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龙 王建荣 张瑞丽
摘 要:分析化学是工科材料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存在内容繁杂、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同步,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结合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经验,作者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工科材料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无机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的延伸,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1]。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分析化学也不例外,分析化学的很多理论都是源于实验的总结,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2]。然而,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内容繁杂、课时少,上课进度快。作者主讲的分析化学课程只有32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难把课程讲透。2)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够。3)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同步,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实践技能得不到提高。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有效反映学生学习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学生会觉得课程缺乏趣味性,与实际应用关系不大,导致很多学生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缺乏主观能动性,进而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使得课程所学的知识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一线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构建兴趣导向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对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经验,作者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教学方法改革
1.1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分析化学课程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PPT课件与黑板板书结合的形式。PPT的特点是形象具体,内容丰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PPT的使用方法得根据课程内容随时改变。教师不能全都以PPT为主,忽略板书的作用。这会导致教学进度较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最后只是机械的记忆课本的内容和公式以应付考试,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对于方法原理、公式推导等内容依然采用课堂PPT课件教学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具体的滴定分析方法,则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让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还可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教师提前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在课外进行分组学习,再集中安排时间由学生代表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其余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2 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创造力
分析化學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课程实质上是对理论课进一步验证和反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3]。然而,受课时、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分析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这样的安排存在较大弊端:1)如果实验课程安排在理论课程滞后,在实验阶段学生对理论课程知识点大量遗忘,导致实验效果不佳,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达不到预期效果。2)如果先开设实验课程再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则需要学生在实验前进行大量的自习工作,会导致学生的预习报告照搬教材,不能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只是机械的重复实验步骤操作,不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1)构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小组,统一授课计划和PPT课件;2)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开课时间及课程进度,及时沟通课程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确保理论课和实验课在同时开设,二者相互印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此外,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主要是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重复实验,缺少探索的乐趣,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培养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应该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探索型实验。可由教师给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设计型实验题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按照规范操作进行实验,并自行分析实验结果,教师从旁给与指导。
1.3 科研与教学结合,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是促进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将本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发展动态融于教学之中,让学生们切实感到学以致用,快速体验学习知识带来的愉悦反馈[4]。以“氧化还原滴定”这一章为例,可将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研究”这一题融入课堂中,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向学生详细讲解有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和兴趣。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各类实验技能竞赛也是学生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可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2 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分析化学课程主要采用的考核方式是“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其中,期末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主要以计算题为主,侧重于基本知识点、公式的考查。这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复习本门课程,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远远不够。所以,期末考试卷面可适当减少记忆类题型,可适当增加一些主观题,重点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则主要来源于考勤、课后作业等。考勤主要方法是点名或者提问,这种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会叫同学替自己上课。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上课工程中需要多跟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避免老师上完课不认识学生的情况发生。课后作业是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点重要的途径。然而,现在网络十分发达,学生上网搜索答案直接抄袭的现象普遍,导致老师无法评判学生学习情况及作业是否独立完成。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布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综上所述,传统考核方式的考核的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需要改进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3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解晓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4):115-116.
[2]周国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8(17):199[…]
[3]胥月兵.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103-105.
[4]张三兵,周文峰,鲁润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8,33(11):75-81.
作者简介
马德龙(1986-),男,汉族,辽宁省绥中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化学储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