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五四精神:西藏青年培养的价值生长点

2019-02-20 02:04尼玛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青年人西藏

尼玛次仁

(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100年前的这场社会运动,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作为这次运动的核心领导力量:知识青年,五四运动孕育的五四精神中包含的青年关注时代发展,坚持学习坚持进步,在实践锻炼中成长等价值取向正是西藏当今进行青年人才培养的价值根基,为西藏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时代新青年提供价值引领和实践导向。

一、五四运动孕育的精神实质

作为100年前的一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具体主张已经回归于历史本身,但它孕育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2]作为一种不尽的意义与力量源泉延续至今。

爱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思想、情感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3]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正是基于对自己生长国土的眷恋和对民族发展前途的关切,使得知识青年走出课堂,走入革命斗争之中,反对奴役和不平等。以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拯救国家于危难,最终推动这场运动在全国范围形成燎原之势深刻影响了中国今天的国人性格和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爱国情化为报国志,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眷恋的“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维护独立和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进步。“进步”意为“向前行进”“做的比原来好”,引申到个人和社会即符合客观规律、适合时代要求,对社会起正向引导作用。五四运动中的知识青年正是怀揣着这样的精神,践行着进步的理念。他们保持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需求,在追求真理中掌握新知识、传播新思想、提出新方案,寻求救国强国的道路。他们“以自主、自立、自强的进步意识以及革新思想、革新政治、革新文化的进步要求,展现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4]正是在坚持进步、永久奋斗中青年人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并延续至今。

民主。同时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运动,催生、传播了现代民主精神。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缺少民主,不同意见被压制和打击,正确的主张得不到采纳,大批进步人士被捕、被杀。五四运动中的知识青年明确提出民主的口号,以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武装自己,反对奴役和不平等,追求独立解放,渴望实现人民期盼的自由、幸福。具体表现为破除封建迷信桎梏和专制统治,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发展道路的不妥协精神和向往理想、追求真理、渴求增加人民福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追求影响了至今的整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科学。科学精神就是在探索真理过程中渴求知识、求实创新、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五四运动中的知识青年,倡导用科学代替蒙昧。这时的“科学”既是变革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所用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更是探索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论。五四运动中的知识青年作为科学探索的先行者,率先以科学精神反对封建愚民思想和帝国主义奴化思想,正确把握了时代主题,为其后新思想、新文化、新力量的传播发展扫清了道路,创造了条件。

二、五四精神涵养青年成长的价值向度

任何对于历史的理解实质上是把过去的意义置入当下情境的一种调解或翻译,只有挖掘五四精神的当代内涵以此来实现对现实的确认和未来的规划,它才会具有实在的意义。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之于青年成长涵养的是:“青年与时代的关系”“青年的职责和素养”“青年成长的实践取向”等问题,并表现出明确的价值指向。

(一)青年成长需与时代发展同向

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注定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生存、成长并成为这个时代特征的一部分。青年自我主体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要在社会整体性之下与时代需要相连。脱离了具体历史条件下,变革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不可能有任何个人的发展和进步。人是历史中的人,是属于时代的,正是这样才使得不同历史背景下奋力拼搏的青年具有了多姿多彩的属性特征与现实活力。

青年成长过程,是了解时代、基于时代并奉献时代的过程。“爱国”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阶级属性和内容表现,但核心要素是相对稳定的:都是基于自己生活的国家和民族,思考时代条件,围绕时代的中心任务,用个人努力汇聚时代发展力量。“爱国”精神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展开和具体化的。五四时期的青年处于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他们怀着对时代关切的“爱国”精神,不计个人得失投身革命事业。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五四运动中青年人保持与时代同向所做的具体努力,在推动国家进步的同时,也成就了个人,创造、传承了一种不竭的精神力量。国家和地区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矛盾和要解决的任务,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也就决定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职责。当代青年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不同,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5]从五四运动开始至其后的100年历程也已清晰的表明:“青年群体的命运,青年个体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6]

(二)青年成长需承担社会职责并保持不断进步

社会职责说到底是社会中的“人”的职责,这个“人”是现实的人,既是某一社会中“全体”的人,亦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转化为具体的个人职责,这是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对其生活其中的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国家和地区总要实现社会新老成员的更迭,青年人迟早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全权承担起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担,这是不可更改亦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应的,社会成员在青年阶段就要时刻做好承担社会职责的准备,在认识职责、理解职责、履行职责中成长。同时,如果想要更好的承担责任推动国家“发展进步”,青年群体就必须首先是“发展进步”的。

考察中国鸦片战争之后为实现救亡图存而进行的系列运动,似乎只有这场由知识青年领导的五四运动试图对当时中国做最彻底的改造。五四运动中的知识青年,以独立思维冷静审视时代特征,坚持“民主”、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蒙昧,坚持为真理发声。他们是当时社会先进的代表,是进步的代名词,由此才能推动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进步。当代青年亦应如此,既要练就过硬本领又要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7]修身立德、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敢为真理发声、敢为正义的事业冲锋陷阵。在保持“进步”、保持“先进”中成就个人的人生理想和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三)青年成长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8]亦即通过教育改造主观世界,然后通过实践将主观作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活动,以此才能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五四精神所包含的不仅是青年坚持独立思考、满怀“爱国”热忱、追求“民主”、崇尚“科学”、保持“进步”的思想内容,更是其后的行动力。五四运动在知识青年的引领下,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到全国十几个省,调动包括商人、市民、工人在内的各个阶层。他们站在历史和社会的最前沿,依靠探索真理的坚强意志,接受、宣传新观念,并通过现实的政治斗争加以检验。正是在这样直接参与社会革命的实践活动中,青年群体受到了锻炼,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也正是在其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积极参与磨练,使得青年群体迅速成长,也使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顺利进行。青年成长必须紧紧围绕当下国家和地区的中心任务,投身于履行国家职责的浩浩大潮之中。将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主要矛盾作为青年进行理论创造的沃土和实践检验的行动追求。

三、西藏培养青年人才的目标指向与价值根基

(一)西藏培养青年人才以“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为目标指向

西藏自治区的特殊区情和战略定位决定了它在青年培养上的独特目标要求。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处于“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同时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西藏还承担着坚持脱贫攻坚、发展农牧区经济的阶段性任务。相应地,西藏正是以此为依据来思考当下培养青年人才的能力特征和现实途径。

新时代西藏青年要“靠得住”。西藏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与南亚多国接壤,陆地边境线4000多千米,处于国际反分裂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六次西藏工作上指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各方面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9]这种特殊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要求西藏新时代青年必须“可靠”,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强调政治标准对西藏自治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新时代西藏青年要“用得上”。西藏地处高原,自然条件特点和社会发展模式都比较特殊。西藏是“万山之宗,万水之源,是东亚气候的调节器”,其草地面积大、水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典型地区,但是生态脆弱敏感,保护难度大。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西藏创造了独特的优秀文化,这种特色文化面临着加强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需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层农牧区的发展和建设有着与内地省市不同的特点。要解决西藏社会的实际问题,就必须培养“懂”西藏、具备专门知识技能的“有用”的时代青年。他们需要了解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特殊性,需要掌握大量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适应西藏不同的岗位需求,能够对西藏的实际发展献言献策。新时代西藏青年要“留得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地区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人才供应。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落后艰苦的基层条件使得西藏人才引进难度大,基层人才留不住。培养西藏新青年要着重培养热爱西藏,能够吃苦耐劳、勤于奋斗、长期奉献,立志扎根西藏、扎根基层,能够肩负起地区赋予的时代任务的青年。这样才能保障西藏自治区各岗位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推进的持续性。

(二)西藏青年人才培养与五四精神的价值契合

西藏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青年人才是基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以及西藏在政治环境、自然条件、地区需要等方面的特殊性而确定的。背后的根基正是对于“如何理解当代西藏青年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确定当代西藏青年的职责与素养”“如何引导当代西藏青年的实践取向”等问题的价值思考。而这些问题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和它所孕育的五四精神已经给出了价值参照:培养心系国家和民族,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环境和发展状况的青年;培养主动承担社会职责,知识和品德都过硬的有用的青年;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青年。

在西藏当下,以“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为标准培养时代新青年正是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在当下西藏的具体表现和传承。当下西藏培养青年人才的价值内核与五四精神所涵养的青年成长的价值指向不仅是高度吻合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五四精神百年传承下对当今社会青年培养的总的影响。百年间,五四精神包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内容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和美德,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起熔铸为民族生存的根基,这种影响会体现在包括民族性格、社会规范、价值共识等方方面面。青年培养过程是促进青年社会化、完成社会遗传的过程,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包括五四精神在内的传统与现代优秀精神思想的影响并与之保持同向,这既是客观规律也是现实需要。作为进步青年的思想凝聚,以五四精神为价值生长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和理解西藏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和内容特征。

四、以五四精神指引西藏青年培养的实践向度

以五四精神涵养的青年成长的价值取向为生长点,培养西藏“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时代新青年必须坚持促使青年“把握时代特征”“增进能力本领”“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社会实践”的实践向度。

(一)生逢其时,以把握时代特征为前提

今天的中国现实与百年前已大不相同,当年屈辱的经历与中国青年艰辛的奋斗求索历程已经沉归于历史之中。今天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高。西藏经过民主改革后60年的发展,如今人民生活安全、富足。“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泣已经远去,但是新时代中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10]

等种种问题。西藏地区依然担负着保持地区稳定,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坚持反分裂斗争,发展地区经济的艰巨任务。当下的西藏青年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他们大有可为。既有统一、安全、富足的国家作为依靠,亦有前辈先人的精神引领,又有智慧作用于现实的实践场地。传承五四精神培育西藏青年人才就是要在青年中进行有关国家、西藏地区的历史传统教育;国情区情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让青年了解自己生活的历史阶段、国家发展、地区任务,明确自己担负的职责。以历史的眼光、社会全局的高度来看待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

(二)本领过硬,以增进能力为基础

要解决当今西藏发展的具体问题,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着重增加青年人的知识占有量和培养青年人的创新能力。一方面,科学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11]丧失学习的紧迫感就等于放弃了成长进步。新时代西藏培养青年人才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督促青年人珍惜时间、坚持学习、坚持进步,尽最大可能占有科学知识。使青年人不仅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速度,还要一马当先走在时代前列充当时代先锋。另一方面,重视培养青年的创新能力,这是传承五四精神的具体时代要求。观察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当代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点。特别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必须坚持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志、保持创新能力,以此推动思想理念创新、技术技能创新、方法途径创新。这既是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的时代要求,也是保持“先进性”的体现。

(三)志存高远,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12]首先,要使青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督促青年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接受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要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使青年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党和国家要接续发展的事业。必须把青年人团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教育引导青年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道路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四个自信”,统一行动追求。再次,要使青年树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让青年有信心就要在青年群体中进行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教育、“党史”教育和西藏发展历史教育,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历史成就激励青年。传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中彻底、不妥协的精神,持续奋斗,用青年人的梦想支撑起中华民族的梦想。

(四)以身报国,以投身实践锻炼为途径

青年人的信仰和能力终究要归于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发挥其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作用。青年人也正是在这样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之中获得成长。新时期西藏青年人才培养要引导青年关注西藏社会现实问题。结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和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提供条件将青年由“温室”转移到人民群众中去、转移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青年个体思维和理论的正确性,促使青年调整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以符合社会需要。通过实践的物质化力量激发青年投身于社会建设和改革的热情。通过发挥“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坚持艰苦奋斗、持续奋斗。把爱国心、报国志化为行动,把知识、热情和力量凝聚到实现西藏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之中。这是五四精神涵养的青年成长的最终指向,只有这样青年人的发展才是现实的有意义的,青年个体价值的实现才是可能的。

从百年前以知识青年为核心发动的五四运动起,知识青年开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活跃力量,青年人的理想抱负和行动力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今,新时代下中国和西藏的建设依然要依靠新一代青年。西藏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青年人才是项长远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五四精神做为培养西藏青年人才的价值生长点,努力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4]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青年人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