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丽拜尔·克依木
长期以来,语文教案设计都是以教为主,按照教师教的活动线索来设计语文教学,导致语文教学设计在学习活动环节和过程质量要求上的缺失,“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1]所以,语文教案设计需要转向语文学历案。语文学历案是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方案,目的是要改变语文教学由来已久的重教不重学的传统,为以学为主的语文教学提供设计技术支撑。表面上看,这只是说法和形式上的改变,但本质上反映的却是语文教学的观念变革和技术更新。
顾名思义,语文学历案设计应该以学为主。学历案的以学为主,首先体现在教学思路和教学话语方面。
在教学思路上需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在学历案的概念中,老师教得再好,都还只是老师的能力,是老师的教学表现,并不等于学生学得好,还算不上真正好的教学。只有学生学得好,才是真的好,才算是真正的好教学。”[2]
这种由教到学的转向,重点在于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性和独特性,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赏的语文实践过程,以学习过程为主线设置教学活动的环节、程序及相应的技术事项和方法细节,改善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通过字词语句和故事文章的学习积累,不断吸收优秀文化养分,丰富和发展人文内涵,逐渐学会基础阅读和基础写作,达成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在教学话语方式上,语文学历案设计也需要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学习背景、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和学习反思等刻画学生语文学习主线的话语系统。这种以学为主的话语方式为语文学历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通过以学为主的话语技术,确保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变成可分享和可操作的学与教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与学—教—评相一致的学习环节、学习步骤、学习程序和注意事项,逐步形成一种以学为主的语文教学思维方式,论述、表达和分享方式,操作行为方式,以及情意态度价值观系统。进而通过优化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结构,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更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首先,以教为辅意味着语文学习需要教师辅助。也就是说,语文学历案以学为主,并不否定教;相反,语文学历案本身应该是由语文教师设计和实施,是语文教师实现语文课程领导的重要技术手段。语文学历案的要义在于,教师要退居语文学习幕后,辅导、辅佐、辅助学生走到语文学习前台。以教为辅,不再仅仅是教师把内容讲清楚,而是从内容到形式,从指导思想到活动环节,从目标设置到评价安排,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意识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发起者、引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
其次,以教为辅的目的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师的教学辅导,在设计技术上可以采用教师活动要点、教师注意事项等备注形式予以提示。最终是要形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语文的教学格局,走向不教之教的语文教学境界。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3]。
当然,不须教决不等于说学生不用教师教就能自动地把语文学好,更不是说语文教师什么都不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好老师。而是说,教师教的重点在于设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实践过程,不仅要语文成绩好,而且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方法,越学越有后劲,越学语文素养越高。
从理论上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是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评价位于四个要素之后,作用是要检验学习效果。但这样的理解和定位容易忽略评价的导向作用。如果前置语文学习评价任务,那么就有可能做到兼顾评价的检验功能和导向功能。特别是,将评价任务提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评价要求,便于学生根据和对照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来自觉推进语文学习过程。因此,语文学历案把评价任务提前,紧跟学习目标之后,与学习目标形成对照,这样学习目标的达成就有了更为具体明确的标准和指标,更好地发挥评价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导向作用。
通过前置学习评价任务,引导语文学教活动,进一步厘清学习目标,建立健全学习过程监测机制,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同步累积评价资料和数据,发展语文学习自我改进意识、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的语文学习自我规划和实施策略。
当然,前置评价任务要注意学段特点,从低学段到高学段,要逐步从教师使用评价任务和评价工具过渡到师生共用评价任务和评价工具,最终实现学生能自主使用评价任务和评价工具,达到学习为主、学生为主的深度融合。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主要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要在学习内容与要求同学生之间建立联系,重点在于直接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比如有哪些特点是有利于内容学习的,可以加以运用和发挥,有哪些不利因素是需要注意防范的,或者需要做出哪些铺垫、补充的,等等。
在“我是中国人”这一课,学生学习背景要大致包括: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小学生活既陌生又好奇,也特别需要明确自我身份和学习要求。同时,“我是中国人”这个话题是有抽象度的,需要借助于一些与中国人身份相关的图片和音像等形象化的材料以及听、说等感性认识途径来开展教学活动。所以,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我是中国人”,需要借助于国旗、国徽等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开展听、说、认等综合主题活动,重点是会听、会说“我是中国人”,初步形成我是中国人的感性认识。
由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强调积累我是中国人的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作铺垫、打基础。比如,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两点:
(1)在教师帮助下,正确指认中国国旗、国徽、地图。
(2)会听、会说: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是中国人。
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对目标做出调整,但基本的教材意图和学习要求还是要明确。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评价任务既包括学习内容的要求,也包括学习行为的要求。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解和示范使用评价任务表。刚开始,主要是教师说给学生听,示范给学生看,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加,逐渐过渡到引导学生参与,一起进行学习评价(见表1)。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评价任务设计。
表1 “我是中国人”学习评价表
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内容的结构意识,学生不仅语文学习有方向,而且是主次分明地进行语文学习。在这一课,可以大致确定这样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观察中国地图、国旗、国徽、民族图画;听教师介绍中国人的身份,听读普通话句子;专注听、说“中国是我/我们的祖国”,“我/我们是中国人”。
学习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是伟大国家,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学习过程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环节和活动安排,是学历案的主体部分。根据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定位,学习过程大致安排如下。当然,教师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作出更加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学习过程设计。
1. 听读与练习,建议时间:7分钟
(1)听教师介绍自己、学校和课文。
(2)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我们的祖国,中国的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3)全班和同桌之间,练习说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4)按照教师示范,先自己、后同桌相互之间,比划、指认并用普通话读出“中国人”。
(5)按照教师示范,先自己、后同桌相互之间,分别按不同顺序,跳认、跳读、比划“中国人”三个字。
教师活动要点:欢迎和祝贺小朋友们成为一名小学生;自我介绍姓名、可以为学生提供哪些帮助、怎么联系;介绍第一课课文名称《我是中国人》;板书并示范领读:我是中国人;结合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名字,说明中国是我们祖国的名字,是简称,提问学生“中国全名叫什么”;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示范领读:我是中国人,中国是我的祖国,中国的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示范比划、跳认、跳读“中国人”三个字。
教师注意事项:因为中国人的身份对于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特别抽象,所以教师的语速一定要慢,口齿要清楚,态度要和蔼亲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重点要放在学生专注听,能跟着教师用普通话说相应的语句。
2. 视听与认读,建议时间:15分钟
(1)按照教师的提示,观看中国地图、国旗和国徽,跟着教师用普通话说出“中国地图”“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和象征”。
(2)观看中国地图,先自己、后同桌相互之间,指认、比划并用普通话说出中国地图的图形特点,指认首都北京的位置。
(3)观看五角星的颜色和数量、旗面颜色,先自己、后同桌相互之间,指认、比划并用普通话说出“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
(4)先自己、后同桌相互之间,指认课本图片和国徽图案中的天安门城楼,并用普通话连续三遍读出“天安门”。
(5)按照教师的提示,小结、指认并大声说出我们祖国的标志和象征:中国地图、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
(6)聆听和欣赏国歌旋律,用普通话说出“国歌也是我们祖国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教师活动要点:说明祖国不仅有名字,还有地图、国旗、国徽、国歌这些重要的标志和象征;出示中国地图、国旗、国徽的图片或视频,提示中国地图的图形特点和首都北京的位置,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播放国歌视频或音频,请学生聆听和欣赏国歌。
教师注意事项:因为祖国的标志和象征比较多,所以呈现节奏不能太快,特别是在提示某个具体标志时,突出某一个关键特征即可,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偏离主题。中国地图主要突出图形特点和首都北京的位置,国旗主要突出五星红旗,国徽突出天安门城楼,学生能够边看边听,边说边比划即可。国歌难度更高,只须听一遍即可,学生有个感受,以后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国歌;如时间紧或难度大,聆听国歌环节可省略。
3. 学唱歌曲《大中国》,建议时间:3分钟
(1)边听边赏《大中国》前四句片断。
(2)边打节拍边学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教师活动要点:循环播放歌曲《大中国》前四句片断,示范打节拍和领唱,调节身体活动,运用歌曲形式复习课文内容;提示下一步学习内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教师注意事项:这部分活动主要目的是调节气氛和活动身体,听唱歌词和旋律是辅助性的目的,不必展开,也不作统一要求。
4. 说民族讲团结,建议时间:5分钟
(1)观看不同民族人物图片,相互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图片上或其他自己知道的民族有哪些。
(2)听教师介绍: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是心连心的一家人。
(3)听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跟读:中国是伟大的国家,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团结。我要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教师活动要点:教师提示课本或出示不同民族人物图片或PPT,提问或指认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服饰和特点;明确说出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是心连心的一家人;示范领读,分小组、分男女生、同桌相互之间交替读:中国是伟大的国家,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团结。我要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教师注意事项:五十六个民族,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相当抽象,教学重心要放在相关语句的听说跟读上。
5. 作业与自评,建议时间:5分钟
教师注意事项:作业与自评活动,可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处理,可在课堂完成,也可留作课外活动任务。教师应为作业与自评活动准备好相应材料。作业与自评表见表2。
表2 作业与自评表
教学反思是学历案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只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预留这一环节,这部分的实际反思内容还要等到上课结束时才能完成。
当然,学历案设计时,可以对教学反思有一些基本的预设。教学反思既包括教师的教后反思,又包括学生的学后反思。学历案除了强调教后反思,更强调学后反思。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教后反思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经验,优化教学内容,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途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后反思,不断总结语文学习经验,自我优化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后反思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有哪些;二是我的教学得失有哪些;三是我的改进思考。学后反思可以根据学习评价任务,重点放在学习内容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好,打算怎样改进等。学后反思设计不要复杂,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意识,逐渐形成自我总结和改进语文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后反思要循序渐进。对于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较长学习适应期,学后反思可与作业与自评环节合并,不作单独要求。而且,教师要不断示范和引导,逐步培养语文学后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后反思可以作为学生发展语文学习策略的重要技术而加以运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