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汉字是记录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拥有数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折射。汉字教学虽然属于语言教学层面的内容,但也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故而理想中的汉字教学必须秉承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让看似枯燥的教学手段变得更加新奇、有趣,更会间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教学;教学应用
基金项目:西藏藏医药大学2019年校级重点课改项目之基于翻转课堂的汉字会意字教学技巧研究。
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围绕汉字教学汉字,而是要探究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典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这样有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维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1 中国传统文化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作用到汉字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了解对外汉语课程中汉字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只有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情况下所开启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实践教学目的。
1)推进汉字学习理论知识的形象化。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汉字教学和汉字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汉字无论是在语音、语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今人的学习和研究显然具有一定的困境。鉴于此,学生就可以将汉字融入到特定的时代背景、赋予其足够的文化意义,从感性的层面加以认知和学习。如此,可将较为抽象的学习理论变得更加形象、更容易被理解,也能够深化学生对汉字内涵的感知,从长远来看对于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效果具有颇为深远的意义。
2)提升汉字学习的趣味性。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最初的诞生伴随一定的典故、传说,很多学生一旦不了解相关背景就会觉得汉字的字意、字形太过抽象,难以被理解,但如果将汉字和典故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相衔接,则可以大大降低理解的难度。比如“封”字有管理疆界的官员之意,但是很多学生有不理解其为何会有这般含义,教师便可由此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毕竟“封”字从土、从丰、从又,而这三个字分别代表着土地、林木茂盛的状态以及人的手,所以将这三个模块进行组合,“封”就可以被理解为用人的手给树木培土。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当中,人们习惯于通过堆积的土作为边界的载体,通过种植树木来确立边界,如此“封”就有了边界的含义。
3)回归汉字教学的人文性。对于一种民族语言来说,汉字不仅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然环境、人文气息,也体现着古老民族历史血脉当中的精神和气节。因此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汉字教学过程中人文性的回归。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先贤古人造字时的智慧,其笔画精简、方正的变迁烙印着时代前行的印记,在围绕汉字所生成的文化当中,既有中国古老的政治文化制度、也有不朽的伦理道德思想,通过汉字形态分析,学生既可以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可以理解汉字学的相关知识。
2 中国传统文化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要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彰显在汉字教学过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具体包括这样几方面:
1)适用性原则。因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日后所面临的是拥有不同信仰的异国学生,故而其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要有所抉择,如此才能很好地保障文化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阶段性原则。教师应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汉字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在汉字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基本的汉字造字法和基本理论,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知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到了中期,教师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引入诸如服饰、风俗、历史典故等一系列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3)得体性原则。汉字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其可以帮助学生熟习汉字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具体应用时也要把握好度量。这意味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必须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汉字,要通过文化典故的引入,恰当地实现教学目标。鉴于此,教师在选择传统文化内容时,必须选择容易被接受的、合乎情境的信息,更好地服务汉字教学。
3 中国传统文化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地应用到汉字教学过程中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过程潜藏的消极情绪,进而促进外语习得。但在真正开启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所需把握的细节还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字里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涉及的汉字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方法,其可以利用汉字形声、会意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技巧性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规律,进而为未来的实际工作铺垫基础。(1)从古代宫室建筑着手,了解汉字。根据中国的建筑历史,人们最初择洞穴而居、后居住在半穴的土屋当中,日后才慢慢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地面建筑。而“穴”、“宫”等汉字无疑可以说明这样一种外在的建筑变化历程;在比如“堂”有殿宇之意,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堂后为室,故而有“登堂入室”之说。(2)从古代礼仪着手,了解汉字。比如“稽首”有尊敬之意,其本身从尤、从旨,传统文化概念中,“尤”有美好之意、“旨”有美味之意,无论是美好的事物还是美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引发人们的驻足和停留,所以才有了“稽”字停止、暂停的意思,故而“稽首”也就是将头靠在地上稍微停留一会儿,以表尊敬,这是中国古代礼仪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灵活创设情境,增进生活贴合。汉字教学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故事作为重要的灵感来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避免枯燥乏味的背诵,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融入生活等基本方式,让每一个汉字都充斥着“烟火”气息。首先,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的文化故事着手,来创设灵活的教学情境,进一步丰富汉字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比如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本身蕴藏着爱国诗人投汨罗江的典故,学生更可以将这段历史、粽子和端午节等几个细节汇总成一个故事、情境,来感受相关的汉字和语义——增加了汉字学习的生活化气息;其次,教師可以尝试结合字义和字形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既能提高汉字教学的生动性,也能适度融合有哲理性的寓言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创新教学手段,强化记忆认知。教师理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超出传统的音、形、意范畴,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辅助学生提高记忆的同时,更注意弘扬民族精神。首先,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影像资料再现历史文化,让学生在古诗文所构筑的文化海洋中,感受汉字的存在;在兴趣得到提升,学习主动性得到推进的过程中,感知汉字的博大精深;其次,妙用造字法。很多复杂的汉字结构常常让学生颇为头痛,但是教师却可以使用造字法,让学生从字形着手,更好地理解汉字。比如“本末”之别、“林森”之分,都可以通过字形来更好地理解。
4 结语
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辅助教学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字,教师必须把握一定的教学原则,不仅要培养学生生成较好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能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苑洋.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字课中的渗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5):95-96.
[2]杜瑾,穆瑞锋.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9(24):114.
[3]刘畅.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语文学刊,2016(23):144-145.
作者简介
田银龙(1989-),男,硕士,河南,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