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科技变革的城市未来

2019-02-19 09:12吕晓蓓
城乡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规划者变革个体

■ 吕晓蓓

“未来已来”——那些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曾试图绕开的“不确定性”或许正在将城市带入某些相对确定的方向,科技变革已经不是可以轻易超脱的话题,因为科技变革对于空间价值和城市治理模式等更深层次的影响已经浮出水面。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不仅需要主动思考科技改变的城市未来,也要积极寻找城市规划与科技变革结合的方向。

一、科技变革如何改变未来城市的空间价值?

(一)空间链接为王

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一系列连锁式的新技术爆炸,从改变技术发展到改变商业模式(支付宝、淘宝出现),改变交流方式(微信),改变空间利用模式(爱彼迎)。这场变革正从单纯技术领域向社会各个领域扩展,逐步具有了改变城市空间价值和空间形态的意义。例如:共享单车出现的短短一年间,直接改变了大城市地铁站周边15分钟骑行距离内的物业价值;淘宝村的出现打破了城乡间固有的空间价值关系;创新活动从郊区产业园带回了城市,曾经衰败的城市中心区获得新的空间价值;Pokeman Go通过将虚拟技术与现实空间的结合,重塑了公共开放空间……

科技变革改变了城市的组织和连接方式,更多更复杂的要素被链接到传统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当中,那些曾被忽视的空间(近郊乡村、老旧工厂、废弃码头)因为获得新的空间链接,或者与虚拟空间的链接而获得新的价值。

(二)城市生活是核心竞争力

科技变革同时也在改变城市的竞争力要素,城市生活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而非城市生产体系对企业的吸引力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与制造业工人不同的是,创新人才追逐那些体现先进文化、包容独特生活方式、发挥个体自由度,并能获取宜居生活、便捷交流、优质服务的空间。工业化时代以生产效益为基本逻辑的空间价值体系,正在转变为以生活吸引力为核心。

(三)空间的真正价值

科技变革还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空间利用效率,最终将带领人们走出城市空间短缺和物质贫乏的时代。城市居民将不再依赖持有城市物业或独占居住空间而获得保障感,加之人口衰退和老年化社会已成定局,未来城市可能面临着空间规模需求大幅收缩、实体空间大面积闲置的状态。

真正有价值的空间是在一个公平友好的社会中,那些能够使人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的空间。它们或是长久存在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中,只是在工业时代价值被遮蔽,比如历史场所、自然山水、乡村田园;或是充盈了文化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内涵,比如那些虚拟与现实体验紧密结合的空间,那些给人以启发或灵感的艺术空间……而大规模生产物质的空间,或仅仅只满足物质需求的空间可能都会失去价值,需要被重新赋能。

二、科技变革如何改变未来城市的治理模式?

新技术将为城市治理带来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巨大弹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可变性可能才是未来城市的基本主题。面对科技变革塑造的未来城市治理模式,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需要重新认识所谓“刚性”与“弹性”、“近期”与“远期”、“私密”与“公共”等等诸多城市规划中的基本问题。

(一)个性化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普遍增强了个体自由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能力,个体的权利也不再轻易被群体标签代表。智慧城市技术大幅度地提升了捕捉个体行为和吸纳个体诉求的能力,未来的城市居民能更多以个体身份广泛地参与城市治理。

新的生产模式催生了更多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更加多样化的个体空间需求被呈现出来——从个性化的消费品到个性化的交通工具、办公室和住房,未来还可能演变为个人定制道路、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而深刻改变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边界。

(二)理性化

多样化和非理性的个体选择将使城市治理趋向于更加复杂和碎片化。如果城市的碎片化会延伸到个体的精度,如果“非理性”的行为选择会更直接地影响城市发展的整体趋势,那么倾向于以理性分析、标准评价、统一范式和终极蓝图为主流工具的城市规划将无法适应未来城市治理的需求。

(三)数字化

科技变革在打破传统城市规划模式的同时,也为之创造出更强大的工具和平台。借助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技术,个体的行为、轨迹和需求可以实时地被捕捉并反馈,更多小众群体、边缘化的空间、碎片化的个体行为都可以纳入城市治理的平台,而更多短暂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快速地被整体系统记录、计算和反馈。

(四)逆序化

新的技术和平台一方面将打破传统城市治理中“宏观”和“微观”的边界,城市治理不再需要从宏观到微观的层层传递,也不再需要从微观到宏观逐级反馈和提炼城市运行的状况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打通“实时”“过程”和“终极”的时间概念,通过城市治理的进化,而不再需要通过管控某些短期的空间行为以保障长期的空间发展目标。

三、如何迎接科技变革的城市未来?

回顾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史,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激发人类全面解决城市问题的冲动,但任何单一的技术工具或片面的技术变革都无法全面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不应局限在工具和方法的层面去理解科技变革,而是应该更积极地参与科技变革,并能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优势去理解科技变革的底层逻辑,主动积极地将科技引导到更符合人性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律的方向。

(一)认识“复杂”,理解“关系”

科技变革本身是制造城市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源: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的加入,未来城市问题的复杂性不仅限于实体空间,更来自于虚拟空间。虚拟空间的社会秩序往往是实体空间秩序的投影,两种空间秩序的交织会进一步加剧城市治理问题的复杂性。

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不仅要理解城市的复杂性,还要从空间维度去理解并认识城市巨系统中局部间的相互关联,并能通过配置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巨系统的良性运转;用系统性的思维,而非单一技术去尝试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更有效地推进科技在复杂城市场景中的应用和系统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二)以“均衡”取向,为“公平”赋值

技术和资本会着力满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并不能自动解决城市中“不充分”或“不均衡”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正在成为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的权威。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将会和工业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成为影响城市空间价值和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如果缺乏对城市发展不均衡的认识理解,新技术将无法辅助解决现有的城市问题,还可能忽视某类人群、某类空间乃至某种确实存在的需求,进而带来新的不均衡。比如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倾向于在新区的建设,而忽视旧区的更新和改造,更适宜高技能人群和相对发达地区使用,而难以为弱势人群或落后地区服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各类平台缔造者和各种算法紧密结合,将城市发展中的不公平问题暴露出来,将各类人群的需求彰显出来,引导空间技术革新更精准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存异求同

在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主导的未来城市中,未来更激烈的竞争或许并不是城市间或地区间的发展竞争,而是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对人的吸引与争夺中。要赋予空间特殊的内涵和品质去回应人的需求,甚至创造新的真实空间需求,这些是未来真实世界得以平衡虚拟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本着更长远和人性化的价值观,保护那些普世意义和长久价值的珍贵空间,进一步丰富真实世界中的空间内涵,避免让那些“平庸”的空间充斥城市;也应积极参与到虚拟世界的建构中,将虚拟技术导向丰富和优化真实空间体验的方向,建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规划者变革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浅谈中小学财务人员角色转换的紧迫性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宋伟:土地利用的“规划者”
交通运输监管体制的未来:从产业政策规划者到独立规制机关
变革开始了
庄稼人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