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楠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临床对胆囊性疾病的治疗,通常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由于此种术式微创、术后恢复快而备受临床青睐以及患者的认可[1]。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临床整体疗效会因为患者自身原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临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期间予以有效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2]。本文特此观察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伦理学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无法沟通交流以及手术禁忌症者。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9例。研究组中25例男性研究对象,24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0-80(48.9±15.5)岁;常规组中24例男性研究对象,25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1-80(48.8±15.6)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护理,即术前探访、术前准备、术中配合、观察病情等。研究组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护理干预:由于患者不了解手术内容,对手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畏惧感,进而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对此,护理人员须在术前1d对患者进行探访,加强交流,实施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想法,积极心理疏导,为患者减轻负性心理,建立克服疾病勇气。另外,向患者详细说明腹腔镜手术优势、术中注意要点,为患者介绍麻醉医师、手术操作意识以及相关护理人员,若条件允许,可邀请治愈成功的案例现身说法,为患者加强治愈信心,促使其以最佳身心状态迎接手术。(2)术中护理干预:入室后,严控室内湿度、温度,为患者创造优良的手术环境;注意观察患者各项体征,预见性处理术中危急情况,与医师配合快速解决并发症;对腹腔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合理调节,保证精确建立气腹;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液体补充;注意手术进展情况,适当调整体位;术中向医师积极传递物品,通过默契配合,缩短手术时间。(3)术后护理干预:术毕积极观察患者,以免麻醉苏醒中出现坠床、躁动,术后呈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防呼吸道误吸呕吐物。患者意识清醒且气管导管撤出后,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完全苏醒后,安全送患者回病房。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苏醒躁动发生率。以自拟问卷表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数>85分为满意,否则即为不满意。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常规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s)
小组 病例 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研究组 49 75.7±16.5 40.2±23.4常规组 49 89.8±22.5 52.6±26.7 t 3.537 2.444 p<0.05 <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且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苏醒躁动发生率比较[n(%)]
近两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微创,而且还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效果显著[3]。但大部分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知识不甚了解,极易产生畏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顺利开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故而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干预的配合[4]。本文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苏醒躁动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腹腔镜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术前了解患者心态,便于个性化心理干预,以彻底消除患者不安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术中保持舒适体位,监测其各项体征变化,积极预防术中并发症及其他不良事件,缩短手术进程,以免术失血量过多,术后密切观察有利于减少苏醒躁动,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