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

2019-02-20 19:38
师道(教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原子结构还原性科学知识

文/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

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要求。我认为,老师首先要思想上重视,紧跟新形势,树立新理念,“心到,行动才能到”;再依托于教材,通过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法对学法的指导,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还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要求,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下文以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为例予以阐明。

一、运用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的科学,几乎所有教师都知道实验的重要性。新教材必修1本课时内容在编写上都是围绕实验素材开展的。“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创设两个新的情境,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直接获取科学知识。第一个情境是把“钠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代表上讲台参与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更好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情境是把“科学探究”设计成分组实验,让全体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全身心投入,感受这些神奇的化学变化。

二、运用启发法,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在“思考与交流”中,通过分析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化学性质进行联系,提出问题:“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单质表现出什么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旧知识:“失去电子,单质表现出还原性的性质”,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准备,将原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进行联系,能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逐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重点知识过程中提出问题:“钠的切面的银白色为什么会逐渐变暗?”提示学生,钠有还原性,周围充满空气,钠会跟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钠有还原性,当遇到氧气这样的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联系生活实际:“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这样,学生能深刻地理解钠的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并采用阶梯型的问题设疑,把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用科学思维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比较、归纳方法,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方法

从宏观角度,通过比较钠、镁、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宏观现象的不同,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明确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以及剧烈程度,都与自身的活泼性不同密不可分。从微观角度,联系到“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分析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不同,总结推理得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单质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气这样的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越容易失去电子,则反应越剧烈。

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突破本节难点,从几种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概括得出金属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宏微结合,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科学素养。也给必修2将要接触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用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不仅巩固了科学知识,同时掌握了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感觉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如“铝比铁更活泼而铁更易生锈”的生活实例引发矛盾,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原因是Al表面的氧化膜是致密的,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氧化,而Fe表面的氧化膜是疏松的,不能保护内层金属。联系教材“资料卡片”中的“铝的氧化膜”,了解市场的铝制品适应于不同用途,对铝制品的表面进行处理。再延伸教材内容,请同学们课后查找“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查找金属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性质,用途等),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原子结构还原性科学知识
原子结构猜猜猜
蜗牛看牙医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参考答案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测试题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巧用化学中的“经验规律”化繁为简
“碳”疑解惑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富电子与缺电子对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