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平,原慧斌(
1.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2.四川恒通动物制药有限公司,四川 内江 641000)
疥螨可以引起仔猪皮肤发生病变,如发红、起包、化脓、开裂等。感染猪由于发痒,所以躁动,食欲下降,生长停滞。葡萄球菌可引起仔猪皮肤发生炎症,以全身渗出油性分泌物为特征,又叫渗出性皮炎。该病传播快,难痊愈,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高,病死率可达40%以上。2018年10月6日,山西省陵川县某猪场发生了仔猪疥螨和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山西省陵川县某猪场,自2018年6月以来,许多仔猪有皮肤发痒症状,并且耳、嘴、眼部皮肤发红、起包、化脓、开裂。部分仔猪皮肤还有黄色的液体渗出。2018年10月6日,统计有25头仔猪发病,病猪全身皮肤有浆液渗出,病程长的因渗出液与皮肤脱落的组织、毛发及污物混合,形成红褐色或黑色痂皮。有的部位因和墙角、柱栏摩擦,痂皮脱落,皮肤破损。病猪精神沉郁,机体消瘦,排稀粪。有的呼吸困难或跛行。病猪初期体温正常,随着病程延长体温升高,可达40℃,最后因脱水而死亡。
病死猪尸体干瘦,皮肤有油性渗出物,在黑色痂皮下为肉色组织。剖检病死猪,发现皮下水肿、出血;淋巴结肿大,呈紫黑色;胃内空虚,胃壁出血;肠内有黄色内容物;肾脏肿大发白,内有结晶状的尿酸盐沉积;输尿管内有黏性尿液;肝有化脓灶。
在病灶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用手术刀片垂直刮取皮屑,当有出血时,收集刮取物于试管中,待检;采集肝、肾;剥离病猪体上的新鲜痂皮后,用甘油生理盐水浸泡过的灭菌棉棒采集油性渗出物,保存待检[1]。
往放有刮取物的试管中加0.1%的NaOH溶液10 mL,经过煮沸后,在1 5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5 min,挑取沉淀物置于载玻片上,涂片[2]。在低倍镜下可见虫卵。另取一份刮取物,放入培养皿中,加热片刻后,在培养皿下放一黑布,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见有疥螨活动。经检查确诊仔猪患有疥螨病。
将病料分别接种于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7.5%的氯化钠肉汤培养基。结果见表1。
挑取培养后的单菌落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细菌为球状的革兰氏阳性菌,呈散在或葡萄串状分布。
细菌培养结果符合葡萄球菌特征,再经镜检,初步诊断病菌为葡萄球菌。
用纯化后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见表2。
上述生化试验结果符合葡萄球菌的生化特性,确定病猪患有葡萄球菌引起的渗出性皮炎[3]。
表1 细菌培养结果
表2 生化试验结果
为了更好地治疗疾病,笔者选用16种药物做了药敏试验,试验采用纸片法[4],结果见表3。
表3 药敏试验结果
(1)淘汰患病严重的猪只,隔离饲养剩下的病猪。
(2)用4%的烧碱对猪舍和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去除猪舍内的尖锐物。
(3)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去除痂皮,涂龙胆紫。
(4)用0.08 g/kg体重头孢曲松和2 mg地塞米松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3 d。
(5)母猪饲料中,每吨拌入1 kg的伊维菌素,连喂7 d,停1周后再连用1周。
(6)病猪按每千克体重0.2 mL的伊维菌素进行皮下注射1次,1周后再注射1次。
(7)病猪的饲料中添加矿物质、电解质多维。
经过以上几项处理,10 d后病猪身体上痂皮渐渐脱落,没有新的病例出现,治疗效果较好。
造成该猪场仔猪疥螨病和渗出性皮炎混合发生的原因有3点:一是猪舍设备简陋、粗糙,阴暗潮湿,管理粗放;二是猪场不按规定消毒,病原微生物无限制繁殖;三是近3年没有做过驱虫。当猪有疥螨感染,引起皮肤破损后,给葡萄球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进而引起两病的并发。
为了防止疥螨病的发生,猪场要制定驱虫方案,并严格执行。而对于渗出性皮炎,由于葡萄球菌为常见菌,并且没有可用于预防该病的疫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以防该病的发生。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清除猪能接触到的所有尖锐物品及毛刺。
(2)母猪进入产房前要进行驱虫、消毒,清除传染源。
(3)断脐、去势、打耳号时,用具要消毒,创口也要消毒,防止葡萄球菌从创口进入。
(4)仔猪按时驱虫,防止体表寄生虫破坏皮肤,进而感染葡萄球菌。
(5)防止仔猪争斗、撕咬。
(6)如果猪有划伤、刺伤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一旦发病要及时治疗。
(7)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多变天气采用干清粪,减少冲洗[5]。
(8)选好消毒药,科学配比,定期进行圈舍和场区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