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郑颢 刘玉云 王玉超 欧阳俊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在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各种汽车碰撞事故形态中,侧面柱碰撞是一种导致乘员重伤和死亡率较高的事故类型[1-2]。目前欧洲EURO-NCAP、美国FMVSS214、美国US-NCAP等法规均增加了对侧面柱碰撞事故碰撞形态的考察,中国法规还没有对该项法规进行考察。在中国已有大量文献[3-8]对侧面可变形移动壁障碰撞工况下的乘员保护展开了研究,同时在C-NCAP侧面可变形移动壁障碰撞工况的考察中,乘员得分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对侧面柱碰撞工况中的乘员保护研究少。文章采用MADYMO仿真的方法,基于侧面柱碰撞模型,对乘员损伤机理及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
欧洲的ECE系列强制性认证法规中没有侧面柱碰撞法规,EURO-NCAP中首次提出了侧面柱碰撞的要求,属于侧面碰撞的补充,加2分。能进行侧面柱碰撞测试的前提条件是:1)车型必须匹配侧面气囊和安全气帘;2)在侧面碰撞中头部伤害必须是满分。2009年EURO-NCAP对侧面碰撞和侧面柱碰撞的考察权重进行了调整,将侧面柱碰撞从加分项2分变为强制项8分,同时将侧面碰撞的16分降低到8分,两者的考察权重持平。图1示出侧面柱碰撞在各国法规中的试验形态。
图1 侧面柱碰撞在各国法规中的试验形态
如图1a所示,EURO-NCAP中柱碰撞考察形式为汽车以29 km/h的速度,90°撞击直径为254 mm的刚性柱,在汽车前排设置1个ES-2假人,撞击点为假人头部中心位置;在北美侧面柱碰撞中,考察法规有FMVSS214和US-NCAP,前者在汽车前排设置1个ES-2re或SID-Ⅱs假人,后者在汽车前排设置1个World SID50th假人,柱碰撞考察形式为汽车以32 km/h的速度,75°撞击直径为254 mm的刚性柱,如图1b和图1c所示。与EURO-NCAP法规相比,FMVSS214和US-NCAP法规考察工况更为恶劣,碰撞总能量增加21%,碰撞角度的变化使得撞击位置为车门中心偏后的位置,B柱在碰撞中发挥的作用降低。
文章采用多刚体的方法建立了侧面柱碰撞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首先基于侧面柱碰撞整车有限元模型得到车门与刚性柱的接触特性,然后将该接触特性在MADYMO软件中赋予车门,模拟整车结构与刚性柱的接触特性,如图3所示。碰撞发生10 ms后,车门便被完全挤压并与刚性柱贴合在一起,如图4所示,而此时侧面安全气囊并未完全展开(假设侧面气囊8 ms点爆),所以侧气囊的接触主要是与变形完成后的车门接触。为了更好地在MADYMO软件中模拟气囊与变形后的车门的接触,在模型中根据变形后车门的位置建立了变形后的车门,如图5所示。
图2 侧面柱碰撞仿真模型
图3 侧面柱碰撞整车刚度特性
图4 侧面柱碰撞10 ms后的车门状态
图5 侧面柱碰撞多刚体仿真模型
文章仿真分析的基础碰撞工况为US-NCAP中的侧面柱碰撞工况,碰撞速度为32 km/h,碰撞角度为75°,测试假人为 World SID 50th。US-NCAP 2018 版本征求意见稿中,侧面柱碰撞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主要考察头部、肩部、胸部、腹部、髋部5个部位,分别设置上限值和下限值;其中肩部力超过2 500 N,不得分,腹部位移超过47 mm,不得分。使用World SID50th假人后,不同级别车型胸部位移整体较高,超出推荐值。故文章的优化分析以胸部肋骨位移为基准,同时考察腹部位移。
表1 US-NCAP中侧面柱碰撞考察要求及部分车型考察结果统计
基于图2,对整车侧面刚度分别缩放80%和120%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发现,胸部肋骨变形和腹部肋骨变形变化较小,车体刚度对乘员损伤影响小。
图6 侧面柱碰撞中不同车体刚度下的乘员损伤对比
基于图2,将车体质量分别设置为1300,1400,1500,1 600 kg,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发现,胸部肋骨变形和腹部肋骨变形变化较小,车体质量对乘员损伤影响小。
图7 侧面柱碰撞中不同车体质量下的乘员损伤对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