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题型、材料和思维能力三个角度分析了近三年全国卷Ⅰ和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考查要点和命题规律,并从材料积累、审题立意和思辨思维等方面提出了高考作文备考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考;作文;试题分析;备考策略
考场的经验和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观点既不夸张也不过时,而作文牢牢地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每年的高考作文既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民众关心的热点。自2016年起,广东省不再独立命题,加入到全国卷Ⅰ的考试行列。下面对2016年至2018年全国卷Ⅰ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以及2018年全国8套高考语文作文题进行横观纵比,总结命题特点,为全国卷Ⅰ高考语文作文的备考提出更加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 横观纵比析真题
(一)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二) 2016年~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横向与其他省份作文题对比发现,全国卷Ⅰ的高考作文题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命题类型更加稳定。虽然2016年采用了漫画的命题形式,但无论是读图还是读材料,都包含了明确的任务驱动,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而2018年的北京卷却采用较为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天津卷、江苏卷、上海卷和浙江卷的作文题也有明确的话题。二是材料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2017年和2018年高考作文题涉及的内容如“一带一路”“移动支付”“京剧”“太空授课”“共享单车”等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方面的热门话题,作文题也与时俱进。三是对思辨能力要求原来越高。从2016年的奖惩观、2017年的中国观、到2018年的“未来观”,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全国卷Ⅰ的命题始终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渗透于题目之中,我想这也是一个“大国意识”的体现: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更自信;只有关注个体成长,国家才能更有力量;只有个体与时代融为一体,我们才有基础憧憬未来。
纵向观察发现,全国卷Ⅰ的高考作文题更能体现语文课程性质中“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①”的这一内容。
二、 出谋划策备高考
通过对表格中内容的对比和对全国卷Ⅰ作文命题特点的具体分析,在教学中,高考作文的备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关注时事热点话题,拓宽课外视野
现在的学生既要专心读圣贤书,又要两耳闻窗外事。2017年高考前夕,喜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因而责无旁贷地,高考语文通过命题正面而策略、直接而巧妙地突出了这一国家战略。2018年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時代的重大规划。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时政热点话题,并引导学生在课外浏览报纸中的评论版块,收看电视中的时评类节目如《杂事天下》《新闻1+1》《新闻周刊》等,借助电脑和手机等设备深入了解时事热点,积累一些与时俱进的阅读和写作素材,并在读书笔记、周记和作文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从而达到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思维的目的。
(二) 强化审题立意意识,明确任务驱动
仔细观察近三年全国卷Ⅰ的试题不难发现,审对题立好意依然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审题立意一般要求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读懂读透材料,抓住核心,选好角度。二是划出提示语和要求语,明确写作任务。
(三) 发展学生写作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6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②”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都特别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还涉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总之,教师切莫把作文教学满堂灌,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提升,把作文当作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在作文教学中,既要精选写作题目,又要强化审题意识,还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颜禾.写作方法指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3]周大力.近三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作文试题分析及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8):110-113.
[4]王大赫.从改革开放30年高考作文看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J].新闻与写作,2009(1):88-91.
作者简介:
黄媚媚,广东省湛江市,湛江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