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环境下大众文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2-20 16:27冀旭月
数字传媒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精英纸质

冀旭月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市 530022

一、大众文化与传播媒介

(一)大众文化

人们对于“大众”一词的界定必然影响到人们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一直以来,学界对大众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就认为,大众文化是由已经和正在麻木的头脑被动消费的文化。文化工业的重复性和标准化、同质化塑造了大众的自动反应,一切事物都显得是被预先决定的。而中国学者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也往往将大众文化与商业、消费、无深度、感性愉悦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对大众文化的一个操作性定义“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通俗诗、报刊连载小说、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无疑属于大众文化”。

(二)大众文化与传播媒介的关系

人类历史上媒介有多种划分方法,本文采用四分法,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在口语传播时代,由于生产生活方式限制,人们活动范围小、穷其一生接触的人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大众文化处于缺席状态。到了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一种精英和贵族等社会统治阶层才能掌握的技能,因此,在这个阶段诞生的文化是精英文化。到了印刷传播时代,书籍、报纸、杂志开始普及,大量的通俗文学诞生,言情小说也流行开来,但是由于文字媒介本身的限制,大众文化还并没有过分发展,与精英文化共分天下。在工业革命期间,广播、电视等媒介登上了舞台,而大众文化的普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到如今,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之间的关系已经紧紧缠绕在一起,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如今的大众文化更应该改名为“媒介文化”。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人们在这些媒介普及的时期养成了听广播、看电视、使用互联网的日常习惯,相对于以往的传播媒介,这类电子媒介的辐射范围极广、内容承载力强、到达受众眼前的速度快,这是以往的印刷媒介所不具备的,电子媒介特点使得电子媒介为大众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大众文化发展的基石。同时,在大众媒介普及的同时,媒介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内容去充填、传播,大众文化很好的承担了为媒介提供文本的使命,大众文化内容较为通俗、表浅,对受众的文化水平要求低,内容上能够迎合大多数受众的兴趣,而大众传媒面对的正是这样广大的受众群体。故而大众文化对大众传播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两者相互促进。

二、电子媒介时代大众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大众文化的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的矛盾——以电影为例

大众文化作为受众范围最广阔的文化形式,理应承担普及知识、提高国民修养和综合素质的责任与使命。但是正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大众文化本身也具备着商业属性,作为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以我们所熟知的商业电影为例,商业电影就是以盈利为最高目标,揉合各种商业化元素和商业化运作方式的电影。商业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其本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学界就产生对其“娱乐性”的争论,而到如今,商业电影的过度娱乐化已成为现实。电影如《小时代》《盗墓笔记》《羞羞的铁拳》,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钢铁侠》等都是商业电影的代表作,通过对当红明星、轰动性画面、通俗性笑料等诸多符合大众审美的元素的运用,再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商业化包装手段及运作模式,以期取得好的票房,此类电影并不会特别关注影片是否有更深层次内容。

以电影《小时代》为例,电影由郭敬明亲导,用杨幂、陈学东、郭采洁等众多明星,剧中服饰大多为一线奢侈品牌。在电影内容上也没有指向对宇宙人生的个人体验和艺术把握,电影制作上也有太多的华丽画面,在电影推广上,几部《小时代》可谓实现了全媒体宣传,《最小说》杂志、海报、媒体见面会和影迷见面会,还开展了“首映嘉年华”等活动,《小时代》在微博上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郭敬明微博宣传转发量、评论量惊人,这些因素都是《小时代》票房大卖的商业运作。而商业片《小时代》作为本文大众文化的代表,存在的问题是非常鲜明的,《小时代》充斥着帅哥美女、混乱的男女关系,明目张胆的炫富,充斥着对拥有钱权男性的渴望,它代表了很多当代人的梦想,却没有告诉人们如何去实现,这些价值观的传达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观众是十分负面的。

但是,大众文化具有其商品性,它需要通过“好看”“好玩”等性质来促进文化商品的销售,这就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就会给文化产品带来浅薄化、媚俗化的特征,除了电影外,电视和杂志等大众文化的载体也开始以收视率和发行量作为判断是否成功的标准。

(二)媒介的“麻醉功能”的体现——以数字阅读为例

根据笔者曾经对2013—2015年的国民阅读报告的分析显示,在当下数字媒介的环境下,数字阅读媒介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持续增长。移动媒体改变了人们接触媒介的方式,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被占据,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即“麻醉功能”,并且认为过度沉湎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由于当下媒介的信息承载力和覆盖力更加巨大,现今这种媒介的麻醉功能依然存在,不仅存在,而且还比以往的媒介具备更强大的“麻醉功能”。正如拉扎斯菲尔德的观点,这种麻醉功能体现在思维和行动层面。根据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表述,阅读者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当他们上完网、看完新闻、玩完手机,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这自然而然会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行动能力。

人们的阅读具有碎片化和表浅化的特征,还会造成理解和记忆的淡漠。人们的阅读时间地点不再受到局限,我们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低头族”的存在。同时,数字媒介中,人们对时效性的追求已经以秒为单位,然而对时效性的过度的追求就会使得读者阅读到的新闻、信息都是简短而碎片化的只言片语,同时,人们的阅读往往停留在表面信息的提取,而这种表浅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并不利于塑造系统、全面的思维以及深度思考的习惯,同时,还会造成理解和记忆的淡漠化。2015年有学者对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并得出结论:对于同一阅读材料,相比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更倾向于跳读和略读,在理解认知方面,两组对于简单信息的处理加工表现无差别,但数字阅读对于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效果略差,在长期记忆方面,数字阅读表现逊于纸质阅读,内化材料的能力较弱。

(三)数字媒介的媒介属性加重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

数字媒介拥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感染力,就连完全看不懂内涵的婴儿看到电视上、手机上生动有趣的画面都会目不转睛,数字媒介用声光电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感官消费和形象消费的时代,文字传播工具更加容易传播一些有深度的思想和学问,而电子媒介都具有转瞬即逝性、海量性、更新快等特点,人们不停的接受各种提供感官娱乐的新鲜内容,没有时间驻足思考。

同时,数字媒介赋予每一个人作为传播主体的权利,互联网还具有匿名性,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畅所欲言的权利,人类原始的羞涩被抛掷脑后,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说的话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发泄出来,人们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情绪,也就诞生了一个词叫“喷子”,指互联网上谩骂、指责他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人,也催生了网络暴力的产生。

三、针对大众文化弊病的几点措施

(一)精英文化应实现对大众文化的引导

精英文化即知识分子的文化,它是与大众文化相对而言的一种文化形态。精英文化被认为是拥有高雅旨趣的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区别。提起精英文化,很多学者都认为在大众文化发展迅速的时代,最为凸显的问题就是精英文化的消解与衰退,而面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冲突,学界一般存在两种观点,首先,一种观点认为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对精英文化的挑战,直接导致了精英文化的衰退和边缘化,并站在精英的立场对大众文化采取批判的态度;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精英文化应该和大众文化互为补充,精英文化提供终极关怀,大众文化提供通俗娱乐。大众文化目前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其自身由于受到商品性的影响很难跳脱出来,而精英文化的引导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精英文化应该走进数字媒介,主动融入大众文化中来。在现代社会,想要向社会发声、想要产生社会影响力却不想运用数字媒介是不可能的,精英文化可以尝试融入到数字媒介和大众文化当中。知识阶层应立足于商品经济去建构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念,以便提高人们的情神品位,文学则应立足于大众文化以自身特有的审美特性与超越性来规范、引导大众文化的走向。因此,文学不应该有意远离它。

(二)打造纸质阅读文化

每一种高科技刚刚普及的时候,人们由于缺乏应对它的经验,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在计算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缺乏相应的媒介素养,出现了很多网瘾症少年。在互联网和数字媒介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趋之若鹜,人们以为电子阅读会以其便携性、海量性、低成本等优势彻底将纸质阅读替代,可是这种状况并非没有转机。2014年到2016年间分别有57.2%、57.5%、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或手机阅读等数字媒介的阅读期待要高出将近一半,同时,每年都有近七成的人期待相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根据逐年的国民阅读报告可知,数字阅读已经全面普及且逐年递增,纸质阅读期待与人们实际的阅读行为并不匹配,但是人们心中对纸质阅读的情怀仍在,因此可以利用一些活动、一些文化宣传带动人们纸质阅读的行为,鼓励经典阅读,以改善人们碎片化、表浅化阅读带来的弊病。

(三)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和生活幸福感

有学者曾提出当今的大众文化应该更名为“媒介文化”,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大众文化与媒介何等紧密的关系,因此想要减少大众文化如今显示出来的种种弊病也可以从媒介入手,净化网络环境,疏胜于堵,疏导的途径其实有两种,数字媒介相比其他媒介而言属于新媒体,人们和社会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它,去形成相应的媒介素养去面对新出现媒介的负面效应,学会甄别有价值的内容,脱离低级趣味,有了用户对知识和深度内容的需求,才会有更多的数字媒介传播者去传播。而媒介素养的形成和全民受教育程度及国民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大众文化的整体拔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如前文中提到,网络“喷子”、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和对社会的不满都选择在网络上发泄出来,这已经变成一种发泄方式,而这种网络谩骂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导致,因此,要积极加以引导,促使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升幸福感。

四、结论

人类历史上,媒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以及电子传播阶段。大众文化诞生于印刷传播阶段,兴盛于电子传播阶段,到如今已经和数字媒介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互为动力、相互促进,但在数字媒介的环境下,大众文化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大众文化的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相矛盾,导致一些浅薄、低俗的大众文化产品诞生,同时,数字媒介的海量性、趣味性等还展示出其强大的“麻醉”功能,使人们一定程度丧失社会行动力,阅读表浅化、碎片化,使人们内化材料的能力降低。同时,大众传播的媒介属性也增加了大众文化原本就具有的娱乐性。针对这些问题,精英文化应主动走进数字媒介、走进大众文化,实现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同时,针对人们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期待,进一步打造纸质阅读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精英纸质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它们都是“精英”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