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赤峰故事传播赤峰好声音
——电视外宣工作之我见

2019-02-20 03:06初晓杰
视听 2019年2期
关键词:赤峰治沙频道

□ 初晓杰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做好电视外宣工作的总的遵循。

外宣从业者要认识到我们从事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积极主动投身到外宣工作中、深入扎实开展外宣实践、千方百计提升外宣效果,考验着每一个电视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

二、精确定位,选准外宣内容

外宣,从字面上看就是对外宣传的简称。目的只有一个,即让别人了解你,认识你,相信你,接受你。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选准外宣内容至关重要。

外宣内容,首先应当是当地期盼别人了解而别人也渴求了解的东西。这包括: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异资源,如克什克腾旗的草原、石林、冰川,巴林右旗的巴林石,宁城县的热水,元宝山区的煤炭;像喀喇沁旗的山葡萄、烤烟、中药材,还有红山文化、赵宝沟文化、辽文化等。第二是当地领导、群众盼合作、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决心和信心。如人民群众对合作项目舍小家为大业的举措,领导求贤若渴、礼贤纳士的行动,职能部门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等。第三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抓住重点,突出外宣效果

电视外宣,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怎样用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一)多用事件性新闻宣传自己

现在我们的新闻不管是内宣还是外宣,存在着三多三少和一浓一淡的问题。也就是泛泛总结的多,个案思考的少;套路式的新闻多,有创意的新闻少;经验性(典型性)的新闻多,事件性的新闻少。宣传味儿太浓,新闻味儿太淡。

所谓事件性新闻,是指严格意义上五个“W”俱全的新闻。它强调新闻的主题是事件,事件是最新发生的,画面是现场的,结果是明确的或是进行性的。因为只有让事实说话才能被越来越挑剔的观众所接受。

比如说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那就要结合具体事件。要宣传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不能泛泛地谈政策,而是要宣传已经从优惠政策中受益的人和事。宣传开放宽松的环境更要用事件说话。一个鲜活生动的具体事件要远远超过千张宣传单的效果。不但要学会用正面的事件宣传自己,更要学会用负面的事件宣传自己。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只有正面宣传才是外宣,其实不然。及时和妥善处理负面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正面宣传。宣传一百次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不如如实报道一次违规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的效果好,宣传一千次防火不如报道一次火灾的警示作用大。同理,报道处理破坏投资环境的事件,就是最好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正面宣传。

(二)满足人们普遍的获知需求

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除了消遣娱乐外,求知和获取信息是重要的目的之一。像人们知道中国有几大名石,包括巴林石。那巴林石究竟奇在什么地方呢?对此我们在外宣中就要通过画面展示巴林石的柔、润、美,展示巴林石中精品——鸡血石的高雅、神秘、深邃。再如,人们印象中一说起牧区就是天苍苍、野茫茫,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其实这是对草原、对蒙古民族的误解,也是过去外宣失误的结果。那么今天,我们就要给人们展示草牧场围封、舍饲圈养,展示种草养牧,展示牧民依靠现代技术进行牲畜品种改良,展示摩托上的牧民、汽车里的牧民,让外界知道原来草原上还有这些,还有这样的牧民。对我们来说是宣传了自己,对外人来说,是传递了别人渴望的信息。

再如克什克腾旗冬季风景——蒸汽机车、滑雪场、冬季捕鱼的宣传,我们拍摄了“蒸汽机车—克旗草原上的古老风景”“达里湖冬捕获丰收”“阿斯哈图滑雪场春节迎客”等新闻,向人们传递了“克旗有蒸汽机车,有滑雪的地方,想看上那去”的信息,还有“达里湖的鱼新鲜无污染,刚从冰窟窿里打捞上来,吃着放心”的信息。

我们曾经采制过一条“唐臣几十年艰苦治沙”的消息,在内蒙古台和中央台播出后,就有人主动给唐臣提供种树用的高科技保水剂。我们拍摄的“治沙志愿者”新闻在内蒙古台和中央台播出后,就有许多志愿者要求到草原上治沙。“赤峰市发现种群最大的野生马鹿”在内蒙古台和中央台播出后,有许多人打电话询问,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能见到马鹿,他们也想亲眼看一看。这些效果的取得都是因为满足了人们获取某一方面信息的需求。

(三)因“频”制宜,有的放矢

如前所述,外宣是借助他人的频道与他人沟通,这就需要根据频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各台都逐步实施经营产业化、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策略。每个频道、每个栏目都有自己的独特定位,对稿件的选择必然也要按照它的个性化标准进行取舍。即使是新闻节目,也因其播出频道不同、时段不同、形式不同而各有各的标准,这就决定了某些新闻只能在与其对应的某个栏目播出,而且这种对应是唯一的。那种万金油式的新闻已不复存在。

(四)抢抓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它是仅次于真实性的又一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再好的新闻,没有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就像茶叶,清明前后的茶是金,那么五月节后的茶就是银,而八月节后的茶就是柴了。

在时效性上,外宣的要求比内宣更加严格,所以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在第一时间投稿。2017年夏,喀喇沁旗、宁城县等地发生大风冰雹灾害,头天晚上下的冰雹,第二天早上喀喇沁旗的记者赶赴现场,拍下画面,这应该算是较快的了,但下午四点多稿子、片子还未到,我们制作完节目后专门等这条消息,终于在当晚播出了喀旗部分地区遭受冰雹大风袭击的片子。此次同时遭灾的还有敖汉旗、宁城县部分地区,但只有喀旗在第一时间送稿,所以也就只有喀旗受灾的消息在第一时间播出了,其他地区类似的消息未能播出。

时令性的新闻也涉及时效问题,凡是提前入手、充分准备、投稿及时的片子,播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五)给作品取一个好题目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外宣作品来说,这更重要,它就是从题目开始的。题目是整篇稿件的灵魂,稿件的叙述、展开都是围绕反映主题的题目进行的。题目好比人的外表,是最先让人看到的,这第一印象非常关键,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题目有问题一下子让人感觉到内容肯定也好不到哪去,继而产生不想看下去的念头。比如记者采制的关于赤峰一群热衷于改装老式摩托车的年轻人的新闻中,拟题为“赤峰有群摩托车发烧友”,本台发稿时,觉得没有体现出老式摩托这一特点,因此把标题改为“赤峰小伙热衷改装老式摩托”;在向内蒙台投稿时又变为“老式摩托成新宠”,也很快被采用,向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投稿时改为“改车一族俏赤峰”,湖南卫视予以采用并播出。再比如反映克旗治沙模范唐臣的系列报道,记者拟题为“只为心中那片绿”,太大、太空,文学色彩太浓,不适合做电视题目,本台发稿时改为“只为绿染西梁山”(注:西梁山为唐臣治沙地),更加具体了,但遗憾的是主人公未出现;向内蒙台投稿和播出时改为“治沙硬汉唐臣”,主人公有了,事儿也有了,简洁形象且口语化,便于观众理解。

猜你喜欢
赤峰治沙频道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