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佳 ,李 琼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2.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9)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会计职业在大数据时代下正经历着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会计职业发展需要。业财税融合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将成为会计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会计这种专业性、实务性非常强的专业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学生完全可以从过往的模拟实践学习直接切换到真实的业务实践学习,这样可以真正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为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支撑。因此,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将是大数据时代下会计教育所需要的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无疑会使高职教育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但在高职会计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一直以来所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教育中强调的是宏观上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解决的是绝大部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问题,但在具体的培养模式、教学方式上还鲜有研究和实践予以关注。二是高职会计在大数据所赋予会计行业的深刻变革下,就人才培养的内容必须进行深刻反思,要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也要根据学生特征制定差异化培养策略。有研究认为中国高职教育过分强调职业性,导致教育的浅层次和浮泛化[1]。体现在会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呈现出“点状”就业而非“片状”就业的特征。虽然大型代账类企业的出现消解了大规模、成批量就业的难题,也解决了在校学生班级化、建制化的生产实践难题,但是同质性和可替代性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学生就业和实践的低层次化。所以,校企双方之间如何通过恰当的合作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实践。
基于以上一直以来所存在的两个问题,虽然现代学徒制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岗位和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以下简称“信息学院会计专业”)一直以来在会计技能大赛、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小规模的“聚徒教学”形式,解决了专业性较强、层次较高、难点和痛点较为集中的一些问题,这恰好可以为现代学徒制培养环节中所需的差异化教学策略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发与探索。“聚徒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出现在私学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2],其不受时间、场地的约束,单次教学的受众不会很多[3]。由于其规模小、形式灵活,可以针对特定的受众和问题开展差异化教学。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尤其是在会计行业面临信息化变革的形势下,“聚徒教学”模式一是可以在微观层面探索现代学徒制师父带徒弟的具体教学方式,二是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聚徒”,达成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适用于“点状”就业的会计专业。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汗牛充栋,但基本都聚焦在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方向上,针对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鲜有研究予以关注。由于本文讨论的是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聚徒教学”模式,因此,对于既往研究的回顾重点着眼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师徒之间互动的研究。这种互动从三个维度上进行具体分析:一是需要强调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聚徒教学”教学模式在宏观上的制度框架,二是需要明确教师在“聚徒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三是要从双师的角度入手重点讨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开展“聚徒教学”师资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制度框架维度:学徒制在我国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学徒制形态下,师徒关系内涵特征也是各异的,但整体上是从私人关系走向制度关系的变迁过程[4]。“聚徒教学”本质上是源于古代私学的形式,因此个人化特征较为明显,所以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师徒之间“聚徒教学”模式需要通过一些策略来强化制度确认体系。较为遗憾的是,多数研究依然还是从宏观上的意义来进行论述,不具有代表性[5-9]。依循上述研究的逻辑,有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培养路径,由于创业导师缺乏的缘故,可以依托学生社团来克服这一难题[10]。
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维度:高职教育离不开行业和企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问题在于,一是在我们国家育人主体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行业和企业不足以发挥培养人的作用;二是在传统的认知方面,相比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处在被矮化的地位。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并没有从法律法规上明确行业或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所以导致高职教育与真实世界相隔离[1]。因此,虽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际上在现代学徒制推广之前就已被提出,但是真正实质性的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才培养重任依然还是落在学校教师的身上。在校教师可以从引导者、实施者、示范者三个身份维度来将“聚徒教学”深入嵌入到现代学徒制中[11]。在本科院校中,开展“聚徒教学”的主体主要是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通过组建科研团队的形式来吸引感兴趣的学生,以课程模式强调导师的作用,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科研平台来切实关心和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12]。但在高职院校中,虽然校内教师通过不同项目的“聚徒教学”也可以发挥引导者、实施者、示范者的作用,但企业导师的缺失只能让“聚徒教学”成效在具体的项目中显现,反映不出完整的职业链条上各种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因此不足以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样本。
关于双师师资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双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较为落后、激励机制欠缺[13,14]。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研究与实践所提出的解决思路大同小异,均集中在搭建平台、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等方面,这可能是源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推广是自上而下的过程。
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本文重点在于思考信息学院会计专业各种“聚徒教学”形式的运作,并对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总结,以期可为未来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做出有益的探索。
信息学院会计专业具有“聚徒教学”形式的项目目前存在五种不同类型,既涵盖培养学生的技能大赛、实训实践,还有创新创业中的会计应用、科研活动,更有针对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聚徒教学”,各种“聚徒教学”形式均为信息学院会计专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而形成的创造性产物。这五种“聚徒教学”形式分别为:
(1)教学能力提升“聚徒教学”
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根和本,一直以来信息学院会计专业“聚徒教学”的范围并没有限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本着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机制在会计专业运行多年,效果良好,而且产生了非常强的外溢作用。从会计专业衍生出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8位教师中,有4位都经过了会计专业老教师的指导。
教学能力提升“聚徒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第一,新教师的常态化听课机制。会计专业的新进教师都完完整整听过指导教师不同学期的所授课程,在专业内部,这一机制已经通过非正式的制度保留了下来。
第二,以讨论教法为主,以讲解知识为辅。指导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讨论并没有过多涉及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而是对知识点进行不同维度分类,既按照难点进行分类、也按照枯燥程度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三,会计专业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分类,如会计类课程、财务类课程、法规类课程、信息化类课程。新教师首先由老教师指导其在特定类课程上开展教学,经过2-3轮的教学周期后,再由其他课程类别的老教师指导其开展其它类别的课程教学。
第四,恰当的评价机制是会计专业开展教学能力提升“聚徒教学”的不二法宝。除了每周一次的教研室活动,会计专业的教师们依然会在特定的时间对各自的教学展开讨论。可以说,出出汗、红红脸是相互教学评价的常态。
第五,教学能力提升“聚徒教学”并不仅限于老教师指导新教师,新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老教师的反向指导也是会计专业开展“聚徒教学”的另一个亮点。
(2)会计技能大赛“聚徒教学”
信息学院会计专业参加的技能大赛主要为会计技能大赛,其次还有财务决策、纳税实务等各项技能性竞赛。虽然每次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会进行更替,但实际上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由专业内部一位从教30余年的老教师作为负责人来统筹全局,由其担负招募学生、制定训练计划、作为指导教师或者领队参加比赛的重任。之所以如此,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所决定的:
第一,不同于财经类其他专业,会计的专业性较强,具体体现为:一是在法律法规上有《会计法》来规范会计行为;二是必须依循一定的体系和规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如会计准则。
第二,不同于财经类其他专业,会计的涉及面较广。会计的工作和学习要对相关的关联性知识融会贯通,如税法、经济法、劳动法等法律性知识,供应链、财务管理等管理学知识,经济学基础、经济数学等经济学知识。
第三,不同于财经类其他专业,会计证书与职称相挂钩。目前,在校学生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后就具有初级职称,通过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就具有中级职称,尤其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被取消后,更加强化了会计的职业门槛。
由于以上原因,年轻教师或者长期从事单一课程教学的老教师较难组织会计技能大赛训练,所以,信息学院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由一位老师作为负责人统筹整个专业的会计技能大赛“聚徒教学”。其凭借自身深厚的专业功底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凭借对会计技能大赛各项赛事所具有的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发挥实施者的作用、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业已形成的一整套成熟的会计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发挥示范者的作用。在该老师的带领下,信息学院会计专业近年来在会计技能大赛方面收获颇丰,已经达到了通过以赛代练培养学生的目的。
(3)实训实践“聚徒教学”
现有的高职教育的实训实践教学大多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班级的建制来进行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可能做到小规模的授课过程,所以基本上不会具有“聚徒教学”的形式。但在信息学院会计专业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方面,专业老师不同于传统“聚徒教学”小规模的表现形式,其将实训作为“聚徒教学”的演练场,通过分组、沙盘和各种模拟职场的小道具将“聚徒教学”进行了规模化的处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实践教学之所以具有典型的“聚徒教学”特征,主要是由以下三点所决定的:
第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从事的是模拟经营,设计新颖,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每个模拟运行的公司内至少包含会计、出纳、财务主管等三种以上的会计岗位,也包含CEO、销售总监等其他类型的岗位,因此,对于每一个模拟运营公司的团队,从组成的规模而言符合“聚徒教学”的特征。
第二,“聚徒教学”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实施者、示范者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具备跨专业的综合知识能力。指导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会计功底,也要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更要熟谙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
第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聚徒教学”对学生不能进行随意分组,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差异化分组,防止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
信息学院会计专业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老师从入校至今,基本上已经主讲过会计专业三分之二以上的核心课程,业已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沙盘实训的综合业务能力。此外,其对待学生具有超强关注力和耐心,对学生的个人性格特质较为了解。因此,由于沙盘课程的所具有的三方面特征和该老师突出的业务能力,其在沙盘课程实训实践中深化了“聚徒教学”的内涵,不仅从创新性、精英性的角度激发了少数优秀同学的学习兴趣,也从标准化、大众化的角度针对不同水平的同学设置不同形式的沙盘,同学们都能在其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真正达到了学和思的统一。
(4)创新创业“聚徒教学”
2015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始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学院会计专业创新创业“聚徒教学”于2014年成立代理记账工作室,这是一种典型的创新创业形式。
代理记账是指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只设立出纳人员,负责日常货币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深圳市场经济活跃,中小微企业众多,绝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均不具备设置财务部门的条件,公司账务只能外包给代理记账企业。代理记账企业在深圳数量众多,规模方面可以用统计学的术语来表示——均值低、方差大。行业鱼龙混杂,既有准上市公司,又有私人代理记账,甚至还有不具有代理记账能力的公司通过降低代理记账费用大量吸纳客户的情况。与大部分的小型代理记账企业相比,信息学院会计专业通过自身的专业实力进入代理记账行业还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
信息学院会计专业代理记账工作室成立之初是想通过生产实践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行业、企业的认识,也丰富会计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随着全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大规模展开,会计专业代理记账工作室的“聚徒教学”模式从单纯的进行代理记账业务发展为积极融入不同的创新创业项目,毕竟会计作为专业服务对任何的创新创业项目都具有吸引力。老师的指导不仅仅只限于会计知识方面,还包括以财务管理的视角来指导学生如何在初创性的团队或者企业方面进行恰当的管理会计策略选择。
(5)科研能力提升“聚徒教学”
信息学院会计专业目前有12位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7位。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专业团队目前已经承担了从国家级到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级别的纵向科研项目,并承担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项目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承担项目的教师均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既包括专业教师,也包括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
科研能力提升“聚徒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承担纵向项目的教师对自己项目所蕴含的知识点进行提炼,以便于高职学生的理解,从而能从具体的点来切入各类纵向项目中。
第二,为学生进行查阅文献的演示,依托学校所购买的数据库、文献管理软件来对某一领域、某一学者的研究进行跟踪。为每一位团队成员分配每周所应该阅读的文献,并形成总结报告。
第三,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每周一次的课题研讨,在前期,由各团队成员对所分配的文献进行讲解;在中期,由各团队成员总结自己所关注领域或学者的研究;在后期,各团队成员形成文献综述。
第四,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形成项目分工,分别负责调研、被试招募、实验设计等环节。
第五,由承担纵向项目的教师指导团队成员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修改和投稿。
虽然“聚徒教学”与“现代学徒制”都具有师父带徒弟的形式,但还是较为传统。因此,亟需通过恰当的改革实践将“聚徒教学”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和专业化,使其在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下焕发新的生机。
会计专业目前所存在的多种“聚徒教学”因其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经验所带来的私人化特征,导致师徒之间的身份关系隐性化。这种隐形化特征一是会造成“聚徒教学”下的“传统学徒”身份与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现代学徒”身份之间的冲突,二是不利于传播“聚徒教学”的成功经验,无法在公共性的层面上将教学成果显性化。因此,在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存在的具有“聚徒教学”形式的活动进行整理,将其融入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将师徒身份现代化——从私人到公共。
传统“聚徒教学”受到所教内容和所学内容的限制,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出现单一化倾向,导致师徒结构单一、教学种类单一。如技能大赛聚徒教学仅仅针对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聚徒教学仅仅针对创新创业等。这种状态适应力不强、反馈机制较弱,最终不能形成一套“聚徒教学”的完整生态体系。因此,未来需要在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背景下构建“聚徒教学”生态保障体系,在专业层面为各位老师开展具有“聚徒教学”形式的活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将“聚徒教学”的内容从单一进行扩展,从而形成运行良好、有序的教学生态体系。
教学体系需要生态化,从而保证单一项目的“聚徒教学”可以做到触类旁通。高职人才培养的应用化、技能化导向要求在“聚徒教学”的培养标准方面要以岗位导向为原则,为同一类的岗位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这实际上也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培养标准相类似。现代学徒制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是系统的、个性的,更是全面的,它以学生的就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企业实际环境为基础,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宣讲更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因此,未来需要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根据会计岗位为“聚徒教学”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从而保证“聚徒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最终达到“聚徒教学”培养标准的现代化——从零散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