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物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探索

2019-02-20 10:13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建构物理笔者

邵 颖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226001)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但依然是学生建构认知的重要助手.在现有情形下,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就要注重专业发展,下面笔者就从物理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加强学习,积极转化观念

对教师来讲,无论是处在何时何地,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坚持学习,时刻注意更新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绝不能只是停留于喊口号的层面,此类情形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时有发生,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让改革沦为空谈,这显然是积极予以避免的.

在当前社会,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借助庞大的网络平台,学生拥有和教师一样海量的信息来源.换言之,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他们的头脑不再只充斥着一些科普性的物理常识,更不是一张白纸.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甚至拥有超过很多教师的信息素养,每当他们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们都会自发地从网络上寻求帮助,他们也善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对不少学生来讲,他们不再仅仅把物理当做一门应付中考的应试课程,他们很多人已经将物理当做一种文化,这种观点显然已经超过了不少教师的认识.比如在2018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逝世时,国内掀起了一股“霍金热”,很多学生也纷纷购买了《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书籍来阅读,虽然霍金的这些书籍有着很强的科普性质,阅读性很强,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难度还是不小,因此不少学生拿着很多问题来问老师.这显然是对教师一项巨大的挑战,首先霍金所探讨的理论还是相当深奥,不少教师在理解方面也存在短板,更加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向一个没有理论物理和高等数学基础的学生说清楚这些问题,显然这项工作的难度更大,而且有时处理不到位,还可能挫伤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要积极转化观念,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结合学生的需要来加强自己的业务修养,让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能够适应学生的需要.

二、提升理论水平,探索物理教学网络的建构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注意理论学习,同时也要在实践中探索物理教学网络的建构.发展速度迅猛,节奏超快是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点,所以一旦出现落后,就很容易掉队.对教师个体而言,这本不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关键在于一个教师往往对应着一个学生群体,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的节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积极建构有助于促进师生对话的网络,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让自己能够借助网络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让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据此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抽象,不少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吃力的情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将知识点讲解透彻,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或课堂实验来强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再辅以课后习题,让学生在习题操练中提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的工作方式,效率极低,尤其是在当前的条件下,很不可取.

简单举个例子,“浮力”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某次教学进度到达这一部分时,笔者也安排了不少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强化和巩固,作业收上来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极高,书写方式非常到位.但是细细看了看解答题的步骤,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竟然出现了高度的相似性,后来找学生查问原因,原来他们不少人是在家中用手机上的搜题APP来检索答案.这种处理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对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滥用.当时笔者就进行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妥善使用这项技术,进而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改进学习的可靠助手呢?

通过思考,笔者认为教师也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尤其是一些学科难点的所在位置,比如“浮力”,笔者就将课堂上讲解的ppt课件共享在班级QQ群,同时共享的还包括课堂上演示实验的视频,包括一些有关浮力的生活实例视频,相当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的可靠支撑.此外,针对学生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难点,笔者也录制了一些微课视频,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就不会在作业过程中因为无从着手而随意翻查答案了.当然,网络也应该成为师生对话的重要载体,笔者还鼓励学生围绕自己在作业中出现的疑难,在班级群里进行提问,并组织其他学生一起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在攻克认知难点时更具针对性.

三、整合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物理教师要善于将网络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一方面我们要彰显物理教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让课堂更加生动而活泼,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灵活而高效.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光现象”时,笔者安排学生在预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来搜集自然界各种奇妙光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将相关内容下载到U盘中,上课的时候,笔者安排部分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收集的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处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讲解和描述.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将对光现象产生最基本的认识,而且相关素材的积累也将为学生后续内容的学习增添丰富的感性体验.

因此,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还缩短了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原本生涩而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也得到显著提升.当然,要达成上述效果,教师也要跟进时代的要求,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猜你喜欢
建构物理笔者
只因是物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老师,别走……
处处留心皆物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