜王郎乃至实现统一的重要阶级基础。”[6]100“刘秀取得河北地方豪势力及官僚集团的支持。这实际上是他得以成功的基础。像刘秀真定联姻,便是他与河北地方豪族结盟的典型例证。”[6]114蒋珊等说:“刘秀在这时,娶郭氏为妻,实际同他争取河北豪强支持这一政治目的不无关系,因此,刘秀的这种联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性。”[7]57
刘秀与刘扬联姻的具体时间,史书没有明载。《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在刘秀“至真定”之时,《后汉纪·光武帝纪》则载:“世祖自信都还,纳圣通,有宠。”[8]57我们知道,刘秀在更始二年(24年)正月到信都郡,然后纠集兵力反击王郎,而信都郡在刘秀离开后,曾一度被王郎占领,后更始遣将拔信都,败王郎兵,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更始二年的二月三月间。到了四月,刘秀就“进围邯郸,连战破之”[5]14,五月,王郎就败亡了。因此,从时间上推断,刘秀与刘扬联姻应在更始二年二三月间,很可能在三月。
从当时的形势看,刘扬的真定势力,作为刘秀和王郎之间的一支重要平衡力量,依王郎则王郎胜,依刘秀则刘秀胜,刘扬最终选择了支持刘秀,则王郎的败亡也就是迟早的事了。因此,刘秀取得了以刘扬为首的真定势力支持后,“因得进兵拔邯郸,从平河北”[5]760。可以说,以刘扬为首的真定势力,在关键时刻弃王郎而投刘秀,对刘秀平定王郎之乱、乃至占有河北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①黄留珠先生总结了5条刘秀割据河北取得胜利的原因,其中的一条原因便是与真定刘扬联姻。参见黄留珠《刘秀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115页。。
伴随着王郎势力的覆灭,实力大增的刘秀也与更始政权决裂,走上了独立发展、统一天下的进程。《后汉书·光武帝纪》载:“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5]15
更始二年(24年)秋,刘秀降服河北的铜马诸部,“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5]17。建武元年(25年),刘秀进一步平定河北各地的武装割据。六月,刘秀在鄗(今河北高邑东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皇帝位。十月,定都洛阳。
正当刘秀进军关中、挥师南下之时,后方却传来了真定王刘扬谋反之事,刘秀为了稳固刚刚建立的政权,果断采取措施,诛杀刘扬。关于刘扬谋反的经过,《后汉书·耿纯传》载:
真定王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瘿扬为主。”扬病瘿,欲以惑众,与绵曼贼交通。建武二年春,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扬,扬闭城门,不内副等。乃复遣纯持节,行赦令于幽、冀,所过并使劳慰王侯。密敕纯曰:“刘扬若见,因而收之。”纯从吏士百余骑与副、隆会元氏,俱至真定,止传舍。扬称病不谒,以纯真定宗室之出,遣使与纯书,欲相见。纯报曰:“奉使见王侯牧守,不得先诣,如欲面会,宜出传舍。”时,扬弟临邑侯让及从兄细各拥兵万余人,扬自恃众强而纯意安静,即从官属诣之,兄弟并将轻兵在门外。扬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乃闭閤悉诛之,因勒兵而出。真定震怖,无敢动者。帝怜扬、让谋未发,并封其子,复故国。[5]763-764
《后汉书·光武帝纪》亦载,建武元年正月“真定王杨、临邑侯让谋反,遣前将军耿纯诛之”[5]28。
刘秀对刘扬谋反之事,先后派了两批人去处理。第一次,刘秀派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前往真定征召刘扬,刘扬关闭城门拒绝让其入城。第二次,刘秀派耿纯前往真定,借助计谋将刘扬、刘让、刘细等诱入传舍诛杀。当时刘扬另外两兄弟临邑侯刘让和从兄刘细各拥兵万余人,在当地具有较强的军事力量。处理刘扬叛乱事件,并未引起河北真定地区军事叛乱,可以说刘秀的处理是成功的。刘扬被杀后,刘秀又册封刘扬子刘得袭封真定王,稳定了真定人心。
一般认为,发生于光武二年春的真定王刘扬谋反事件,只是光武统一天下过程中偶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刘秀派遣耿纯消灭刘扬,实则是东汉皇权与地方豪族势力的一次早期交锋。反观同年爆发的渔阳彭宠①东汉建武二年(26年)二月,“渔阳太守彭宠反,攻幽州牧朱浮于蓟”。参见班固《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页。和南阳邓奉②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八月,“破虏将军邓奉谒归新野,怒吴汉掠其乡里,遂反,击破汉军,获其辎重,屯据淯阳,与诸贼合从”。参见班固《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0页。两件叛乱事件,均引起了较大规模的地方骚乱,迫使刘秀派军队镇压才得以解决。
《后汉书》记载刘扬反叛的原因,一是因其伪造图谶,意图谋反;二是与绵曼贼相互勾结,图谋不轨。陈苏镇先生指出,刘秀在平定王郎的过程中,对归降的地方势力不是很信任:“这些地方势力在新莽政权垮台后,一降更始,再降王郎,三降刘秀,在激烈的政局动荡中左右摇摆,反复无常,刘秀对他们自然不很信任。”[9]401当然,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刘扬兄弟拥兵自重,是地方的实力派,对刘秀并非真心实意的拥护与支持。同时,谶纬的存在,也对刘扬产生了误导作用。两汉时期图谶与灾异结合,在政治上被用来制造夺取政权或稳固统治的舆论,以论证君权神授天赋的自然合理性。[10]《后汉书》李贤注曰:“汉以火德,故云赤也。光武于高祖九代孙,故云九。”[5]764李贤所云“赤九”指高祖九世孙刘秀之说,是承袭刘秀称帝后官方的宣传。陈苏镇先生认为“赤九”的说法早已存在,“赤”指刘邦。刘扬谶语所谓“赤九”只是“赤帝九世”的省称,李贤囿于成说,于意难通。[9]411《赤伏符》明言刘秀当为天子,刘扬却公然否定《赤伏符》,扬言自己当为皇帝。从刘扬本身理解看,他肯定认为“赤九之后”是包括其本人在内的广大刘邦后裔。因刘扬患有瘿病,“瘿扬”所指代的就是自己,并以此宣扬将取刘秀而代之。加之刘扬拥有一支实力不小的军队,在各地称王称帝的扰攘之中③建武元年,是各地称王称帝的重要年份。该年正月,刘婴立为天子;四月,公孙述为天子;六月,刘秀即皇帝位;六月,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天子;十一月,刘永自称天子。,刘扬自然蠢蠢欲动,意欲称帝。
从刘扬的反叛来看,刘扬真定联姻之后,可能对刘秀采取一种若即若离、并非全力拥护的态度。如在更始二年灭王郎的战争中,就未见刘扬出兵助刘秀进攻王郎的记载,他可能只是坐守真定,在后方支援而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巨鹿人耿纯,全力支持刘秀,“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5]12,“与从昆弟欣、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5]762,并在进攻王郎时提出绕过巨鹿直趋邯郸的正确战略路线④耿纯曰:“久守王饶,士众疲敝,不如及大兵精锐,进攻邯郸。若王郎已诛,王饶不战自服矣。”参见班固《后汉书》卷十二《王郎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93页。。在刘秀称帝后,刘扬不但不到前线支援刘秀平定天下,相反却拥兵真定,发布图谶,勾结绵曼贼,预谋称帝。
刘秀在平定刘扬叛乱后,并未对真定王势力展开大规模清洗。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稳定河北局势的考虑,另一方面可能是争取真定豪族势力支持的考虑。毕竟当时各地割据势力众多,刘秀的主要任务还是统一天下。
光武帝刘秀在建武元年(25年)正月诛杀刘扬,五月庚辰封“故真定王杨子得为真定王”[5]29,“六月戊戌,立贵人郭氏为皇后,子强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增郎、谒者、从官秩各一等”[5]30。光武帝在杀刘扬后不久,就封刘扬的儿子刘得为真定王,又立郭圣通为皇后,立刘强为太子,这一连串的举措,不由不使人联想到光武帝安抚真定势力的良苦用心。
我们知道,光武帝郭皇后是真定势力在中央的代表。关于郭后,《后汉书·皇后纪》载:“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槀人也。为郡著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母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昌早卒。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建武元年,生皇子强。……二年,贵人立为皇后,强为皇太子。”[5]402据此可知:
第一,郭圣通是真定槀城(今河北石家庄东南)人,世代为当地大姓。其父郭昌因将数百万家訾让与异母弟,受到人们的赞誉。真定恭王刘普将女儿嫁给郭昌,生下郭后及郭况。郭后品德高尚,有母仪之德。郭氏本人并没有因王家女的身份而自傲,郭氏有良好的素养。
第二,郭氏在建武元年(25年)生下皇子刘强。此时刘秀占据河北,正在开展统一天下的战争。称帝后的刘秀需要通过立皇后、册立太子等行动来表明自身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
第三,光武帝立郭皇后,考虑更多的还是郭氏背后的真定的豪族势力。刘扬虽死,但真定势力犹存,为了稳定河北,急需对真定势力进行安抚,光武帝册封郭氏为皇后,就是安抚真定势力的具体措施。
学者指出,东汉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是刘秀家族同若干外戚家族结成的豪族婚姻集团。[11]57刘秀需要借助外戚在地方上的影响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外戚豪族则需要依靠皇权来延续乃至扩大自己的家族势力。皇权与外戚间的分合,贯穿了整个东汉王朝的发展过程。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郭皇后背后的真定势力,在刘秀平定河北、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战争的结束,社会的安定,刘秀就对豪强、贵戚采取了抑制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对真定势力的抑制。建武十三(37年)年二月,降真定王刘得为真定侯。[5]61
而抑制真定势力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建武十七年(41年)郭皇后被废之事。《后汉书·皇后纪》载:“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进后中子右翊公辅为中山王。”[5]403光武帝在废郭皇后的诏书中说:“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5]406
黄留珠先生认为,郭后被废,是刘秀抑制外戚的一个重要举措。他说:“刘秀与郭后的结合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刘秀称帝后,由于郭后‘有子’,阴氏‘固辞’‘终不肯当’等原因,‘故遂立郭皇后’。但他心里深处,对这位‘为郡著姓’有着强大家庭背景的皇后是不放心的。因为这样的皇后势必造就一个强大的外戚集团,构成对皇权的严重威胁。”[6]332“面对着这样一位皇后和她背后强大的家族,刘秀岂能安心?……正因为阴氏出身于‘微贱’的‘乡里良家’,不像郭氏拥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如此也就难以形成足以威胁皇权的外戚集团,所以立她为皇后自然可以放心。……由此可见,刘秀的废郭后立阴后,实是他抑制外戚的一项用意深远的举措。”[6]333由此可见,真定势力既成就了郭皇后,也拖累了郭皇后。郭皇后被废,标志着真定势力在东汉政权中地位的下降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