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2019 年总目录

2019-02-18 23:15:27
社会科学辑刊 2019年6期

哲 学

绿色发展理念为中国精神注入时代意蕴——兼谈“美丽中国”目标/蔡永海/1.41

论宋翔凤与戴望对《公羊》“太平世”的不同理解/郭晓东 /1.115

经史之别:程颐与朱熹《春秋》学之歧异/曾亦 /1.122

试论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以苏舆对《春秋繁露》的讨论为中心/苏小秋/1.137

论良知“八德”/董平/2.5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我们向阳明学什么/潘立勇/2.17

现实批判与价值重建:阳明的知行合一及其现代意义/何善蒙/2.27

中国经验与现代性的拓展/陈立新/2.38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孙民/2.46

霍布斯的正义观/龚群/2.52

可能生活的敞开——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研究/罗克全/2.59

应得、需要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和解——基于分配权利和责任归因的视角/刘永安/2.66

认识论中的四肢交互结构——广松涉《存在与意义》解读/张一兵/3.5

话语哲学与意志表达/晏辉/3.13

比较哲学的时代内涵与创新愿景/臧峰宇/3.24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城市和市民社会的建构/张文喜/3.30

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谭顺/3.38

基于“他者”问题思考的资本主义伦理—政治批判——论伊格尔顿的“伦理学转向”/方珏/3.47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张曙光/4.5

40 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刘进田/4.15

思想对于现实的守正逻辑辩证——基于马克思公共哲学的诠释视野/袁祖社/4.49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罗骞/4.57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毛振阳 乔瑞金/4.6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论基础——从“内在价值”到“生态价值”/张云飞/5.5

《资本论》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当代意义探微/鲁绍臣/5.15

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性”:起源、演进、内容、特色/张法/5.21

郑玄的天下观/陈壁生/5.30

朱熹的“气质”与“恶”思想简析/黄琳/5.39

生活的意义与道德的边界约束/王立/6.5

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王晓升/6.12

阿马蒂亚·森民主观探析/李翔/6.20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人与共同体——论青年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超越/李永刚/6.28

法 学

消费税法的解释与解释性规则/叶姗/1.47

税收法定视阈下消费税调控权的研究径路/熊伟/1.56

德国消费税与欧盟消费税的协调/徐妍/1.65

行政相对人权利拓展的法治理念/张淑芳/2.146

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法治进路/陈兵/2.155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胡光/2.160

高校社科类国际期刊分类评价研究/王强 李岩/2.165

法官员额制下诉讼分流机制之建构/张榕/3.156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突然现状与应然选择/李胜利/3.164

通过司法理性的社会治理——基于社会内部秩序规则引导下的思考/王孟嘉/3.170

计赃论罪立法模式对受贿罪共犯适用的限缩/阮齐林/4.113

网络水军与名誉权的刑法保护/罗翔/4.121

公共采购领域中企业贿赂犯罪的治理困境与破局路径/刘圃君/4.132

公序良俗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运用——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 对个人信息的规定/蔡唱/5.67

人格物上的权利冲突及其司法化解/冷传莉/5.72

仲裁协议对保险代位权人的效力/孔金萍/5.80

群岛概念下的“其他自然地形”/周江/5.86

海洋争端的司法解决:以大国政治和小国政治的博弈为路径/江河/5.92

社会学

以实践为基础的当代空间社会学/刘少杰/1.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出发/赵万里/1.29

文化自觉:寻求中国社会学自身的坐标/王君柏/1.34

大数据时代隐私信息安全的四重困境/顾理平/1.96

Facebook-剑桥事件对网络治理和新媒体规则的影响与启示/方兴东 陈帅/1.102

从天使到魔鬼: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黑客形象变迁/叶冲/1.110

乡村善治中互联网运用及其价值/赵秀玲/3.175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共治的合法性困境及其政策调适/梁德友/3.184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新特点及社会救助改革的新方向/关信平/4.81

论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定位、框架和重点/林闽钢/4.90

试论我国家庭政策与儿童政策相结合的儿童优先脱贫行动/姜妙屹/4.96

社会网络对人职匹配的双重影响——基于关系强度和内外匹配的视角/肖阳 边燕杰/4.104

智慧康养:概念、挑战与对策/杨菊华/5.102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困境与破解/杨静慧/5.112

新时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路径研究/徐景一 于桂兰/5.120

人口区域流动的一般逻辑:理论、经验及预测/沈洁 张可云/5.128

文化距离对汇率风险的跨国影响研究/张艾莲 刘柏/5.138

十字路口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困境与本土道路/童敏/6.36

社会工作:从本质上实现人的改变/张昱/6.42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吴磊/6.50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秦明瑞/6.56

论现代性的流动性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理论的重构/迟帅/6.69

经济学

容错机制与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张玉利/1.71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作用与激发保护策略/李政/1.79

捍卫和尊重何种企业家——兼对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活动的性质甄别/朱富强/1.86

“五险一金”扩大了城镇职工收入不平等吗?/李实 吴珊珊 孟凡强/2.73

统筹城乡医保制度、与收入相关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不平等/顾海/2.88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的中国教育公平研究/严斌剑/2.98

伙伴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本土企业新出口联系的影响/沈国兵 张勋/2.106

中国宏观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测量/赵放/2.116

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成效及协同路径/姚鹏/2.127

基于信息供应链视角的XBRL 研究评述/张艺馨 曾令会/2.139

财政支出结构与益贫式增长/王宇伟 范从来/3.191

“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组合及其增长效应/韩文龙/3.20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本探索/李婧 高明宇/4.142

纵向国民经济布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降成本和创新效应/叶满城 梅宇航/4.155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陆海统筹文明观研究/刘美平/6.76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付文军/6.85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邓永波/6.92

多维视角下的隐性贫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我国建筑业农民工贫困度的调查/孙咏梅/6.100

陆海统筹构建粮食安全保障新体系研究/李大海 韩立民/6.109

人口流动分析中的两类偏差:基础数据与分析视角/袁红清/6.118

历史学

隋唐五代铜法之构建与运作/陈玺/1.146

两汉魏晋时代谏(议)大夫与侍中职能比较研究/彭磊/1.154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杨鑫/1.166

背景·命运·前瞻——故宫学与敦煌学的比较研究/刘平/2.171

关于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思考——以1871 年、1978 年条约为视角/臧运祜/3.110

从慕容燕政权看所谓“五胡乱华”之说/黄寿成/3.119

论吴简“吏民”问题研究学术新体系/李文才/3.127

宋代商业法制近世化及其意义/张本顺/3.138

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律生活——以《樊山判牍》为中心的考察/周向阳/3.147

锦衣卫维护京城治安职能初探/张金奎/5.146

前沿与枢纽:明代中朝交涉与两国边疆地带/王桂东/5.160

宋代诏葬制度初探/肖红兵/5.169

袁黄万历援朝战争史事钩沉/刁书仁/6.126

唐代赏恤救助鳏寡孤独三疾人群研究/付爽/6.135

北宋黄河、汴河基层管理机构及其治水实践——兼论缘河地方政府的协同管理机制/王战扬/6.144

文 学

唐代创作与批评的理论反思及其深化——新时期40 年唐代文学思想研究的回思与建设/刘宁/1.5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前瞻/吴光兴/1.8

错位与化解:40 年文论三次转向的反思/刘方喜/1.11

社会转型视域中的新时期文艺理论/宋伟/1.14

40 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挖潜与突围/王达敏/1.17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高小康 /1.177

生态美学的八种立场及其生态实在论整合/程相占/1.186

社区权力场域与公共艺术生产/李雷/1.195

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杨光/1.201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姚文放/2.177

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 李春青/2.190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阎嘉/2.202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朱寿桐/3.56

抗战初期的香港文学新论/赵稀方/3.63

骡马曳车:吴宓的悲悯情怀及身份认同/王本朝/3.77

礼乐制度作为儒家实际生活形态的时机、时态与身体履践——论颜元的礼乐美学/刘彦顺/3.83

《淮南子》与儒道礼乐美学的会通与融贯/祁海文/3.92

儒家制度美学要义/程勇/3.102

论被遮蔽的五四文学传统/吕周聚/4.23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谭桂林/4.31

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种历史遗产的考察与思考/逄增玉/4.41

网络文学20 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陈定家/4.161

提质换挡期网络文学的进阶之路/欧阳友权/4.169

“活法”三义:当代西方新媒体艺术宣言例析/黄鸣奋/4.175

论中国叙事文学传统中虚构观念的形成/彭亚非/4.184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谢纳/4.197

从中澳媒体发展比较看媒体融合战略选择/程谟刚 常玲/4.202

电影叙事的“游戏转向”/李清瑞/4.207

视点转移:从演员导演关注到编剧关注/张遥/4.213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颜翔林/5.45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赵玉/5.51

民初美学的引进及中国化历程/马建高/5.59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孙文宪/5.183

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叙事伦理/胡友峰/5.192

理论的记忆——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遗产/加林·吉汉诺夫/5.201

更多的是“对话”,而非“对峙”——从蒂尼亚诺夫与巴赫金的文学演变观谈起/孙烨/5.205

文学史上的达尔文主义与反达尔文主义/彼得·斯坦纳/5.210

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刘俐俐/6.153

《文心雕龙》“物色”说之“感物”新论/张利群/6.162

齐马蓝、布里洛盒子与人类主义艺术的破局/王峰/6.170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单小曦/6.179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许宁/6.192

中国新媒介文艺史研究的理论起点/王若存 别君华/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