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个现状,由于农村与城市的隔绝和经济的落差,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因而过上了往返于城市和农村的生活,而他们的孩子,因为条件的限制,无法跟父母来回奔波,因此这些儿童被迫留守在农村,成了留守儿童。这一批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但是却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因此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容易出现不健全的现象。所以,作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老師,应该主动承担起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空缺的责任,用爱解答他们心灵的困惑,用爱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让他们能够在学校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一直是社会长期关注的对象,国家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对这类人群进行帮助,其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经济救助和教育帮助,而对于农村学校方面来说,主要是提供教育方面的帮助,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缺少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父母亲的关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孩子对自己的心理和性格的发展及把控能力不够健全,再加上孩子对于父母的离开而产生的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他们的性格孤僻冷漠、内心封闭、自卑懦弱等,这些问题正是农村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引起重视的出发点。
一、 营造温馨的集体
孩子之所以会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的不信任以及对自身强烈的保护意识,在身边的人缺乏信任使他们不得不独自成长并强大起来,为了能够不给远方的父母添麻烦他们不得不练就强烈的自保意识,而这种防范过度措施在无形之中对他们的性格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老师应该以班集体为单位,通过增加班级荣誉感和集体意识来营造一个温馨的集体。首先,作为思想政治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书本上很多内容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老师应该讲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教学,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性格。
例如,在上《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一课时,老师可以以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并将课本内容贯穿其中。首先,老师让同学们自主发言,向同学及老师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因为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应该不会避而不言,老师则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其次让学生谈谈对家庭和对班级的感受,以此明确孩子们是否存在孤独感和自我封闭的现象;最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包括近期的和长远的。最后,老师以一个班级主心轴的身份进行发言,尽力让孩子们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以此来逐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
二、 与学生交朋友
不愿意在公众面前吐露真心是大多数人的特点,尤其是留守儿童,对于内心深处的担忧和心事更是不愿轻易展露人前;而且老师的身份本来也让学生新生敬畏。所以老师应该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进行沟通,通过互相了解和交谈让他们自己来衡量值不值得和愿不愿意跟老师吐露心声。作为思想品德老师,也应该具备与人沟通、洞察心灵的素质,并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去与学生交往,从而打消孩子们对老师的防范心理,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和贴心的生活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存在学生不配合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生性顽皮、多动,这类孩子的心理堡垒老师很难攻克,这时候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正面出击行不通那就采取迂回战术,从生活的细节上去关心和照顾他们,让他们从实际中体会到老师的真诚与温暖,进而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
三、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留守儿童身上呈现出的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来自心理,孩子的心理发育正处于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他们缺少了来自家庭父母亲的教导和沟通,遇事容易冲动;此外,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稳定,且在生活上没有人约束,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干扰,比如不良书籍、电子游戏,孩子很容易其影响并沉迷其中,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以强制态度去命令学生悬崖勒马,事态发展会更糟,他们会把老师、家长、监护人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尊心的伤害,因而容易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因此老师应该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去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通过找这些问题较为严重的孩子谈心、了解其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症结,并提供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切工作的开展,老师都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此外,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将书本上的思想内容用于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上去,将思想品德内容转换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灌输,让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懂得融入集体,懂得感受温暖、敞开心扉。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留守儿童急需思想上的疏导和心灵上的理解和关爱,小学思想政治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集体氛围,做学生可以交心的朋友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葛艳林.让留守儿童在学校里找到幸福感[J].改革与开放,2012(20):143.
[2]金淦.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现状及教育建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105-107.
作者简介:
何明顺,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