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视角下强化高职院校后勤育人职能的路径研究

2019-02-20 18:11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后勤部门后勤科室

张 圣

协同理论视角下强化高职院校后勤育人职能的路径研究

张 圣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在协同理论的视角下,对有效构建高职后勤育人体系与模式的路径进行研究。协同理论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在开放系统中建立起各内部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使该开放体系逐步形成有序的结构。据此,根据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分析高职后勤育人的路径可围绕高职多部门协同制订后勤育人方案、对后勤部门科室工作开展目标管理、在知行统一下展开多层次文化育人、智慧后勤建设增强部门间协同效应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协同理论;高职院校;后勤育人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并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劳动教育的深刻阐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总书记的讲话为高职后勤育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李岚清曾经讲过“高校后勤既是服务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成长、人格 完善不可或缺的“一粒扣子”,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过程中,不应只看到或只重视课堂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也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后勤部门的独特条件,以对新时代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后勤育人职能,努力创新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新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后勤服务人员也包括在其中。同时,“三全育人”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在构建高职院校后勤育人模式时,将其融入整个育人体系。应用协同理论来研究、指导和构建后勤育人模式,有助于科学构建高职院校的三全育人机制,更利于提高高职院校育人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从而产生1+1+1>3的效果。

1 协同理论的内涵和现实应用分析

1.1 协同理论的内涵

“协同”(Synerg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意为“协调合作”。原意中的“Syn”表示“together”,即在一起引起的协调与合作,“ergy”表示“working”,即组织结构和功能。合成“Synergy”则表示一个系统发生相变时,会因大量子系统的协同一致而引起宏观结构的质变,从而产生了新的结构和功能。系统的协同理论形成于20世纪 70 年代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H•Hake所创立的协同学(Synergetics)。随着知识爆炸、信息量激增、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各类关系越趋复杂、社会价值更加多元化,高效的管理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单位、部门及众多资源共同参与和密切协作,协同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必然要求。

协同理论突出强调要素间协同、配合;关注组织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如何;重视组织内部各过程的系统协调,将组织内各项活动作为“价值链”来研究。由此可见,协同理论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在开放系统中建立起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使该开放体系逐步形成有序的结构。

1.2 协同理论的现实应用分析

(1)对协同对象的分析

根据协同理论的核心要义和系统论原理,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对协同对象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组织系统中的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高职后勤部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高职后勤(部门与成员)与育人对象(学生)之间的协同。第一层次主要体现在围绕着后勤育人的需要,建立多部门与后勤部门之间的协同。第二层次主要反映后勤部门内部各科室之间通过协同来完成育人任务。第三层次主要表现为育人体系中要素之间的协同。其中,又以后勤部门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为重点。

(2)对协同机制的分析

协同机制作为确保三大层次协同效应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主要反映在协同的制度安排和协同的技术支撑两个方面。高职院校作为科层组织,在协同制度安排上需要发挥党委的领导职能,并将协同制度的实施纳入到后勤育人工作的目标管理中来。协同的技术支撑主要反映在信息化技术领域。从目标管理内在的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要求出发,信息技术主要为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提供支撑。

(3)对协同效果的分析

仍然在系统视域下来看待高职后勤育人工作,作为助力该项工作开展的多部门协同和后勤部门多科室协同来说,对协同效果的评价应在建立其对育人工作的助力效应上来展开。同时,协同效果还应与上述三个层次的育人工作目标分解首尾照应。

2 高职后勤育人的目标定位

大学生既是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也是后勤服务、管理和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育人对象。只有围绕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实现其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在中央指示精神的引领下,并在校本要求的驱使下,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职后勤文化育人进行目标定位。

(1)定位于培育学生崇尚劳动的品质

高职后勤育人工作必须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即需要在育人工作中培育学生崇尚劳动的品质,这无论对于学生今后的创业,还是定位于企业一线工作都具有现实意义。不可否认,培育学生崇尚劳动的品质需要全社会参与,更需要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给予烘托。但后勤部门作为学校的第三课堂,具备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在育人体系中给予学生知行统一的实践机会,能让学生在“做中学”中受教育,加强认知,从而优化劳动价值观。

(2)定位于塑造学生从点滴做起的精神

高职后勤部门在给予学生知行统一的实践机会时,并不会为学生创造超出后勤工作内容范围的劳动形态。但正是建立在普通劳动形态下的后勤育人工作,方能塑造学生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真章”。从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知,“眼高手低”仍是束缚学生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而且,高职学生所从事的通常是一线的工作岗位,其工作特征更需要学生具备沉得下心、耐得了性的坚守与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定位于形成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既是协调理论的要求也是现代组织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它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组织所追求的团队合作意识,从协调理论角度看,如何在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对这一素养和品质的培育,可以从高职后勤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分工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突出体现在科室分工协作下的团队合作要求,体现在各岗位之间的密切配合要求,体现在服务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要求,体现在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要求。

3 目标定位驱动下的育人路径

在目标定位下,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高职后勤育人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1)高职多部门协同制订后勤育人方案

高职院校后勤育人工作包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但相对于学校其他部门而言,其育人地位仍处于边缘地位,长期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后勤部门主要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劳动岗位,且其中还缺乏足够的育人内涵。为此,高职多部门应协同制订后勤育人方案。参与协同的部门主要为:后勤部门、教学院系、学工部、院团委、教务部门等。育人方案的制订要从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角度出发,着力体现后勤育人的主体地位之一,通过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助力他们的技能培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2)对后勤部门科室工作开展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后勤涵盖了饮食、公寓、物业等多方面的服务,在校学生2/3以上的时间是在后勤服务的范围内,可以说后勤阵地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因此,在构建后勤育人机制过程中,必须注重协同后勤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目标,每一个科室、部门、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后勤育人效果。如何有效构建内部协同,可以通过在党委直接领导下,由后勤部门负责人制订后勤育人的具体实施计划,在计划制订前应具体明确后勤部门的工作目标。在对育人工作目标实施管理时,应强化目标协同和目标考核环节。由于后勤育人的成效具有内隐性特征,所以在对后勤科室部门的目标考核时,应引入多维度评价机制,并且严格落实科室成员的主体责任。

(3)在知行统一下展开多层次文化育人

后勤育人路径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和建立高职后勤(部门与成员)与育人对象(学生)之间的协同。提升后勤建设的文化内涵和职工道德素养,是高职后勤参与“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是根本、文化育人是关键。这就需要在多层次文化育人上下功夫,从而发挥后勤部门的职能优势。本文的多层次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它们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具体的实施路径是:保留勤工俭学岗位来作为物质文化育人之用,通过观摩和实践体验来作为行为文化育人之用,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育人合并,通过将后勤岗位“承包”给教学院系育人使用,来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存在感和规矩意识。

(4)智慧后勤建设增强部门间协同效应

协同理论视角下强调整体性治理,首先要求育人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充分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其次要做到育人主体与育人对象之间利益诉求的表达与协商渠道畅通。作为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后勤部门在从事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增强与教学院系之间的协同效应。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边缘化现象严重,对后勤育人功能与作用还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所以必须强化后勤在师生心目中的“教育属性”、“育人属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协同效应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制度安排,还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做支撑,智慧后勤的建立是增强教学院系与后勤部门协同效应的有效路径之一。教学院系与后勤部门应建立线上信息交互平台,该平台可以由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校园后勤服务平台等来实现。今后开发的智慧后勤服务云平台,通过重新整合教育、管理、后勤服务等相关业务,实行流程优化,会让教学院系的老师、辅导员、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全体在校学生融入到后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协同效应会更强,育人功能会进一步彰显。当然,学院顶层设计时应对后勤育人工作中所存在的协同问题提供职能协调。

4 结语

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多维度的人才评价体系,需要在协同理论的视角下开展高职后勤育人工作,通过在开放系统中建立起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发挥协同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使该开放体系逐步形成有序的结构。同时,基于后勤自身的特点,后勤育人的目标和价值体现在培育学生崇尚劳动的品质、塑造学生从点滴做起的精神、形成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为此,高职后勤文化育人的路径可围绕高职多部门协同制订后勤育人方案、对后勤部门科室工作开展目标管理、在知行统一下展开多层次文化育人、智慧后勤建设增强部门间协同效应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1]陈德维. 高职院校后勤文化育人功能错位与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 29 (15): 50-52.

[2]张义俊, 陈蒙. 民办高职院校后勤协同育人探析[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 62-64

[3]郭治安, 沈小峰. 协同论[M].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1.

[4]贾红霞, 宋婷. 协同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高职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J]. 职业, 2017 (3): 70-71.

[5]沈绮云, 肖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论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14 (26): 15-18.

[6]浦如强, 邵亭亭. 高职院校后勤文化建设发展与创新研究[J]. 知识窗(教师版), 2016 (7): 31-32.

Path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Logistic Suppor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Theory

Zhang Sheng

(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215600, Jiangsu, China )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effective path of construct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mode of logistic support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theory, whose core is to build up the synergetic effects among all the internal functional departments in the open system, so that the open system gradually forms an orderly structure.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governing struc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al paths in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 support with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ducation program synergistically within multiple departments, carrying out the MBO in functional departments of logistic support departments, multi-level cultural education under the unification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 support to enhance the synergy between multipl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etc.

synergy theo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ogistic support education

G711

A

1009-8429(2019)01-0042-04

2019-02-27

2017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后勤联盟”研究重点课题(SGZHA201702)

张圣(1979-),男,沙洲职业工学院后勤处讲师。

猜你喜欢
后勤部门后勤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后勤服务
林业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工作的革新分析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新形势下煤矿后勤政工队伍的建设探析
爱紧张的猫大夫
以人为本推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强力后勤”入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