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箐雯 茹可雅 郭雨瑶 徐瑞言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教育的发展,理想的师生关系也发展为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合作互助的关系。根据此前国内外对于师生关系的多项研究,可以发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于是,本文开展了教师行为对师生关系影响的研究,旨在了解教师的不同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启发教师如何恰当地激励学生以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一线教师以及师范类学生提供参考。
皮格马利翁效应起源于古希腊神话,即“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验证提出,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该效应后应用于教育中,对教育方法和形式提出了新的建议。这一效应有四个理论基础:一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积极看待自我的能力。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个体,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尤其是教育者的激励变得更完善。二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而需要与激励内在统一,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可以增强个体动机强度,达到激励效益。而期望与赞美是满足需要、激励人自我实现的有效方式。三是巴甫洛夫的阳性强化法,该理论认为,人们会因奖励而加强为他人所赞赏的行为;因惩罚而减少不为人们所认同的行为。当“阳性强化法”被用于教学中,期待效应就会显现。四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强化是使学习行为表现的必要因素。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行为形成外部强化。学习除了强化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要从激励和自身榜样两方面关注自身行为。
通过问卷收集信息,有378名对象填写了问卷,最终有效问卷的填写是来自8个省、3个直辖市的333名学生,包括14个初中在读、60个高中在读和259个本科在读的同学。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等。
为探究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在激励过程中的影响,将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学生喜爱的教师,二是关于学生讨厌的教师。第一部分中,给调查对象提供一系列正面词汇来进行选择,总结出受喜爱教师的特质。第6题探究怎样的积极信息容易被学生感受到。第7、8题旨在了解学生对于激励的理解及激励的影响。在第二部分中,以同样的方法探究了学生对于自己所不喜欢的教师激励行为的态度。另外,还从反面探究了批评等有否定意义的行为是否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让受访对象选择使其最感到受伤害的教师行为,筛选出教师可能的行为中最具伤害性的行为并探究了这些行为在目前学校中的普遍程度及其对学生的影响。问卷结尾以简答题让受访对象形容自己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以求为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提出建议。
(一)数据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有效数据333份,其中女生194人,占58.26%,男生139人,占41.74%。参与者大多本科在读,占比77.78%,高中占18.02%,初中占4.2%。其中,90.09%的被访者在中学阶段都会遇见自己喜欢的教师。根据图1和图2:学生喜爱的教师具有平易近人、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等特征。他们往往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亲和力。对比男女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偏好富有激情的教师,男性则更偏向于要求严格、有威严的教师。
图1 男性
图2 女性
92.19%的学生受到过所喜爱教师的激励,最易被学生感知的激励方式是通过私下谈话、平日生活中流露赞许和公开表扬等,其比重分别占61.86%、58.26%和51.35%。学生往往对直观、当面的激励更为敏感。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受喜欢教师的激励会产生积极改变(88.29%),认为没有改变的占10.21%,而认为产生不好改变的仅占1.5%。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题中,男女差异明显,女生往往更容易在教师的激励中受到鼓舞而产生好的转变。
在第二部分中,有65.77%的被访者在中学阶段有过讨厌的教师。而认为受到过自己讨厌的教师激励的被访者仅占31.83%,相较于受喜欢的教师激励的比重有大幅下降。据此,可以猜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呈正相关。对于讨厌教师的激励,学生们多采取无所谓甚至是消极的态度,感到受到鼓舞的仅占1.5%,并且男性的反叛心理明显高于女性。对于女性来说,受讨厌的教师激励也会使部分女性对其有所改观。总体而言,学生受所讨厌教师的激励很大程度上不会产生改变的动力,能由此产生好的改变的仅占17.72%。
对于教师的负面言行,大多同学认为侮辱性地公开批评、贴负面标签、对未来作出否定评判,更易使其感到受伤害。根据14题,教师包含不良行为两种以内占76.87%,这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规范化密不可分。这些不良行为多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并且女生更易受到影响。
(二)结论。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更偏向于对专业素质与个人魅力兼具的教师产生好感,并且,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教师的激励行为呈正相关。一般来说,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往往都对学生有过激励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两类教师的激励,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所喜爱的教师的激励,学生的行为更倾向于积极转变,而对于学生不认可的教师,学生往往采取一种无所谓的甚至消极的态度来应对。此外,男生和女生在应对两类教师的激励时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更容易受到激励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印象的改观;二是因为激励作用进行自我发展。
总的来说,“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师生关系中广泛存在,该效应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教师是学生所喜爱并且信任的,在这个前提下,教师的激励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本文研究所得的结果与理论吻合。
第一,教师本身要增强专业素质,研究学生,与学生有共同的时代感,做让学生喜爱和信任的教师。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体罚和言语伤害,应注意避免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无论是短期伤害还是长期伤害都应当避免。要多与学生做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
第二,在师生情感关系的建设上,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应当衡量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激励,注重激励的方式和手段,提倡“因材施教”,注重两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用一种直观的学生能够直接接受的方式进行激励,比如口头表扬、在作业评语上进行表扬等等。
第三,教师应使用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带有色眼镜对待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始终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
第四,强调隐性课堂的作用,教师在隐形课堂里更能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学生才能够随时都在言行中流露出真诚的激励,从而打动学生。
第五,合理利用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家校双方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