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探析

2019-02-20 03:44段红艳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双创大学生

段红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各项有关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正在逐步实施和落实,举国上下对“创新创业”高度关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响应下,大学生圈内掀起了层层创业热潮。“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在利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层面着手,以此来为大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渠道。目前,我国多个省份的多个地市以创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基础依托,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创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来为大学生提供物质保障和后勤保证。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之下,当前的大学生要以创新创业为主要推手,积极就业、努力创业。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环境,文章在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就业的客观形式进行分析,从创新创业的角度,为大学生的就业途径的拓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研分析

为了深度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运行状况,此次调研在全国20所重点高校的校园BBS论坛中发放了500份电子问卷。主要调查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实践及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采取的激励措施,学生认可度等。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78份,现将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及问题成因归纳如下:

1.大部分大学生并未在自主创业上付诸实际行动。调查显示,35.5%的大学生未将自主创业作为毕业后就业选择的主要途径;48.5%的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受制于各种原因,可能不会真正付诸于创业实践;真正有创业规划的大学生占比为9.4%;仅有6.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正在实施创业活动。

2.高校大学生最初萌生创业想法的主要原因为接触和倾听创业成功人士的讲座,受到商业创新的影响,此项占比为44.5%。其次为接触创新教育课程和受到社会创新创业宣传氛围的影响,分别占32.8%和22.7%。

3.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实施创业计划的大学生占比达到38.5%,尤其以理工类和商贸专业的学生居多,愿意选择与专业课程关系较弱的行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占比为27.5%。

4.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是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教育课程,两项分别占比达到37.8%和25.6%。其它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的来源有高校举办的创业讲座(15.2%)、家庭创业实践环境(11.2%)、社会创业培训(10.2%)等。

5.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最认可的培养方式为创业项目校园实践、校园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分别占比到达27.8%,19.4%和11.5%。

6.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最佳的方式选择,大学生优选的项目为创业基金支持(29.2%)、创新创业项目孵化(26.2%)、创新创业技能大赛(18.7%)、学分激励(12.2%)、创新创业课程教育(8.6%)、奖学金激励(5.1%)。

调查显示,大学生较为看重学校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创设和具体实施,但是大学生看重的关键创业问题还是聚集于资金、项目和创业实践活动本身。高校更为重视的还是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运用,多数学校未能创建出一套有效完整的激励机制,无法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主体意识和潜在能力。

二、高校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实践

调查显示,“双创”背景下,高校在不断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实践。

主要做法有:一、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的有效平台。首先,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政策、制度的形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理念,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必要的创业资源。加大对国家和地方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创业成功人士专题讲座、开展创新创业学术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依托政府创新创业的相关指导意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尤其是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给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其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技能实训,让企业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创业实践,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几率。最后,适时举办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竞争的热情,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项目研发、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创立奖惩并举的激励模式。利用校园网宣传、表彰创新创业的经典案例和优秀创业者事迹,引导创业教育者关注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坎坷,从物质和精神上及时激励大学生创业,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念和信心。设立出与创新创业奖励机制相配套的惩罚机制,以惩罚来激励学生,促进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对于那些在创业教育课程学习中态度不端正,创业项目实践中主观动机不良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校内警告、延期毕业等处罚措施。

三、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就业存在的问题剖析

尽管高校在不断进行尝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大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存较为欠缺。大学生学习中,较多的注意力投入在书本理论知识上,缺乏实践机会,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同时,大学生创业者在人际交往比系较单纯,与政府、企业接触机会少,存在社会关系单纯、经验不足等弱点,且没有正式的商家作为合作伙伴,容易出现创业选择的偏差,在创业就业选择的时候往往缺乏专业的指导,倾向于选择成本核算低、风险小、技术含量不高、门槛低的项目。

2.政府帮扶政策基本落实不到位。大学毕业生创业普遍都存在资金匮乏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启动资金与创业项目资金。国家出台扶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文件是宏观的,具体实施细则都需要各地方依据自身能力补充完善。各地各级政府出台实施细则普遍门槛高,大学生申请自主创业的难度比较大。

3.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创业相关的课程被定位为选修课,授课内容侧重理论知识,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开始创业时大学生才体会到对所学的课堂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大学生创业者通常要面对严重的现实考验。

4.大学生家庭成员择业观念保守。部分想创业的大学生,但其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认为大学生应当毕业后成为公务员或者进入事业单位,所以阻拦或者不支持大学生创业,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积极性,降低了创业热情,致使创业半途而废。

四、以创新创业来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撑

在创新创业政策实施的过程当中,政府应该是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主导力量,以此来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第一,要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为例,要谋划制定细则,落实具体方案。在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支持、公平公正、公开普惠”的资助资金使用原则,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资金资助项目支持范围,细化申报评审程序、奖励等次及资金额度等,并按要求进行及时报备。

第二,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为了引导青年大学生创业,目前我国很多地市都建立了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发展模式。大学生从最初的创业项目构想到落地实施,都会有政府财政匹配资金的扶持。政府部门可以委托大学生创业项目所在的众创空间统一管理所委托项目及专项奖补资金,签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委托管理协议》,指导、监督专项资金用于与项目研发应用相关的技术研发、新产品试制、技术推广、市场开拓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专项资金须单独建账,资金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和众创空间负责人共同签字后方可入账。

第三,搭建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为背景依托,打造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多元化的职能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来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是创新创业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智能化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有赖于社会整体的创新进程。将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各种政策措施进行整合、归集,对于企业的资源进行整理、划分,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提升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适配性,在保证各类优势资源得到交互流通和共享的基础上,也能够在充分适应大学生心理预期的基础上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无论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还是专项财政政策的建立,实际上都是在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政策是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础,失去了政府政策的依托,那么将会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成为一纸空文,失去了执行力。

(二)企业提供平台支撑

无论政府如何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学校如何在教育上给予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都离不开企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企业是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点对象,只有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才能够促使政府政策的落实,才能够促使大学生就业意向和创业项目的落地。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实践平台,在创业的过程中缺失实训机会,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高校大学生缺乏实习工作经验和实习机会的现状,高校要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和对接,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模式,对相关专业与对口企业单位组织之间寻求更多的合作的机会,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就业安全的前提之下,为学生寻找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不但能够推进高校的专业建设,同时对于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由此可见,以企业为主导,打造高校大学生实训与实践就业平台的支撑,能够全面实现高校、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三赢”的良好态势。

(三)学校提供培训支撑

首先,高校应该强化对大学创业就业的引导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树立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协调发展的创业教育观,使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身技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应为毕业生的领导号召能力、职业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其次,要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创业流程知识,在创业培训的实施方案中增设管理、公共关系、财务金融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基本具备创业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创业事项办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再次,要强化创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课堂讲授中采取案例教学,成功展示创业者的创业理念和方法,让学生的创业想法变得积极主动,积极投身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广泛地接触社会,参与各类创业竞技活动如校际间创新创业挑战赛、区域模拟实战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创业眼界。依托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搭建平台,让学生提前迈入企业熟悉业务流程办理,锻炼社会交往能力,积累宝贵经验。最后,学校要聘任创业导师来校园讲授创业经历与创业的核心要素,为大学生创业牵线搭桥,让大学生创业从规划走向现实。

(四)学生提高创业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始终把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视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核心,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素质包括合理建构自身的知识理论结构、训练提升自我的智力结构、强化自身的管控能力、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培养创新务实的精神、强化自身心理与身体素质。大学生要通过积极参与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案例模拟、创业发展项目和校园规模化创业活动等,广泛尝试各类型创业实践活动,在从事创业的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创业的成就与艰辛,将创业所需要的理论逐渐转化为实际的创业经验。此外,大学生还要敏锐地观察市场发展走向,广泛开展市场调研,获取更丰富的市场经验,获取更多有利的创业资源。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施已经成为提升高校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国家“招才引智”的背景之下,大学生是最为基础的“招”和“引”的对象,是我国“才智群体”的中坚力量。因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创新创业来带动大学生的就业,来帮助大学生科学择业、积极就业和勇敢创业,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是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生力量;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是全面提升了高校的就业率;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护航仪”,同时也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加速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活动的扶持和引导,才能使得当前的大学生的创业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双创大学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