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蔚
(江西省会昌县白鹅初级中学 342604)
最理想的时间段也最能够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养成的时期就是初中阶段,因为初中是学生们的思维与生理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部分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一个最活跃的时期.那么,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五个层面着手展开研究,以资借鉴.
借助语言的形式,能够实现思维的传递和表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让学生把握好数学语言的内涵,领会数学语言的使用技巧.举例而言,笔者在为学生讲解2n表示偶数时,应当向学生讲解清楚一个知识点,即唯有在n作为整数的时候,才能用2n来表示偶数.假如没有强调这一点,则“2n表示偶数”便是一个错误的命题.这也会让学生在学习后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生诸多错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有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数学语言应用能力的精准性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语言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洞悉数学语言内涵的基础之上,逐渐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在课上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互动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对数学语言实现更为深刻的理解.
所谓的求异思维,乃是指能够跳出常规思维去看待问题,从而获得对问题的更多求解思路.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求异思维的培养,具体的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将现有的素材以及先前的素材加以重整,并在此基础之上使之产生全新的素材,并创设出全新的假设;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采取单一视角看待问题的方式,而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问题的分析,并藉由全新的假设实现对问题的分析,以此来实现对问题的求解;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让学生藉由想象、推断的方式来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
很多时候,数学题目的解答都不只是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探索多种不同的解题方式.与此同时,合作讨论是最能探索出不同解答方式的途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与合作讨论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时,有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直线AB∥CD,直线l分别截直线AB、CD于点E、点F两点.并且∠1=130°,求:∠2的度数.
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都有哪些解答的办法.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1:通过∠2的内错角与∠1联系起来.
解法2:通过∠2的同位角与∠1联系起来.
解法3:通过∠2的同旁内角与∠1联系起来.
这样,通过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既复习了平行线的特征的应用,又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合作讨论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更为深刻地理解了知识点,也更好地发散了思维,有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学生的个性才能也得到了彰显,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如若直接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经过以往的数学家所验证和论证过的,因此学生直接学习这些知识将让其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快速完善,不过如若数学教师能够借助质疑的方式进行教学,则能够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形成更好的认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使之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增进创新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说是数学的重要任务.以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一公式的时候,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公式,而不去观察这个公式的规律,不去概括这个公式的本质,所以即使他们背会了,在做题的时候也经常会出错.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将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通过不同题目讲解,对照着公式学习,使学生真正领悟出平方差公式中a,b可以表示任意的数或代数式.平方差公式的真正领悟也便于其它公式的理解与学习.
以上,笔者从让学生把握好数学语言的内涵,领会数学语言的使用技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一题多解与合作讨论发散思维、借助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增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几个方面对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研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希望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