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神机妙用

2019-02-20 10:50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教育办公室周雅平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要素课文

文/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教育办公室 周雅平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下文简称“统编教材”)刚一问世,就引来语文界万千教师的瞩目。可真当她以亮丽的外观,丰富的内涵“下水试航”时,没有了《教师教学用书》这根“指南神针”的老师们开始在备课中、教学时横冲直撞,摸不着方向,找不准目标,看不清重难点,以致船过了然无痕……于是乎,“教什么”即教学目标成了目前统编教材备课中的首要问题。其实,只要你有心,无需刻意地寻找,那些含着“教什么”的芯片、密码就如散落的珍珠般藏于教材的各个角落,有的在单元导读里,有的在课文泡泡里,有的在插图里,有的在阅读提示里,还有的在语文园地里,更多的则是在课后练习题里。

一、练习里有玄机

课后练习是课堂的家常便饭,以往通常是老师们用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或是巩固课堂所学,或是当作课堂延伸作业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再把现在的“统编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如往常般使用,那就是暴殄天物了。须知,这练习里有玄机。

1.语文要素藏其中

众所周知,“统编教材”的一大亮色就是它主要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呈现。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语文要素的重点训练目标主要藏于三处:一处是“单元导读”,如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这两项要求就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点训练目标;一处是“交流平台”,如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俩人的对话中我们不难了解“童话的特点”,而这正与本单元导读中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遥相呼应;一处是“课后练习”,如果说“单元导读”“交流平台”是整个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点,那么“课后练习”就是具体到每一课的语文要素训练点了。

2.能力目标有层次

语文要素包含了字词句段篇等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识等语文能力、品悟思辨赏等语文方法、点划圈记查等语文习惯。统编教材在诸多要素中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而这也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的注视点、关键点。阅读能力体现在课后练习中,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是有层次的。

如第六单元总的能力训练目标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到课的能力训练目标,如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小泡泡”里提示“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能力训练目标如一缕轻柔的风,润物细无声地提醒老师和孩子们应该这么读。再看第19课《海滨小城》课后练习中“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就不再那么轻柔了,而是掷地有声地强调这些概述句的重要性,它能帮我们理解一段话,与此同时,学生从中也学到了写景的方法。由轻到重,由发现到寻找,体现了能力目标训练的层次性。

3.阅读训练重系统

统编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横向上是以主题形式呈现,纵向上是由点到面有梯度展开的,体现了阅读能力训练的系统性。横向看,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都有策略指导单元,每册都学习不同的主题策略;再看纵向,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的阅读训练目标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本单元三篇课文关于“预测”策略的学习体现在课后练习中是由点到面铺开的,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让学生尝试猜测,认识预测;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则是尝试预测情节和结局(一个);到第三篇《不会叫的狗》扩展至让学生预测多个不同的结局,最后迁移运用,听不熟悉的故事书,预测情节和结局。由点到面,层层铺开,体现了阅读训练的系统性。

4.活动形式求丰富

课后练习大多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有“读”的,有“说”的,有“写”的,如第6课《秋天的雨》“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有“背”的,有“默”的,有“画”的。如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还有“猜”的,如第四单元猜情节、猜结局,有“观”的等等;有联系生活的,有积累语言的,有培养能力的,有获取知识的,有学习策略的;有必做的,有选做的;有纸笔的,有实践的;有全提示的,有半提示的,也有不提示的……课后练习从各个层面,各项要素等不同方面向孩子们展现了语文活动的丰富性。

5.课课不离读和说

统编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读书就是要摸爬滚打地读”,这一理念在课后练习中体现得尤为真切。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提出了“读”的要求。有朗读,有默读,具体的有分角色朗读,有有感情地朗读,有想象读等。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除了阅读,表达也是根本。课后练习除了课课不离“读”,也不离“表达”,有时是“说一说”,有时是“讲一讲”,有时是“写一写”,有时是“背一背”,有时是“交流交流”,有时是“介绍介绍”……总之,读说不分家,读写不离亲。

二、练习中出妙招

课后练习中既然藏有如此多的玄机与奥妙,如若不好好利用,岂不辜负了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课后练习的功用在于不仅能指导老师们“教什么”,还能指导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依据课后练习中不同的语文要素训练点,结合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教师在指导学生怎么学时也可尝试运用灵活巧妙的招数,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关于语文教学的妙招有千百种,下面笔者根据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运用列举其中几招以观效用。

1.归类法

知识的建构,语言的积累离不开读背默。枯燥乏味的读背默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有趣的归类不但能让他们发现语言的规律,还能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如制作识字卡、建立词类大本营、悬挂词语链等能帮助孩子整理、积累词语;美句栏、默绘本、口袋诗词等不但能积累佳句,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渐进法

语文要素的训练只有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扎实有效,课后练习很明确地显示了这一规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开展教学,指导孩子怎么学。

3.图表法

图表直观形象、可视化,能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可见、逻辑分明地表现出来,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语文老师的喜爱。课后练习设计中也能找寻它的踪迹,如第8课《去年的树》可以根据鸟儿心情的变化画出“心路图”;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根据预测内容和依据制定“预测学习单”;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提供“SmartArt图形”让孩子填写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等。除此之外,课后练习里还提出了许多关于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学生可以据此画“思维导图”,其它如制作角色名片,建立阅读卡,画情节梯、鱼骨图、心愿树等都是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架构整体思维的有效手段。

4.造境法

造境在语文教学中指的是创造语文学习的环境,以期形成语文学习的氛围。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为了降低难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迁移运用能力,或是为了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而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如第25课《掌声》课后题“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这种通过角色转换来学习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表述的区别就是造境。

5.搭桥法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知识层面,孩子光学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建立知识间的联接,搭建知识桥、阅读桥。如课后的“资料袋”“阅读链接”就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建立联系,为学生搭建了阅读桥。在能力层面,教师可将读与说、读与写、说与写建立联系,建立能力桥;另外,还可以搭建书本与生活之间的桥等。

6.重构法

传统的练习方式,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式固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稳定地获取知识与能力,但若是在不违背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重新建构或整合教学内容或许会让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价值最大化。如《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两篇课文就可以舍弃传统的单篇教学,围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训练点,将两篇课文重构,同时开展教学,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事物可以通过想象发展成不同的,或是完全对立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

语文教学的妙招丰富而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一个或同时使用多个方法,除了以上几招,检验学习成果的展示法、培养逆向思维的对抗法、关注生活体验的实践法、注重语言运用的迁移法等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招数。

三、精略读练习异同

课后练习虽能让教师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但值得注意的是精读和略读的练习是不一样的,所使用的策略自然也应不一样。精读和略读的练习同样具有导向功能,同样指向语文要素的培养。不一样的是精读练习在课后,略读练习在课前;精读练习具有指导性,略读练习具有操作性;精读练习一般可由教师融于教学中引导完成,略读练习则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总之,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精读练习和略读练习,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统编语文教材不仅是语文界的航空母舰,以华丽之姿隆重问世,它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矿藏,课后练习的神机妙用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总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供你使用,老师和孩子们也能在探索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要素课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