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全媒体时代,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传播途径和受众需求都呈现多元态势。传播格局的裂变,决定了主流媒体必须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但是,媒体融合发展道阻且长,绝非开通公众号、运行客户端等简单之举可实现,而是一场基于从传播理念到生产方式、从人员结构到考评机制等全面创新的艰苦战役。如何打赢这场战役,是传统媒体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位传统媒体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纵观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不难看出,内容、技术、移动优先、用户思维四者缺一不可。
顺应市场竞争和转型发展需要,近年来,“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等声音在业界此起彼伏,尤其是新媒体短视频的大量推出,让“内容为王”这一说法饱受质疑。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多样,但这未必有益于受众审美能力和思想深度的提升。相反,在信息过剩及碎片化阅读大潮中,优质内容更显得难能可贵。随着手机移动用户的饱和,阅读总流量达到了瓶颈,受众会逐渐从喧嚣中沉静下来,转而将目光投向高质量内容。可以说,媒体转型发展既有变量也有定量,变量是技术、渠道等,定量则是优质内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优质内容始终为媒体发展提供蓬勃的内生动力。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更权威、专业,它不仅拥有新闻素养过硬、采编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具备深耕新闻事件的判断力、洞察力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掌握优质内容,拥有舆论主导权和公信力。基于这些关键性优势,传统媒体在融合发展中,要始终秉持“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创新移动新闻产品,形成载体多样、体验优良、覆盖广泛的新媒体矩阵,真正做大做强内容产业,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站稳脚跟。
5G 时代将至,欧洲新闻电视台已宣布将停止依赖ENG 摄像机和新闻采访车,使用iPhone 拍摄新闻、Osmo 增强画面稳定性、LiveU 传输视频。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也改变了视频新闻模式,记者使用三星智能手机拍摄和编辑新闻视频。这些业态动向都传递着一个重要信号:媒体融合是一条技术驱动的平台变迁之路。
回顾媒体的发展,从线性传播到社交媒体,再到移动阅读,技术创新都是重要推力。时至今日,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在不知不觉间重塑了媒体生态,它决定了新媒体的诞生,也影响着新媒体的走向。简而言之,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技术创新既是驱动力,也是生产力。传统媒体必须适应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拥抱新技术,加快从传统的采写编播中“转型升级”,通过掌握新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努力把技术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大增量。
移动优先已是业界共识。移动互联网多元的技术手段、庞大的用户群体,都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移动优先原则,是顺应新传播态势的必要之举,比起传统媒体的传播,它更高效、直观,互动性更强。移动优先原则,需要理清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移动优先不等同于移动唯一。近年来,每当有重大社会新闻,各媒体都是遵从移动优先原则,采取全媒体作战模式,即网微端首发,随后传统媒体跟进,前者讲时效,后者重深度。这种移动优先报道的“组合拳”,既符合传播差异化、精准化的战略布局,也符合媒体融合发展的长远规划,基本成为当前主流媒体抢占传播制高点的通用模式。
第二,移动优先的关键因素是人。媒体融合、移动优先的传播模式,要求媒体从业者“一专多能”,集创意、策划、采访、拍摄、写稿、编辑、分发于一体。
过去,传统媒体向受众传递信息。融媒体时代,讲的更多的则是用户、产品。两者看起来只是表述不同,实际上已经从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牢固树立用户思维、服务理念,努力实现从节目到产品、从传播到服务、从固定到移动、从单一到跨界的系列转型,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流媒体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肩负着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责任和使命,在引领导向、传播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决定了主流媒体的产品不能简单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版本上,而是要践行“四力”,扎根基层,关注用户需求,强化互动意识,用真材实料、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精心策划、生产和投放优质产品,与用户建立起高黏度的情感链接。
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依托自身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利用现有新闻节目、热线节目、法治节目、服务节目等资源,整合政务信息、交通信息、治安信息、文教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深度植入智慧城市建设,争取成为城市智能终端的开机入口,实现本地区的全媒体整合覆盖,最终形成与整个城市发展紧密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当前,媒体融合驶入快车道,在这条改革创新、上下求索的路上,我们既要保持战略上的自信,也要把握战术上的谨慎,在推进中要保持对内容的敬畏、对技术的敏感、对品质的坚守,以着眼全局的站位、锐意创新的步伐、练好本领的担当,不辜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真正把媒体融合发展推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