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茜,陶 帅,马静伟,张 雷
(承德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y,MDRPI),是由于在诊断或治疗时医疗器械所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其外观表现与医疗器械的样式或形状相符合[1-2]。BLACK等[3]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患者中近1/3(29%)的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医疗器械造成的。APOLD等[4]的研究发现,MDRPI多发生在头部、面部和颈部,其它较常见的部位是踝部、足跟部、腹部、会阴部和四肢等。由于头面部MDRPI的发生率较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头面部MDRPI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护理干预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1.1 头面部MDRPI的发生率 有研究发现,头面部MDRPI的发生率高于其它部位MDRPI的发生率。APOLD等[4]的研究中,发生在头面颈部的MDRPI占总体MDRPI的57.7%。VANGILDER等[5]进行的一项观察性横断面队列研究发现,医疗器械引起的压力性损伤中,最常见的解剖位置是耳朵(20%),其次是骶尾骨区域(17%)、足跟(12%)和臀部(10%)。国内一项对PICU患儿的研究显示[6],40.82%的压力性损伤与医疗设备相关,且患儿MDRPI多集中在头面部区域,占总体压力性损伤的32.2%,头面部不同部位MDRPI的发生率依次为耳部10.17%、面颊8.47%、口鼻部8.47%、前额3.39%。
1.2 引起头面部MDRPI的医疗器械 KAYSER等[7]进行的一项回顾性调查显示,最常引起MDRPI的装置是鼻氧管,发生部位是鼻部和耳部。一项前瞻性研究报告[8],通过对土耳其6家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18种造成MDRPI的医疗器械,其中有6种器械连接在病人的头面颈部,包括气管插管、气管造口、鼻插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鼻胃管、氧气面罩,上述器械引起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其它器械。无创通气作为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治疗的新疗法,因能降低插管率及机械通气造成的肺损伤,在临床上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但无创通气在临床应用时存在潜在的并发症,即持续使用通气面罩可引起头面部的压力性损伤,最常见部位是鼻梁、面罩周围(脸颊、下巴)[9]。
2.1 力学因素 MDRPI是由医疗设备长时间未缓解的压力或其固定方式引起的。固定于患者头面部的医疗器械,如通气面罩、鼻插管、鼻胃管、气管插管等,多由塑料、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可能会导致摩擦或对软组织造成压力[10]。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如氧气面罩大小不合适、材质不佳、固定过紧等,容易压迫面部及耳廓部位的皮肤,造成皮肤损伤[11]。因此,在患者使用医疗器械时,选择合适的型号、材质及舒适的固定方式等非常必要,以降低头面部MDRPI的发生风险。
2.2 时间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医疗器械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生MDRPI的风险越高。杜爱平等[12]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ICU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累计带机时间越长,发生头面部MDRPI的风险越大。住院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医疗器械使用时间的长短,尤其是危重症患者。LUPE等[13]报道,发生MDRPI的患者中,83%的患者住院时间大于5天。
2.3 患者因素 MDRPI与骨隆突处的压力性损伤存在共同的患者因素。李进等[14]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提示引起头面部MDRPI的患者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年龄、意识状态、营养、缺氧状况)、局部因素(局部皮肤状况、皮肤的潮湿程度、温度)及其它因素(药物作用及相关并发症)。APOLD等[4]指出,当患者存在感知损害(如神经病变)或表达能力受损(如口腔插管、语言障碍、无意识)时,MDRPI发生的风险更高。
2.4 护理因素 护士对医疗器械所引起的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及关注度不够,是造成MDRPI高发的原因之一。当为头面部带有医疗器械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护理人员常常关注的是医疗器械改善病人相关状况的各项指标,而忽略了对MDRPI的预防[14]。目前,尚没有系统的关于预防MDRPI的管理办法,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对于高风险的患者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5]。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压力性损伤危险评估量表较多,如Norton量表、Gosnell量表、Waterlow量表、Braden量表等,其中Braden量表是全球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曾奕华等[16]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应用Braden量表可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头面部MDRPI的预见性,根据评估结果可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也有研究指出,Braden量表并不包括对器械的直接评估,其敏感度和特异性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建议,未来应开发用于评估MDRPI发生风险的工具,评估内容应包括对医疗器械的评估,如器械的类型、使用数量和时间等[17]。黄庆萍等[18]构建了ICU的MDRPI风险评估量表,并应用于危重患者,运用ROC曲线评价该量表对危重患者MDRPI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ICU的MDRPI风险评估量表可对危重患者发生MDRPI进行早期预警,为危重患者使用医疗器械的皮肤保护提供依据。
4.1 皮肤的评估 2014年第2版《国际性压疮防治指南》建议[19],检查医疗器械下面和周围的皮肤至少每天两次,查看周围组织有无压力相关损伤的迹象,对于易患局部或全身水肿的患者,评估皮肤的频率应增加。OTERO等[20]在ICU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面罩下的皮肤进行评估的时间为每6小时1次;同时也指出,在常规的预防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护理中,皮肤评估与给病人翻身的时间表应一致,为每4小时1次。实际上,在检查皮肤情况的过程中,医疗器械被重新放置,这样可以使医疗器械给皮肤造成的压力进行再分布,减缓组织受损。
4.2 正确选择、使用和放置医疗器械 2014年第2版《国际性压疮防治指南》对选择、使用和放置医疗器械建议如下[19]:根据器械功能,对机构现有的医疗器械进行审查并加以选择,以尽可能避免压力、剪切力所导致的损伤;确保医疗器械型号正确,且佩戴合适,以避免过度受压;为患者调整体位,或重新放置医疗器械,使压力再分布,并减小剪切力。NEWNAM等[21]在新生儿患者中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用鼻导管和氧气面罩交替进行氧疗,结果显示,1期MDRPI的发生率比连续使用鼻导管或氧气面罩更低。
4.3 预防性使用敷料 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敷料可预防头面部MDRPI。一些研究支持在鼻插管周围[22-24]、氧气面罩下方[25-27]、气管切开造口周围[28]使用敷料,可以降低头面部MDRPI的发生率。在对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面罩引起面部MDRPI的研究中,ACORDA[27]的报告称,在患者的皮肤和面罩之间放置泡沫敷料,可将MDRPI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至零。WENG[26]对使用无创正压通气面罩患者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对照组不使用敷料,两个实验组在面罩与皮肤交界处分别使用薄膜敷料与水胶体敷料,结果显示,对照组面部MDRPI发生率为96.7%,薄膜敷料组为53.3%,水胶体敷料组为40%,三组MDRPI出现的时间也有差异,对照组时间最短,水胶体敷料组最长。
但也有学者不支持上述研究结果。OTERO等[20]在ICU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将接受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无干预组、薄膜敷料组、泡沫敷料组和高氧化脂肪酸溶液干预组,3个干预组在面罩与病人皮肤接触的地方分别使用薄膜敷料贴、泡沫敷料贴、高氧化脂肪酸溶液涂抹。结果显示,无干预组面部MDRPI发生率为44%,薄膜敷料组为57%、泡沫敷料组72%、高氧化脂肪酸溶液干预组为23%,提示在氧气面罩下使用薄膜敷料或泡沫敷料,并不能降低面部的压力性损伤,反而会增加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HUGO等[29]在全面罩无创通气的模拟模型中,使用压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使用了3种不同的敷料和不使用敷料的模型上鼻梁前部、下巴、脸颊的压力;结果表明面部保护性敷料无法降低面部压力,甚至还会增加压力。
因此,对于使用敷料这一措施降低头面部MDRPI的风险,目前尚存在争议,还有待进行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预防效果。
随着头面部MDRPI发生率的增高,临床相关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头面部MDRPI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应对头面部MDRPI。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头面部MDRPI的风险评估工具,医院相关高发科室也缺乏系统的管理办法,未来应开发用于评估MDRPI发生风险的工具;同时,护理管理人员也要重视头面部MDRPI的预防,开发配套的管理方案。另外,对于头面部MDRPI预防与护理方面的研究也较为缺乏,如不同人群、不同器械的更换或重置频率、皮肤评估的时间间隔,不同敷料的预防效果等问题还有待未来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