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灰雀》一课后的几点思考

2019-02-16 11:37韩红翠
读天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灰雀换位思考学习环境

摘 要:《灰雀》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其中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流、沟通,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关键词:教学;换位思考;学习环境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正在组织引导学生理解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时,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说了她在家里不小心打碎杯子被打骂的委屈,话语中有几分埋怨。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纷纷倾诉他们的委屈。我认真地聆听着、思索着……是呀!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小男孩捉走了灰雀,他在与列宁的对话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此时此刻他心里也应该挺矛盾的:他喜欢灰雀,甚至想独自占有它;可这位叔叔说的更对,我们应该让灰雀拥有自由啊!因此,通过课文我们知道他是被列宁的言行感动了,从而主动放回灰雀,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知错就改的孩子正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呀!那列宁的宽容、理解、尊重、说话的艺术又难道不是教师学习的榜样吗?鉴于此,引起了我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 创建温馨和谐充满爱意的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列宁没有直接批评、责怪小男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爱小男孩。我们的学生也需要这样的爱,教育也正在呼唤爱。作为站在一线的教育同行们,不妨问问自己:有几分爱给了学生?因为:师爱是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光;师爱是一缕阳光,能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师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生爱也是一团火,能点燃教师对教育的奉献之光;生爱也是一缕阳光,能温暖教师疲惫的心;生爱也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教师的快乐之门。可见,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被爱、施爱、自爱就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二、 创建理解尊重换位思考的师生氛围

列宁的理解、尊重、宽容呵护了小男孩幼小的心灵。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临的是天真无知、懵懂幼小的孩子。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会因为学生的撒谎而大发雷霆,因为学生的不完成作业而体罚,因为学生的不讲卫生而排挤他……我常想,我们在处理这些类似的学生问题时,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心比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根据情况对症下药,效果应该要好些吧!比如,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不在少数,但是我想这不光是学生的问题,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适合他吗?作业量适合他吗?他是留守儿童吗?不是提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吗?我常问自己我们理解了学生多少?宽容学生多少?关键是我们尊重他们了吗?他们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个體呀!再说,学生还只是个孩子呢!我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呀!有了理解、宽容、尊重,你不会为学生调皮捣蛋而发火;有了理解、宽容、尊重,你就不会为学生辩解顶撞而发怒;有了理解、宽容、尊重,你就不会为学生幼稚无知而生气。我想作为教师,是不能对孩子的错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但也不必为学生的过错大动肝火小题大作。

三、 学会轻松幽默事半功倍的沟通艺术

我认为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充满了艺术,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他始终没有询问小男孩关于灰雀的去向,从小男孩的言行中他明白了一切,他和小男孩都是爱灰雀的,只不过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自始至终没有一点责怪、批评的语气、语言。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与学生之间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了吗?我们很多教师当学生犯错时总是居高临下谩骂一通,甚至还让学生写检查,直到学生泪流满面、乖乖求饶才放手。他们用打骂的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威信,让学生怕他、远离他,还常在同事面前夸他的学生听话。我不佩服这样的同事,我觉得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沟通呢?我觉得:学会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所爱、所恨;微笑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幽默是有效沟通的催化剂,因为幽默被誉为“亲善大使”。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我们时刻都在寻找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这把神秘的钥匙就是爱。只有真诚的关爱才能有动情的教育,才会给予学生理解、信任、尊重,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那就让携手共进,一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我们把爱的芬芳撒播到四面八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是生活的摇篮,是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毛伟萍.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15(18).

[2]吴亚西.扣住“情”字 导学全篇——谈《灰雀》的教学设计[J].湖南教育旬刊,1997(9):17.

[3]崔凤艳.《灰雀》教学反思[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2015.

作者简介:

韩红翠,贵州省遵义市,潭县高台镇申湄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灰雀换位思考学习环境
《灰雀》读后感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
“不许你们伤害灰雀”
灰雀·鱼·海鸥