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尾市海丰县红城中学
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认为,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王蔷教授则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不管是哪位专家,不管这些专家如何解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定会被提及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里子”,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面子”,让学生在提升非母语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确实提升非母语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就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清楚,一个班里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并不整齐划一,有着绝对存在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在小学阶段碎片式的英语学习中构建起来的基础十分不牢固,到了初中他们的英语学习就大致呈现出三种层次:浅层次的在吃力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打捞小学的碎片;中层次的只停留在对小学碎片和初中新知识作简单组合的层面;高层次的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积累的语素和相关语法知识作简单的交际表达运用。
在这一情况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提问就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体差异。
一节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有一半以上面向全班学生,体现大众性与广泛性,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使这些问题产生群体效益,确保全班同学都有时间、有动力、有兴趣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对问题的回答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
既设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问题设置时,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易难推进、重要节点、情景创设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预先设置好问题。在备课阶段充分结合上述要素,细致安排提问的顺序与内容,是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保障。
比如渐进式的问题情境设置,就必须提前做好。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学习者一般情况下不会头脑一片空白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他们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建构新知识的。因此,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是我们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的参考点,从这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抛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认知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角度思考,对课文的内容、中心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文本的价值观等等作出个性化的解读,激发思考和求知欲,在思考和交流争论的活动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
然而,一节课如果全程都是开放性的提问,那么英语学科中的定理性质的知识就得不到落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诱导指引以及问答的交互练习,及时调控,以严密的逻辑、精当的设计最终将问题的答案封闭在正确的方向,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和知识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