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跃鑫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此高架桥桥长820m,宽35m,上跨两条市政道路、一条铁路。本次研究对象为4 孔30 米现浇箱梁桥,本桥分为单幅,下部采用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下净高不小于4.5m;设计荷载为城—A 级。预应力构件按照JTG D62-2004 规范的A类构件设计;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按II 类环境,最大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
跨径4x30m 预应力混凝土等高现浇连续箱梁,起点桩号K1-178.571,终点桩号K1-58.571。平面上约74m 长位于R=1000m 圆曲线上,46m 长位于直线段上。自起点约81m 长度位于半径R=3000m 竖曲线上,桥面纵坡变坡点在K1-60.072处,两侧坡度分别为3.855%和0.3%。
桥面宽35m,采用整体式现浇箱梁,单箱六室。箱梁顶板宽35m,底板宽28.24m,挑臂长2.18m。考虑美观,应业主要求,对箱梁外观做圆角处理。外腹板斜置,外腹板与翼缘相接处采用半径R=220cm 圆弧过渡,外腹板与底板相接处采用半径R=60cm 圆弧过渡。箱梁顶面设2%双向横坡,底板水平。箱梁等高,桥中线位置梁高2.4m。箱梁顶板厚24cm;底板跨中位置厚22cm,靠近桥墩(台)直线加厚到50cm;腹板跨中位置厚50cm,靠近桥墩(台)直线加厚到75cm。
纵向预应力钢束: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了顶板束、腹板束和底板束,规格都是M15-12。横向预应力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都布置在横梁内,1 号桥台位置端横梁布置5 束M15-16 钢束和4 束M15-7;2、3、4 号桥墩位置中横梁布置10 束M15-12 钢束;5 号过渡墩位置端横梁布置4 束M15-12 钢束和4 束M15-7 钢束。横梁钢束采用两端张拉。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上部采用C50 混凝土;桥面铺装调平层采用C50 混凝土。桥面铺装为7cmC50 混凝土+10cm 沥青混凝土。主梁的恒载根据实际输入的截面面积,按容重26kN/m3由程序计算其自重。二期恒载:石栏杆(单侧)5kN/m,人行道结构(单侧)19kN/m,人行道下方钢管(单侧)3kN/m,桥面铺装:混凝土ρ=25kN/m3,沥青混凝土ρ=24kN/m3根据桥梁宽度计算,二期恒载总计182.4kN/m(全桥)。
预应力钢束采用直径为 15.24mm 的预应力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Rby=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0.75Rby=1395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钢筋松弛系数0.3;一端锚具变形及钢束回缩值6mm。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μ=0.15,k=0.0015。.本桥车行道宽28m,双向8 车道,车道横向折减系数0.5,偏载系数1.15,最终车道系数取4.6。汽车冲击系数根据规范计算为0.32,墩顶负弯矩取用0.42。人群荷载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计算小于2.4kPa,取用2.4 kPa。日照温差遵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取值,T1=14℃,T2=5.5℃。体系温差按照升降温25℃考虑。
基础不均匀沉降按照1cm 取值。
对4 孔现浇箱梁建立平面杆系模型。输入荷载及设计参数,采用相关规范规定的荷载组合进行分析计算,纵向、横向计算如下:
2.1.1 纵向计算
长期效应组合和短期效应组合均未出现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主拉应力0.6Mpa<0.5ftk=1.325Mpa,标准值组合最大压应力15.9 Mpa<0.5fck=16.2Mpa,;标准值组合最大主压应力15.9 Mpa<0.6fck=19.4Mp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中,抗力效应都大于荷载效应,以上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挠度验算。C50 混凝土挠度长期增长系数1.425,汽车荷载最大挠度1.38mm,人群荷载不足1mm。1.38×1.425×0.7=1.38mm<30000/600=50mm,主梁刚度符合要求;成桥竣工状态恒载+预应力边跨向上挠度6.8mm,中跨向上5.3mm;三年徐变,边跨上拱1.9mm,中跨上拱1.6mm。根据规范6.5.5 条,主梁不必设预拱度;因为上拱值不大,也不必设反拱度。
2.1.2 横向计算
1 号墩端横梁计算结果如下:
长期效应组合未出现拉应力,短期效应组合最大拉应力1.0Mpa<0.7ftk=1.86Mpa,符合规范JTG D62-2004 6.3.1.条要求。
短期效应组合主拉应力1.0Mpa<0.5ftk=1.325Mpa,;标准值组合最大压应力10.6Mpa<0.5fck=16.2Mpa,;标准值组合最大主压应力10.6 Mpa<0.6fck=19.4Mp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中,抗力效应都大于荷载效应,以上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号~5 号墩端横梁计算结果都满足规范要求,由于篇幅限制,此文不再列出。
纵梁共7 道,对应7 道腹板,除墩顶横梁外,增加虚拟横梁模拟纵梁间横向连接。共划分447 个单元,其中1-231 为纵梁单元,其余为横梁单元。计算计入纵向预应力。
①通过支反力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模型支反力结果比较接近,计算结果有可比性,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1.2.3.4.5号墩平面杆系法的支反力分别为13700kN、30200kN、27600kN、30200kN、13200kN;梁格法的支反力分别为12720kN、30410kN、27380kN、30360kN、12220kN;二者比值分别为1.077、0.993、1.008、0.995、1.080。
②通过梁格法模型计算,从各腹板短期效应组合正应力结果看,都没有出现拉应力,表明结构抗裂性安全储备足够,也表明平面杆系计算结果是可信的,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腹板1~外腹板、腹板2、腹板3、腹板4~中腹板、腹板5、腹板6、腹板7~内腹板短期效应组合正应力最小值分别为0.5 MPa、1.1 MPa、1.1 MPa、0.6 MPa、1.1MPa、1.1 MPa、0.4 MPa。
本文以一座不规则弯桥为实例,考虑到本桥宽跨比较大;此外有一部分主梁处于弯道上,所以采用梁格法对平面杆系法计算结果进行校核,通过支反力、短期效应组合正应力等参数对比,得出对于此类型的不规则弯桥,平面杆系法计算结果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