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创设的技巧及其他

2019-02-21 05:11杨月云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光合作用蜡烛氧气

杨月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文通中学 223200)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应该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阐述如下.

一、从科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中,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组对比图片来说明火的两面性:燃烧造福于人类(2010.10.1 18:59:57“嫦娥二号”点火发射升空;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和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各种火灾).进而引出研究燃烧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必要性.

动手实验以后,学生再次回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形和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抓住燃烧反应的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在知识回忆过程中触发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现象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在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的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提出多种可行方案,并归纳出熄灭的基本原理,诸如:用嘴直接吹灭蜡烛、用液体浇灭蜡烛,但不能是可燃物油类;可用烧杯罩着蜡烛、用沙子覆盖蜡烛、用抹布蒙上蜡烛(这些方法都是隔绝空气或氧气);剪掉烛芯使其熄灭(这是清除可燃物).在本节课里,笔者多次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真正认识到大量的化学知识就蕴含现实生活中,化学广泛的应用于现实世界中,教育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也要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从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

一段时间内,央视新闻直播间持续关注湖南衡东县大浦镇儿童血铅含量超标事件,是说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的事,村民反映说当地约有300多名儿童被查出铅含量超标,村口一家生产电锌的化工厂是直接的祸因.但是,当地官员坚持说,超标原因目前尚不能确定,学生把铅笔咬在嘴里“也可能超铅”.该官员的一句咬在嘴里铅笔“也可能超铅”在社会上引来一番热议.这是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此情境引出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更有说明力和冲击力.

三、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

在首次上化学课时,可以给学生举些他们身边的化学故事,描述一些有趣的大自然中的化学现象,多追问一些生活中常见小事,再辅助做些小实验.这些问题,特别是有趣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为什么我国一直在使用铁锅?又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在向我国学习大力推广使用铁锅?是由于口感好还是有其它原因呢?为什么用汽车尾气就可以杀人?为什么塑料还能导电?……在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那是因为身边的事既新奇、又有趣.当一个个问题都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化学知识解释时,他们会觉得化学不仅有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还用途广泛,可以提高生活的品质,引起他们想进一步挖掘答案的欲望.

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探究创设情境,解决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法.

四、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在课堂制造“陷阱”,暗设着认知冲突.如向稀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句说法是正确的,但在现象描述中却是错误的.同一句化学知识信息,不同的问法,答案却截然不同.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或盲点,是制造出相应的知识陷阱的出发点,学生初听时极易落入圈套,这时,教师“设法”再将学生从中“救起”,或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救助”.学生经历了陷阱,冲突的洗礼,学生的模糊认识得到了澄清,防止学生“一错再错”,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每次在做完实验室制取氧气后,笔者总会留下一两瓶未用完的氧气,也时常观察到有些小冒失鬼会打开玻璃片,很享受的吸氧.笔者就利用这一情境,在下次课中,引导学生讨论: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需不需要没事就吸氧?在学生的认知中,氧气是供给我们呼吸的,不能缺少,肯定是越多越好,还有学生在课堂中大喊道,氧气多多益善.进而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氧气的化学性质,呼吸作用属于什么反应,很快有人回忆起呼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而这反应放热.到此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这个认知冲突了更加深刻地记住:缓慢氧化反应放热,健康人过多吸氧可能导致体温上升,严重时会出现氧中毒.同时在这个认知冲突情境中,寓含了一些做人道理,好东西虽好,但不能贪,物极必反.

二氧化碳,对于学生而言很熟悉,学生知道它是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既然二氧化碳有这么大的罪过,那就让它从地球上消失行不行呢?有些怕热的学生还连连点头,但更多学生却不乐意了,没了二氧化碳我们吃什么呀?这说明已经有许多学生考虑到大自然中最重要的概念——光合作用,想到了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还想到了光合作用与食物之间的关联, 想到了光合作用的作用,想到了光合作用与大自然之间的碳-氧平衡原理.那到底温室效应为什么会发生呢?在这个认知冲突中,学生在思考:从光合作用来说,二氧化碳越多才越好,这样大自然就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食物,更好的维持碳-氧平衡;但转念一想,多了温室效应又产生.最后想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多种树,多长一些植物.

以上的思考表明,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不过在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还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考量、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操作、情境作用的发展性延伸、情境的仿真性、情境的熟悉度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情境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光合作用蜡烛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浇不灭的蜡烛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
爱上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