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宁 陈 锋 吴晓飞 陆佳辰 黄知见 吴海桓 廖星栋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外科,南宁市 530012;电子邮箱:136051308@qq.com)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形、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的一种综合征,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伤、妊娠甚至遗传皆可导致其发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痛感较剧烈,患者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3]。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无手术禁忌证,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其中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standard open discectomy,SOD)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的神经症状,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长等缺点[4-7]。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等手术方式逐渐被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8]。术后疼痛缓解状况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考虑因素。临床上常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指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目前,有关后路MED、PELD、SOD 这3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的研究较多,但结论尚未统一,研究方法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本研究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SOD、后路MED、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1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及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3月15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在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微创手术、开放手术、显微内镜手术、椎间盘镜手术、经皮内镜手术、VAS评分等;英文检索词主要包括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open discectomy、micro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percutaneous discectomy、Visual Analogue Scale等。如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则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原作者。
1.2 文献的纳入
1.2.1 研究类型:数据资料完整的随机对照试验,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不论研究过程是否使用盲法。
1.2.2 研究对象: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有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
1.2.3 干预措施:共有3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分别为后路MED、SOD、PELD。纳入文献至少包含其中两种治疗措施之间的比较。
1.2.4 结局指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的身体综合VAS评分。近期定义为未超过术后1个月,远期定义为术后1个月以后。纳入文献的VAS评分数据包含或可推算均数和标准差。
1.3 排除标准 (1)研究对象包含以下情形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多节段突出,既往有腰椎手术治疗史,合并椎体不稳、脊柱畸形、椎管狭窄、严重骨质疏松等影响疗效评估的疾病。(2)文献类型为综述、动物实验、会议论文、重复发表等。(3)文献研究的VAS评分指定为身体某部分(如腰部、腿部)。(4)文献数据不全,联系文献作者亦未能获取。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由两名研究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筛选,遇到意见分歧则由第3名研究员裁定。筛选过程大致为:(1)根据检索计划检索得到文献;(2)删除重复文献;(3)阅读剩余文献标题和摘要剔除不合适文献;(4)阅读剩余文献全文,最终纳入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相关数据的提取,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均数及标准差、样本量等。
1.5 文献质量评价 由两名未参与文献筛选过程的研究员,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9]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遇到意见分歧由第3名研究员裁定。评价内容:(1)是否描述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2)是否描述正确的分配隐藏方案;(3)是否实施干预过程中的盲法;(4)结果测量中是否施加盲法;(5)是否完整报告了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和随访情况;(6)有无选择性报告;(7)其他偏倚,例如纳入文献基线是否一致,数据有无造假嫌疑,研究是否涉及利益关系等。每一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低风险、未知风险、高风险3个等级。当认为文献达到某一项的要求,则评为低风险;当认为根据文献无法判断是否满足某一项的要求,则评为未知风险;当认为文献明显不满足某一项的要求,则评为高风险。
1.6 统计学分析
1.6.1 直接Meta分析:使用Stata软件(版本14.0)进行不同手术之间的直接比较。采用I2检验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I2<50%,则认为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I2≥50%,则回顾文献全文,试图发现异质性来源并排除,若异质性仍较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疗效指标以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表示。若P<0.05,95%CI不包含0,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1.6.2 网状Meta分析:在Excel表格中录入提取所得数据(将三臂试验和多臂试验转化成双臂试验的数据格式[11]),运用Stata软件(版本14.0)绘制多种手术方式比较的网状关系示意图;计算相对比值比(relative odds ratio,ROR)判断不一致性[12],进行Z检验,若95%CI下限为1,则判定为不存在不一致性,采用一致性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相反则认为存在不一致性,采用不一致性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13]。通过Egger检验分析发表偏倚,若P>0.05,则认为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反之则存在[14]。通过R软件(版本3.5.1)的GeMTC程序包,设置参数(50 000次预迭代次数,150 000次迭代次数,步长为1),计算潜在规模缩减因子,若数值非常接近1,则认为模型收敛满意[15]。绘制不同手术术后VAS评分的数值排序概率图,预测排序概率[10]。
2.1 检索结果 通过检索计划初步得到文献1 674篇,去除重复文献356篇,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剔除文献986篇;阅读剩余文献全文后剔除文献163篇,并剔除综述类文献19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27篇、数据缺失文献7篇,最终纳入16篇文献[16-3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16篇文献共纳入1 288例患者,其中应用后路MED治疗205例,SOD治疗523例,PELD治疗560例,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注:A 为后路MED,B 为SOD,C 为PELD;①为术后近期VAS评分;②为术后远期VAS评分;*为接受相应措施的患者资料;#为相应结局指标的随防时间。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有8篇文献[16-17,19,26-27,29-31]描述了正确的随机序列产生方法。16篇文献均未描述是否对受试者和研究者实施双盲;16篇文献均评估为基线一致,数据真实可信,未涉及利益关系。16篇文献均为双臂试验,包含PELD和后路MED、PELD和SOD、后路MED和SOD的比较。纳入文献质量结果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注:1 代表低风险;2 代表未知风险;3 代表高风险。
2.4 直接Meta分析结果
2.4.1 术后近期VAS评分:12篇文献[16-17,19-21,23-24,26-27,29-31]报告了术后近期VAS评分比较。3篇文献[17,19,31]比较了PELD与后路MED术后近期VAS评分,异质性小(P=0.834,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ELD术后近期VAS评分低于后路MED(MD=-0.04,P=0.834,95%CI:-0.26,0.19)。8篇文献[16,20-21,23,26-27,29-30]报告了PELD与SOD术后近期VAS评分比较,异质性大(P<0.001,I2=97.4%),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ELD术后近期VAS评分低于SOD(MD=-0.88,P<0.001,95%CI:-1.65,-0.12)。1篇文献[24]报告了后路MED与SOD术后近期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后路MED术后近期VAS评分低于SOD(MD=-1.70,95%CI:-2.05,-1.35)。见图1~2。
图1 术后近期VAS森林图(固定效应模型)
图2 术后近期VAS森林图(随机效应模型)
2.4.2 术后远期VAS评分:12篇文献[16-19,21-22,25-29,31]比较了术后远期VAS评分。9篇文献[16,18,21-22,25-29]比较了PELD与SOD术后远期VAS评分,异质性大(P<0.001,I2=85.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ELD术后远期VAS评分低于SOD(MD=-0.18,P<0.001,95%CI:-0.44,0.08);3篇文献[17,19,31]报告了PELD与后路MED术后远期VAS评分比较,异质性小(P=0.91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ELD术后远期VAS评分低于后路MED(MD=-0.18,P=0.911,95%CI:-0.37,0.02)。见图3~4。
图3 术后远期VAS评分森林图(固定效应模型)
图4 术后远期VAS评分森林图(随机效应模型)
2.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5.1 网状证据图:纳入的文献中,共有12篇报告了术后近期VAS评分,3种手术方式共构成12对直接对比;共有12篇文献报告了术后远期VAS评分,3种手术方式共构成12对直接对比。两种手术间连线表示存在直接对比,无连线则表示需要通过间接比较得出结果。连线的线越粗,表示涉及两手术方式间比较的研究数量越多。见图5~6。
图5 术后近期VAS评分网状证据图
注:A 为后路MED;B 为SOD;C 为PELD。
图6 术后远期VAS评分网状证据图
注:A 为后路MED;B 为SOD;C 为PELD。
2.5.2 不一致性检测:对于术后近期VAS评分,3种手术治疗措施构成1个闭环,行Z检验,结果显示闭环一致性良好(闭环的95%CI下限值为1),见图7。
图7 术后近期VAS评分不一致性检测图
表注:A 为后路MED;B 为SOD;C 为PELD。
2.5.3 发表偏倚:术后近期VAS评分的Egger检验显示P=0.180,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术后远期VAS评分的Egger检验显示P=0.351,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
2.5.4 网状Meta分析结果:各手术对比的潜在规模缩减因子值均为1,提示模型收敛性较好。后路MED的术后近期VAS评分小于SO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后路MED的术后近期VAS评分小于PEL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OD的术后近期VAS评分大于PEL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路MED的术后远期VAS评分小于SO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后路MED的术后远期VAS评分大于PEL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ELD的术后远期VAS评分小于SO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详见表3~4。
表3 术后近期VAS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MD(95%CI)]
注:灰色背景的单元格代表不同的手术入路,A、B、C分别为后路MED、SOD、PELD。若MD< 0,则说明列所代表的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小于所在行代表的手术入路;MD>0,则反之;MD=0,则说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 95%CI界值包含0代表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表4 术后远期VAS评分的网状Meta分析[MD(95%CI)]
注:灰色背景的单元格代表不同的手术入路:A、B、C分别为后路MED、SOD、PELD。若MD< 0,则说明列所代表的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小于所在行代表的手术入路;若MD>0,则反之。表中全部 95%CI界值均包含0,代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 术后近期、远期VAS评分排序概率 将不同手术方式术后VAS评分按照从高到低排序。术后近期排序结果为SOD>PELD>后路MED,见图8,术后远期排序结果为SOD>后路MED>PELD,见图9。
图8 术后近期VAS评分排序概率图
注:A为后路MED;B为SOD;C为PELD。纵坐标代表概率值,每一簇的柱从左到右排列分别为排序1、2、3,表示每种治疗措施术后VAS评分大小在3种治疗措施中的排序概率,柱的高度代表排在某一次序的概率。图中B簇的第1柱最高,代表SOD术后近期VAS评分最高的概率最大;A簇的第3柱最高,代表后路MED术后近期VAS评分最低的概率最大。
图9 术后远期VAS评分排序概率图
注:A为后路MED;B为SOD;C为PELD。纵坐标代表概率值,每一簇的柱从左到右排列分别为排序1、2、3,表示每种治疗措施术后VAS评分大小在3种治疗措施中的排序概率,柱的高度代表排在某一次序的概率。图中B簇的第1柱最高,代表SOD术后远期VAS评分最高的概率最大;C簇的第3柱最高,代表PELD术后远期VAS评分最低的概率最大。
SOD、后路MED、PELD皆为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手术方式。SOD切口暴露充分,能实现直视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从而达到理想的减压效果[32]。SOD因操作方便、手术时间较短,临床医师较容易上手,易在基层医院迅速开展,但SOD术中难免对椎旁肌、椎板等组织造成损伤,从而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此外手术切口较大,术后并发症如神经根粘连、椎管狭窄、伤口感染等发生概率也较大[33-34]。后路MED是在SO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术中通过C臂机定位后,采用后椎板入路建立直径约为1.6cm的手术通道,通过内镜系统扩大操作视野,可清晰查看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神经根、硬膜囊的位置关系,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MED与SOD的手术时间并无差异[35],且后路MED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然而也有学者发现,后路MED术后并发症高于SOD[36]。笔者认为,后路MED的学习曲线明显较SOD陡峭,所以后路MED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而熟练的操作是优化整体手术效果的基础。由于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且具有创伤小、瘢痕小、住院时间短的优点,PELD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PELD根据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应用最为广泛。PTED有3种常用的技术,分别为杨氏内窥镜脊柱系统(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YESS)技术、经椎间孔内脊柱窥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其中,YESS技术是利用脊柱内窥镜,经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进行减压[37],由内向外切除椎间盘组织,此方式难以清除椎管内的游离组织。TESSYS技术可以对神经根进行直接松解和减压[38],其手术入路不经过Kambin三角,减轻了手术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损伤,具有更广的手术适应证。BEIS技术是在TESSYS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技术特点几乎适用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类型,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可以和术者互动,减轻了损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PELD由于术中视野小,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解剖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非常陡峭[39]。
Meta分析可以整合多个有相同研究目的的独立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将散在的独立研究转换成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是循证医学的重要方法[40]。网状Meta分析可以在普通Meta分析的基础之上,实现多种干预措施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比较。本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近期VAS评分从低到高排序结果为后路MED、PELD、SOD,术后远期VAS评分从低到高排序结果为PELD、后路MED、SOD,其中后路MED和PELD术后近期和远期VAS评分均优于SOD,PELD术后近期VAS评分明显低于SOD。SOD术中对椎旁肌肉、椎板等损伤大,术后恢复期较长,微创手术术中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凸显。但后路MED与PELD的学习曲线陡峭,对年轻医生是不小的挑战,对于技术不精练的术者,微创操作容易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医源性损伤,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这点不容小觑。本研究结果显示,后路MED术后近期VAS评分低于PELD,而术后远期VAS评分高于PELD,但两组比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另一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41],PELD比后路MED术中损伤更小,更具有微创优势。因此,笔者认为从长期的、稳定的术后疼痛指数考虑,在3种术式中PELD是最佳选择。
本研究的局限性:(1)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普遍方法学质量较低,大多非高质量、标准化的随机对照试验;(2)部分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证据等级降低;(3)本研究将术后VAS评分分为术后近期和术后远期,以1个月为分界线,部分研究之间的随访时间相差很大,所以部分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较大。
综上所述,PELD和后路MED术后VAS评分均低于SOD,从术后长期的、稳定的疼痛指数考虑,PELD是最佳选择,但后路MED和PELD对术者及基础设备要求较高。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得结论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严格按照随机对照试验原则进行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