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 萍
自主阅读强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笔者认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引下,借助评价工具,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使阅读逐渐从依赖对教师的指导过渡到自主选择和自主管理。
在对学生自主阅读进行评价时,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评价策略。在确定评价策略时,教师要解决为什么评,采用什么方法评,用什么工具评的问题,用什么工具评,就是解决评价工具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在进行学生自主阅读评价时,常出现以下两类问题:
评价工具的缺失常常使得评价标准抽象而缺乏针对性,模糊的评价标准使评价主体对评价标准缺乏统一的认识。个体认知差异明显,缺乏明确清晰具体的评价手段也使评价过程模糊。在实际评价操作中,易导致评价的实施过程主观随意性大,以至评价活动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但结果却偏离评价目标,最终导致评价活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
自主阅读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而原先的评价工具过分注重纸笔测试的评价结果,忽略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体验和成果等方面的评价,工具的类型单一,无法满足自主阅读综合性、全程性的评价需求,更达不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矫正的目的。片面的评价易阻碍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为了全面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应该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使用个性化的自主阅读评价工具,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为评价的有效落实起到服务保障的作用,达成促进、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目的。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运用需配合泛读课程的内容,满足课程评价的需求,因此笔者主要开发和运用了以下三类评价工具。
由于习惯和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于阅读习惯和技能的评价应该注重过程性。工具的开发和运用主要起到规律地提醒学生进行自我纠正的作用,这类评价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多次地使用。
1. 阅读习惯自我分析自评工具
在课程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学生运用阅读习惯自我分析自评工具(见表1)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阅读习惯、个人阅读优劣等方面。课程初始的自评可以为学生确定自主阅读习惯和策略的起点状态,同时也引导学生明确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和策略是什么。课程结束时的自评可以为学生确定课程学习的最终状态,通过对比,学生能清楚地感知自身的变化和进步。
阅读习惯自我分析自评工具帮助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诊断,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学习的进展。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增强信心,明确努力方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表1 阅读习惯自我分析自评工具
2. 自主阅读习惯和策略阶段自评工具
以阅读策略提升和学习习惯为指向的自主阅读习惯和策略阶段自评工具以问题列表的形式呈现,不仅引导学生对近阶段的自主阅读学习进行评价反思,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对阅读技能的掌握程度。自评工具内的问题可以根据阶段不同的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下列自评内容(见表2)是某个阶段的自评工具案例。
表2 自主阅读习惯和策略阶段自评内容
3. 自主阅读技能阶段自评工具
由于阅读策略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习得和提升,因此有必要在学习若干个阅读技能后通过学生自评,检核各个技能掌握的情况,因此笔者运用自主阅读技能阶段自评工具(见表3)开展评价活动,学生对于近阶段所学习的阅读技能进行梳理,自我判定学习结果,对于未掌握的技能,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后续继续努力的目标。
表3 自主阅读技能阶段自评工具
自主阅读成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的产出成果。常见的读后活动成果有读书报告、思维导图等。针对这些阅读成果的评价需求,笔者开发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读书报告评价工具(见表4)、思维导图评价工具(见表5),还包括统计阅读书目数量的阅读数量自评工具(见图1)。
这一类的评价工具,除了学生自评使用之外,更注重同学间互相评价。学生互评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学习评价过程,能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分享、悦纳的情感态度,同时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表4 读书报告评价工具
表5 思维导图评价工具
图1 阅读数量自评工具
在泛读课程中,笔者根据泛读课程教学目标,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按阶段进行推进。根据阶段目标开展各种自主阅读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个自主阅读学习活动进行工具的开发,使评价内容更为聚焦。此类工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在某个泛读学习活动的情况,往往与课时或阶段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技能和策略目标指向明晰,为学习活动中的各个阶段评价活动服务。以人物传记类阅读学习活动为例,根据课外自主阅读、课堂学习和课堂学习后三个阶段不同的评价目的,笔者开发和运用了三个评价工具。下图为工具使用的流程图(见图2)。
图2 人物传记类阅读学习活动评价工具运用流程图
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首先利用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自评工具(见表6)完成自评。工具中包含阅读时长、阅读文本次数、阅读中的困惑和处理生词的策略等内容。
表6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自评工具
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学生本身,它离不开教师课堂的指导。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组织学生进行人物传记类读书报告活动,并在课堂内进行学生互评。为了保障评价活动的高效,教师开发了人物传记读后感口头汇报评价工具(见表7)。工具中的评价指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学生在进行交流活动前首先了解评价要求,明确reading report的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借助简洁的检核表,通过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指出优缺点,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表7 人物传记类读后感口头汇报评价工具
在课堂学习活动后,学生可以通过人物传记类文本课堂学习自评工具(见表8)对课堂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进行自主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课后使用自评工具,对自己的课堂体验和课堂收获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后延续和巩固课内所学。
表8 人物传记类文本课堂学习自评工具
学生在初步接触某个工具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理解或使用上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学生自主阅读评价工具大量使用自评,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工具使用的范例,以免出现偏离评价目标的现象。
使用工具的过程和工具所呈现的结果都提供了学生良好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纠正的机会。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工具诊断自身的学习行为,为后续自主阅读学习指明方向。评价工具的使用结果可形成档案袋,成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有力支持。
学生自主阅读评价的方式是多样化的,要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质性评价方法,如学习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意味着评价工具的多样。有时为了达成一个评价目标,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工具。例如,在人物传记自主阅读活动中使用了三个不同的评价工具,使学生始终能围绕人物传记阅读习惯、策略、体验等方面开展自评、互评等各类评价活动。
评价工具是帮助学生参与完成评价活动的重要条件,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会使评价活动的效率更高,甚至会达到倍增的效果。评价工具的设计注重实效性,操作简便。工具内的文字表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号、数值、图片等清晰易懂。使用工具时一般以勾选、填图或简单文字为主。目前多以检核表、问题列表、量表的形式出现。这些评价工具可以满足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需要,还能满足学生自我评价的需要。
自主阅读评价常以自评的方式进行,因此不同时机使用不同的自评工具可以起到提醒学生时时进行自我监督和纠正,达到培养和巩固习惯的作用。自评工具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信息,促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使自主阅读评价系统真正成为一个“自我监督和纠正系统”。
工具开发时我们以正向肯定为主,多以问句或I can的陈述句呈现,结果的统计也多以打钩、填图五角星等形式为主,结果为累加正向所得,尽量避免负面扣分的情况出现。学生能借助工具,发现亮点、感受进步、分享收获。评价工具不仅仅为了考核学生,同时也起到不断激励学生继续维持阅读兴趣,巩固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的作用。
评价的内容起到了检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也具备引领示范的效果。评价中的某些指标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即使学生目前还未能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也会清楚地了解今后在相关技能、策略、习惯等方面努力的方向。
君子善假于物,运用适当的评价工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好的评价方法要靠好的评价工具来支持。我们要学会在学生自主阅读评价中合理开发和运用评价工具,并不断进行实践使其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