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指数的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为例

2019-02-20 08:10
职教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教育

在创业教育探索过程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因材施教,为给学生在创业教育上的潜质作一个评估,在总结自身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提出“创业指数”这一概念。在2018年9月的新生入学中,该校利用创业指数来指导创业班的相关组建工作。经过半年的跟踪观察,创业指数较高的学生,其创业意愿较强,在创业上也具有潜质。在2018年11月,浙江团省委对创业指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作为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重点研究课题。建立创业指数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课题组对如何确定创业指数进行探讨,同时分析影响创业指数的内外部因素,就创业指数在高职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基于创业指数的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创业指数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重要内容,对其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当前大多数研究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等方面开展。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体具体情况的研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示范下,越来越多学生将创业作为职业发展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大力倡导创业教育并非让所有学生去从事真实的创业实践活动。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而言,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素质已形成,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某种程度上而言,具有某些特点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创业,其在创业上有作为的概率较大;具有某些特点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就业(不会选择创业),其在创业上有较好表现的概率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就学生在创业教育上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因而在理论上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对学生在创业教育上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理论上,学生个体在创业教育上的潜质存在差异。专业的创业素质测评也佐证了这一点,某企业的创业素质测评软件在多所院校的测评结果均显示:10%左右的学生创业类素质为第一等级(很高等级),25%左右的学生创业素质属于第二等级(较高等级),65%左右的学生创业素质属于第三等级(一般等级)[1]。

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院校应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如何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出来,创业指数就是一个尝试。创业指数是对学生在创业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个综合分析,其就学生“愿创业”与“能创业”两者的可能性进行客观评估,就学生选择创业与创业成功两者的概率(可能性)作一个客观评估的数值。通常而言,创业指数越高的学生,其选择创业的可能性与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高。为提升创业教育实效性,各院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创业指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各高校在创业学生培养上进行积极探索。如浙江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各高校(公安等少数专业类院校除外)组建创业学院,对创业意向强烈的学生实施专门培养[2]。

二、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确定创业指数

(一)确定创业指数的具体方法

为科学地确定创业指数,各院校应尽可能地多搜集与了解学生与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料。在确定创业指数时,目前较常见方法有心理普查法、创业素质测评法、个人分析法、日常观察法等。

随着心理科学不断发展,心理普查已成为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心理普查是入学后的重要环节,已成为高校学生入学后常规工作,其能对学生气质、性格等方面做一个相对全面了解。不可否认,个体在对待创业的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对创业兴趣浓厚,而一些学生对创业不感兴趣。就心理品质而言,首创性、冒险性、进取心、不安于现状等均是创业者的重要素质。这些品质与创业息息相关,一些专业性的心理普查能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创业意向强烈的学生。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高职可结合心理普查结果,关注与创业相关的品质。

如果将心理普查作为对创业指数进行粗略观察的“业余”手段,那么专业的创业测评系统则有助于更科学地确定创业指数,准确地了解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各方面特点。随着国内外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当前对创业品质的测评也越来深入,专业性也越来越强。上海某教育咨询公司2008年就推出“创业能力测试评估系统”,综合评估个体的创业素质,让创业者全面了解自身性格特质及创业潜能[3]。国内已有企业开发“创业测评系统”相关软件,其测评形式类似于心理普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作答。以某企业开发的“创业之旅—创业测评系统”为例,该系统从不同维度对创业潜能进行测量。在已有测量数据基础上,经课题组多次检验,该测评系统信度与效度均较高,能较好对创业品质进行检测,可对创业潜质进行客观评估。

与专业性的心理普查法、创业测评系统法相比,个人分析法、日常观察法则显得易于操作,在创业指数测评中也较为常见。个人分析法通过自评形式,让学生对自身在创业上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对个人创业意愿、自身性格分析、可利用创业资源、有意向从事的创业行业等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创业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对自身创业情况作一个全面了解。日常观察法是他评方法,其要求教师或其他人根据日常观察结果或档案资料,就个体与创业相关方面的表现予以评价。通常关注点包含气质与性格、创业意愿、创业大赛中表现、家族中所拥有创业资源等。

(二)理性看待创业指数

确定创业指数的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其严谨性需进一步加强。确定创业指数时,最好综合各种参考依据,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各种资料进行相互补充。为此,各院校可综合利用各种测评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对创业指数作一个合理定位。与此同时,创业指数只是一个相对数值,在一定范围内有参考价值,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其绝对化。不宜认为创业指数高,就一定适宜创业,创业就一定能成功;创业指数低,就不大适宜创业,创业不能获取成功。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各院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合理看待创业指数,努力提升创业指数。

受各种因素影响,创业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动态变化。根据课题组测评,同一学生的创业指数受个体当前与创业相关各种因素所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如一些学生刚开始对创业意向十分强烈,对创业十分有激情,但若自己投身创业实践活动一段时间后,产生较为强烈的挫败感后,其创业指数在短期内会降低;一些学生原本创业指数处于较低等级,当其在某段时间获得一个较为合适的创业项目,创业项目发展势态良好时,其创业指数会有一个较大提升。

三、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影响创业指数的因素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教育[4]。影响创业指数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主观维度(内部因素)

创业指数的主观维度是个人主观选择创业的一个评估数值,包含如何看待创业、个人创业意向、创业品质等部分构成。在主观纬度里,创业激情与创业意识、优秀的创业人格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对创业品质研究相对较多,创业品质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部因素,为个体创业的心理与技术状态,通常将价值观念、性格品质、专业知识、教育程度等作为影响创业品质的因素[5]。

课题组尝试对创业品质内在因素进行研究,对浙江省某试点创业型大学的高职的调研显示,在创业品质上,学生对父母依赖较强的,一般不太有主见的在创业上一般不容易成功;从小较听话的“乖学生”易被规矩所“束缚”,不大容易选择创业,这类学生,如果有主见并敢于尝试的,在创业上更易获取成功;能明确创业目标的学生,其往往在创业上易成功;创业学生尤其是创业有较好表现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个性,不太“守规矩”[6]。

(二)客观维度(外部因素)

创业指数的客观维度是个人客观上创业成功可能性的一个评估数值,其包含可利用创业资源、家人对创业支持度、所处创业环境等客观部分构成。不可否认,学生在创业客观条件上存在具体差异,一些学生具备相应资源,如可利用的家庭资源、自己的人脉等资源等。调研显示,家长对学生在创业上较为支持的,学生一般较倾向于选择创业;对学生在创业上不太支持的,学生一般不倾向于选择创业。

创业氛围与政策导向是影响创业指数的重要因素。课题组针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进行访谈,56%的学生选择创业是受身边同辈群体的影响,其认为创业能让自身获取更大价值。政策导向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国家政策,近年来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创业创新,但各地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出台政策多的地方,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创业;其二是学校政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一些院校在顶层设计上支持学生创业,学生能在创业与学业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

表1 个体创业指数粗估表

(三)内外交互作用

课题组针对多所高职院校创业师生进行调研,大多数人认为“可能选择创业”与“创业可能成功”是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相应地,创业指数受内因与外因双重影响,学生在创业上的表现是外部与内部双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确立学生创业指数时,高职除考虑内部因素外,还应考虑外部因素。创业指数主观维度与客观维度密切相关,两者间相互影响,在统计学上呈现出交互作用特点。

创业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业能力,一些学者对影响创业能力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余长春等人认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其因素包括创业知识学习、创业实践、先前经验等[7]。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杨道建采用统计数据,就创业培养环境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两者联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其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的主要机制是;创业能力与学习、实践及环境塑造等路径存在密切联系[8]。

四、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创业指数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参照创业指数,提升指导的精准性

从统计学上而言,每所院校总有一些学生创业指数较高,一些学生创业指数较低。高职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归类,将创业意向强烈(想创业)、创业潜质较好(能创业)的学生筛选出来。建立学生创业教育档案,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开展创业教育前,高职应详细了解学生创业指数,对学生创业情况有个了解,提升创业教育精准指导性。粗估创业指数后(如表1所示),各院校应实施相应层次的创业教育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一些院校进行了积极尝试,在创业比例较高的专业,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中挑选创业指数较高的学生成立创业小组,组织实施相关创业活动;一些院校将家中有创业资源的学生集中起来,组建“创二代”实验班,让学生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进行创业实践,提升学生“合理”与“合法”利用资源的能力。一些院校就创业指数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创业教育的探索中得到较好的实践成效。

不管学生创业指数如何,其都应接受相应的创业教育(如表2所示)。针对创业指数一般的学生,高职应以创新创业意识课程为主,如当前普及化的《创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可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9];针对创业指数较高的学生,除普及型的创业课程等外,还应注重创业类课程与专业结合;针对创业指数很高的学生,鼓励其根据自身特长,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学校为其配备创业导师,让其选择个性化课程。各院校应对学生创业指数进行合理掌控,可根据创业指数建立创业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发展潜质,就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为提升创业教育成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创业教育课程群,以满足不同创业指数学生群体的需求。除了创业通识类课程外,还增加创业教育课程的选修比例,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以普适性课程为基础,专业性课程为支撑,个性化为目标”的课程分层体系。在教学上,推出项目式、讨论式、沙盘模拟等各种形式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创业指数的学生需求,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成效。

表2 不同指数的创业群体所接受的创业教育情况

(二)“校地”联动发展,提升区域创业指数

在地域维度上,不同地域的学生创业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创业活动活跃区域,其院校学生的创业指数也相对较高。根据课题组调研的相关数据,浙江、江苏、广东等地高职学生创业指数相对较高,学生创业意愿较为强烈。课题组在浙江、江苏、广东各选取三所高职院校各随机选取100名学生进行调研,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12%、14%,超10%的学生明确在校期间或毕业后会尝试创业,确定将创业作为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一些学生在大学阶段就选择相应课程,为创业做各种准备。课题组在甘肃、青海,各选取三所高职院校,随机选择100名左右学生进行调研,有创业意愿学生比例不超过5%。这些地区高职学生认为创业很高深,是少数人从事“高深”事业,很少甚至从未想过去创业,选择创业课程主要是为获取学分。

在某种意义上,创业指数与所处地域环境存在密切联系。高职应主动对接区域需求,深入研究地方产业群,使创业教育在内容实施上有所依托的同时,还能敏锐地适应区域发展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10]。通常而言,创业活跃地区,其个体创业指数也较高;相应地,若院校位于创业活跃地区,则其学生创业指数也高于创业非活跃地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让创业突破空间限制,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利。高职院校应努力提升社会创业指数,如联合地方政府举办各类创业大赛等,在提升外部创业指数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

(三)推进校内改革,提升院校创业指数

创业指数不仅在地区上存在差异,同一地区各院校间学生的创业指数也存在一些差异。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较早、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大的院校,一般其学生创业指数也相对较高。创业教育在全国影响力较大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其创业指数要高于同一地域的其他同类院校[11]。在这几所院校,校方对学生创业行为认可度较高,均出台了“课程替代”等相关文件,校内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较高。

虽然重视创业教育已成为各院校共识,但很多在校学生创业者是以“违规者”身份在校内存在,高校“表面上”鼓励支持创业教育,但学生的创业行为却不被认可。为解决当前创业教育“不相容”,各院校可依据学生创业指数,尝试推进各种改革,一些院校在创业教育实践操作中积累丰富经验,出台支持创业的相关政策,如一些高职出台支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将学校有志于创业、已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集中起来,开展相关创业教学活动,其课程围绕学生需求进行设置,将其创业指标作为学业考核重要依据。

根据学生创业指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创业教育改革。在普及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沙盘演练等各类创业模拟活动。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对创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消除了对创业的恐惧感。当学生想创业尝试时,学校会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类平台。当创业意向强烈的学生有合适创业项目,创业指数的主观维度、客观维度都处于较好状态时,学校就为其创业成长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创造条件以促进“学生老板”的出现。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