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瑜
晋源区地处太原市西南,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晋源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财政部门如何将“钱袋子”深化成为保障均衡发展的“公平秤”,是我们在变革中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将“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作为晋源财政改革的主抓手,通过“高建制、分步走、互评用”的基本实践,形成了一套晋源特色的做法。
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总揽,人大监督。制定出台了《晋源区财政支出绩效暂行管理办法》,下发至150个预算单位及6个镇街执行,广泛进行宣传学习。将项目资金支付列入区政府常务会研究,推动重点项目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法制晋源建设。财政部门牵头,加强与审计、监委、中介机构、行业专家等的协同配合。强化局机关内部队伍的配备和业务培训,为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精准编制第一步,准确计算可用财力“家底子”,结合绩效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拟定绩效管理工作计划。纳入范畴从“三重一大”项目逐步向全面覆盖延展。项目预算绩效的确立从单一向结合“专项、存量、暂付等资金”综合考虑。预算(绩效)股会同各预算单位“两上两下”,最终审核分别确定项目绩效指标体系。2018年完成绩效目标申报245个,共计64449万元。过程跟踪第二步,视线不离“执行”和“监督”两个重点。利用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根据资金支付进度动态分析,找出偏差纠正偏差。针对支付进度慢的项目下达催办函;针对项目与目标相符性等指标不一致的,该否就否,该调则调。2018年共调整8类科目涉及资金1.9亿元。结果应用第三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并行考虑,有机结合。评价结束后下达结果反馈书。项目资金运用结果越好,保障越足;使用效果越低,折扣越大。通过持续推进,部门花钱的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将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将花出去的钱释放出最大的效益在晋源已蔚然成风。
把绩效评价做为目标管理的“硬约束”,针对以往“重分配、轻效果”的现象,尝试建立用财政绩效评价“制度、规则和社会力量”来实现。一是开展项目自评。借助于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坚持定量优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由项目单位先“自己给自己打分”。二是实施专业评价。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借助于专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对项目单位实现“专家专业化打分”。过程中,注重公开透明,确保评价的合理化,科学性。特别强化对结果的应用,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成为一条带电的高压线。形成的“评价成绩单”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上报区政府会议研究。对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线结果较差的,根据情况调整其项目或相应调减其下一年度项目预算。将评价结果纳入政府考核,对失职行为推动问责,有效维护了预算法的严肃性。
一直以来,我们在省、市财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做了一些工作探索。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制约基层配套的要素还没有根本解决,如当前预算绩效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指标设置还不够合理,离高质量管理还有很大差距;改革推进过度依赖于第三方机构,长期绩效管理运行成本过高;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系统还未建立等等问题还客观存在。
知不足而奋进,我们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履行法定职责,认真贯彻《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学懂、弄通、用好”,创新预算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争取让每一分钱都花的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