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新课改政策的内涵在小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渗透,使得教育目标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与学生在数学方面综合能力形成方面存在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已经无法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动脑,提高自觉学习的意识,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问题解决”能力是当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之一。本文就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
一、 前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的教学都是依附于数学问题所开展的,这样的学科特点对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政策的核心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为学生讲解数学课程,从而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目标。
二、 营造良好的提问与解答氛围
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提问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成为朋友,尽量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和疏远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从而积极思考,积极提问。其次,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为学生保留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师组织的活动当中。最后,教师应该采用“动态”的教学评价方法,将学生的提问表现、解题表现以及参与讨论的表现都融入评价内容当中,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 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中心和出发点,为学生设计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例如,教师讲解到“克和千克”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道问题“1千克的铁块和1千克的棉花,哪个更重?”这是一道考查学生读题仔细程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的问题,学生需要结合教材中分别对两种重量单位概念的介绍展开分析。
四、 结合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思维比较跳跃,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情境当中,从而对教师的问题形成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展开思考。另外,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融入一些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例如,教师讲解到“位置”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展示一幅简易版的地图,并在地图上粘贴一只小狗,教师告诉学生,小狗迷路了,希望学生能利用方向指引的方式帮助小狗找到回家的路。这样的情境具有较强的生动性,能有效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情境当中。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小狗回家的路只有一条吗?有两条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五、 充分考虑“最近发展区”提问原则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育概念,体现了学生通过学习能得到提升的那个部分。针对小学生而言,过难以及过简单的数学问题都无法充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最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得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合理把握提问时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其年龄而增长,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重点考虑到的内容。例如,教师讲解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数学问题“小蚂蚁家的后院是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为6,宽为3,那么小蚂蚁家的后院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相比于直接提问的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解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本章节的知识自主设计问题,教师从学生设计的问题中能了解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 优化提问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
首先,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教学目标充分融入教学方案当中。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教师可以将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并根据不同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分别设计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再次,教师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别进行针对性培养。最后,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合作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转换成数学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的过程使其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
七、 结论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提问与解答氛围,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设计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考虑“最近发展区”提问原则以及优化提问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的方式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本文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阳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43):326-327.
[2]陳成森,咸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8.
[3]梁长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35.
作者简介:
黄春映,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保平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